武威盆地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地表形迹与活动速率
本文选题:活动构造 切入点:武威盆地南缘断裂 出处:《地震地质》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武威盆地南缘断裂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是祁连山北缘逆断裂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1927年古浪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之一。基于遥感影像解译、野外地质观测和14C年代学数据等方法对武威盆地南缘断裂进行了详细的几何学调查和运动学定量。依据平面上几何展布的不连续性和走向的变化,该断裂可以分为5段:康宁桥段(F_1)、南营河段(F_2)、上古城村—张流沟段(F_3)、他家庄段(F_4)和严家庄段(F_5)。该断裂为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断裂,地表活动形迹长约60km,以逆冲为主,局部兼具左旋走滑分量,沿断层走向断错地貌发育。断裂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0.44±0.08)mm/a,南营河段(F_2)晚更新世以来左旋走滑速率(1.43±0.08)mm/a。
[Abstract]:The southern margin of Wuwei Basin is located at the eastern end of the Hexi Corridor.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verse fault system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ilian Mountains, and is one of the seismogenic faults of the 1927 Gulang earthquake with M = 8. Field geological observations and 14C geochronological data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faults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Wuwei Basin in detail and to quantify their kinematics, according to the discontinuity of geometric distribution on the plane and the change of strike. The fault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sections: Kangning bridge section F1D, Nanying reach F2D, Shanggucheng village-Zhangliugou section F3H4) and Yanjiazhuang section F5SP. The fault is an active fault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the surface activity of which is about 60 km long and is dominated by thrusting. The vertical slip rate since Holocene is 0.44 卤0.08mm / a, and that in Nanying reach is 1.43 卤0.08mm / a since late Pleistocen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公益性重大专项“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察:南北地震带北段”(201408023)资助
【分类号】:P3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华芳,郑国东,方国庆,夏艳青;酒西盆地南缘推覆构造及含油领域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2年05期
2 牟秋环;宋立军;樊庆毅;王媛;;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平凉组软沉积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05期
3 王保群;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重大突破[J];新疆地质;2002年02期
4 赵迎冬;彭德堂;林康;;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东庄页岩的两点讨论[J];内江科技;2010年03期
5 谭永杰;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构造性质及其控煤意义[J];中国煤田地质;1994年03期
6 刘家铎,孟万斌;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系地层学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7 黄贤芳,黄树桃,潘蔚,冯杰,刘德长,张静波,宣艳秀,芮本善;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远景地段影像特征及识别[J];铀矿地质;1999年05期
8 闵隆瑞,迟振卿,朱关祥;河北阳原盆地南缘第四纪晚期活动断裂的确定及其意义——纪念黄汲清教授诞辰100周年[J];第四纪研究;2004年04期
9 吴志华;衡阳盆地南缘晚二叠世早期沉积相[J];湖南地质;1997年03期
10 王永文;刘红旭;所世鑫;陈峰;潘澄雨;王勋;孟云飞;刘天娇;;伊犁盆地南缘Ⅴ旋回和Ⅶ旋回沉积相及与铀成矿关系研究[J];矿物学报;2013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福新;强利刚;鲁宝龙;荆国强;武勇;杨忠智;陈斌;牛亭;;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铀矿综合找矿思路及找矿方向[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2 任满船;张全庆;;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系地下水演化及“水性”铀源分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册)[C];2009年
3 张连昌;万博;李文铅;唐红峰;;新疆吐哈盆地南缘铜矿带含矿斑岩的地球化学及形成环境[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刘红旭;陈祖伊;;吐哈盆地南缘华力西期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分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齐文;侯满堂;;镇旬沉积盆地南缘志留系与铅锌矿研究[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永文;新疆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纪沉积构造特征及原型盆地性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孙志伟;松辽盆地南缘煤炭成矿规律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3 刘阵;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露头奥陶系层序地层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志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三叠系延长组沉积相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史利燕;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地质构造对瓦斯的控制作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6 袁路朋;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碳酸盐微相及其沉积环境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7 陈峰;伊犁盆地南缘早石炭世流纹岩地球化学、岩石成因与形成环境[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本文编号:16502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650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