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延长油区延131-延319井区山西组沉积微相与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6 17:17

  本文选题:延131-延319井区 + 上古生界 ; 参考:《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延131-延319井区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沉积相类型与演化规律、储层特征和气藏特征对该区进行气藏描述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对延131-延319井区二叠系下统含气地层进行了划分,将下石盒子组划分为盒5-盒8四个段、山西组又细分为山1段、山2两段。盒8段、山1段、山2段与石炭系本溪组为本区的主要产气层位。(2)对延131-延319井区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盒8段、山1段、山2段及本溪组气藏在构造上处于平缓的西倾单斜,倾角为1°左右,地层内鼻状构造相对不发育。(3)延131-延319井区盒8段、山1段、山2段气层组属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河口坝沉积,沉积微相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砂岩沉积与分流间湾粉砂岩泥岩沉积;本溪组属于海相障壁岛 潮坪沉积。(4)该地区上古生界主要目的层段砂岩岩心分析样品的统计结果表明,储层孔隙度主要在0.1%~20.0%之间,渗透率在0.01mD~10.0mD之间。渗透率的变化主要受孔隙发育程度的控制,渗透率与孔隙度呈正相关系,且各层段气藏储层孔候结构差异对渗透率起决定性作用;样品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均偏向低值的一侧,平均孔隙度小于4.98%,平均渗透率小于1.1 mD,属低孔、低渗致密型储集层。(5)本区盒8段、山1段、山2段及本溪组气层天然气干燥系数为0.99,天然气组份中不含H2S气体,属无硫干气;研究区盒8段、山1段、山2段及本溪组气层水为弱酸性(PH平均值为5.36),水型为为CaCl2型(苏林分类)。地层水的总矿化度为12.94-210.09g/L,平均矿化度为69.86g/L。(6)根据目的层段气藏储层展布特征以气水分布及较强的非均质性,气藏以甜点的形态分布,结合储层物性致密的特征,认为本区气藏类型属于“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and correlation, sedimentary facies type and evolution law,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ga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Yan131-Yan319 well area are studied. The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 (1) the Lower Permian gas-bearing strata of Yan131-Yen319 well area are divided into four member of Xiashihezi formation: Bo-5- Bo-8, and the Shanxi formation is subdivided into Shan 1 and Shan 2.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Yan131-Yan319 well area are studied. The gas reservoirs of Bo8 member, Shan 1 member, Shan 2 member and Benxi formation of Benxi formation are structurally flat westward monoclinal. The dip angle is about 1 掳, and the nasal structure in the strata is relatively undeveloped. The formation of gas reservoirs in the Yan131-Yan319 well area, member 8, member 1 and member 2 belong to the delta front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 body and estuarine dam deposits. Th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re mainly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stones and interdistributary siltstone deposits, and Benxi formation belongs to marine barrier island, the tidal flat sediment. 4)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sandstone core analysis of the main target member of Upper Paleozoic in this area show that, The porosity of reservoir is mainly between 0.1% and 20.0%, and the permeability is between 0.01mD~10.0mD. The change of permeability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degree of pore development, the permeability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porosity, and the difference of pore structure of gas reservoir in each section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permeability,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the sample are both inclined to the side of low value. The average porosity is less than 4.98 and the average permeability is less than 1.1 mD. it belongs to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tight reservoir. In the study area, the average pH of gas bed water in the study area is 5.36 (5.36), and the type of water is CaCl2 (Sulin classification) in the gas bed water of Bo8, Shan 1, Shan 2 and Benxi formation. The total salinity of formation water is 12.94-210.09 g / L, and the average salinity is 69.86 g / L 路L ~ (-6). According to the gas and water distribution and strong heterogeneity of the gas reservoir in the target formation, the reservoir is distributed in the form of desserts an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ervoir.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gas reservoir in this area belongs to "quasi-continuous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金霞;刘野;郑起君;边庆伟;;气藏分类指标体系的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2期

2 秦福德;王照勇;高秀敏;边庆伟;;国内气藏分类及其开发特点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4期

3 王红娟;诸林;郑蓉;;高含硫气藏硫沉积防治措施进展[J];天然气与石油;2012年03期

4 张万选;;论油、气藏的分类及中国油、气藏的主要类型[J];石油学报;1981年03期

5 杨绍华,徐明保,刘绍中,文兴贵;三维二相流数值模拟方法[J];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1987年03期

6 李笑萍;多层气藏中气体流动问题的新模型及其应用[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3年12期

7 于俊波,,王宏伟,尉可珍,苏树林;小块气藏早期动态特征综合评价[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4年01期

8 田信义,王国苑,陆笑心,韩永新;气藏分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6年03期

9 王德新,江裕彬,吕从容;在泥页岩中寻找裂缝油、气藏的一些看法[J];西部探矿工程;1996年02期

10 陈敏;川东生物礁气藏研究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J];天然气工业;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正祥;;流体包裹体信息在远源气藏研究中的作用[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2 裴润有;宋向华;蒲春生;;低渗低压气藏地层损害及保护方法[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李相臣;康毅力;;负压条件下煤岩气藏裂缝宽度变化趋势研究[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罗瑞兰;程林松;彭建春;;深层气藏储层变形特征及其机理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5 李相臣;康毅力;;煤岩气藏多分支水平井钻采过程储层破坏预测研究[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西南油气分公司探明新场须家河二段千亿方大型整装气藏[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7 李文英;李伟;;中坝气田须二气藏水处理跟踪监测分析[A];四川省第十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晓勇;;我国无机CO_2气藏研究和发展现状[A];加强地质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2007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刘宝明;夏斌;李绪宣;张敏强;陈振宏;;中国东部及南海西部陆缘CO_2气藏形成机理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渠广学;;A气藏三维地震属性应用探讨[A];第五次东海石油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冰洁 杨君;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气藏[N];中国石化报;2005年

2 赵则阳邋李军;气藏挖潜效果显著[N];中国石化报;2007年

3 罗兴平 陈明泉 邹水平 石磊;破译致密气藏[N];中国石化报;2000年

4 周泽山;中国石油打造高含硫气藏开采科研平台[N];中国矿业报;2011年

5 记者 周泽山;中国石油打造高含硫气藏科研平台[N];中国石油报;2011年

6 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教授 郑晓萌;破解中外低效气藏成因之谜[N];中国石化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马献珍 通讯员 胡晨琛 时勇;转弯抹角追捕低渗油气藏[N];中国石化报;2014年

8 龚畅;高含硫气藏的开发[N];中国石油报;2002年

9 记者 张学斌;保护与改造并重 气藏空间更宽敞[N];中国石化报;2010年

10 记者李东 特约记者高向东 唐浩;塔里木油田气藏开采步入可持续轨道[N];中国石油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达林;高温高压气藏深井测试合理工作参数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2 阳仿勇;变形介质气藏流固耦合渗流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3 罗瑞兰;深层气藏介质变形渗流机理及气藏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6年

4 宋艳波;低渗气藏岩石变形渗流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聂永生;阿姆河右岸区块断裂特征、构造演化与气藏分布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6 胡允栋;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油气储量分类与评估方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进;微尺度模型气体流动机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5年

2 周培明;济阳坳陷C-P煤系原生气藏成藏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孙亮;新场须五气藏地层产水特征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佳;王府—德惠断陷低压气藏改造工艺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张泽芳;英台气藏产能评价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李刚;长深地区气藏保护技术完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7 黄钢;涩北多层气藏生产动态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白宁;延长油区延131-延319井区山西组沉积微相与储层地质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9 易小燕;低孔低渗低压气藏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10 黎鹏;马井气田蓬二气藏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06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806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c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