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成岩古潜山储层裂缝表征方法
本文选题:火成岩 + 古潜山 ; 参考:《断块油气田》2017年06期
【摘要】:火成岩潜山储层由于受风化溶蚀、构造运动等多种作用改造,裂缝成因多样,储层非均质性强,表征难度大,文中以渤海湾盆地大型火成岩古潜山油田S为例,提出了一套针对古潜山储层的裂缝表征方法。首先从成因分析入手,确定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裂缝分布密度模型和离散裂缝网络模型;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优选,得到合理的裂缝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用于油藏数值模拟,提高了模拟的准确性,提升了油藏数模预测效果。该方法实现了对火成岩潜山储层裂缝系统的精细表征,为油藏数值模拟及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基础。
[Abstract]:The igneous buried hill reservoir is reformed by weathering, dissolution, tectonic movement, and so on. The formation of fractures is various, the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is strong, and it is difficult to characterize the reservoir. In this paper, the large igneous rock buried hill oil field S in Bohai Bay basin is taken as an example. A set of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for buried hill reservoir is proposed. At first,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fracture development are determined by analyzing the cause of formation; on this basis, the distributed density model and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model are established; the model is optimiz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ynamic and dynamic combination, and a reasonable fracture model is obtained. The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simulation and improve the prediction effect of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method realizes the fine characterization of fracture system of igneous buried hill reservoir and provides a reliable geological basis for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cheme.
【作者单位】: 中海油研究总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新技术”(2016ZX05025-001)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东胜,郭建华,吴智勇,何宏;古潜山储层模糊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赵永斌,张伟,任雪;运用地震技术预测燕南古潜山储层特征[J];特种油气藏;2003年S1期
3 王仁厚;魏喜;石墩久;崔向东;宋柏荣;;辽河断陷西部凹陷中段古潜山地质时代新认识及其地质意义[J];特种油气藏;2007年02期
4 臧明峰;吴孔友;崔永谦;杜维良;;冀中坳陷古潜山类型及油气成藏[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2期
5 ;渤海湾油区古潜山内幕与成因的初步认识[J];石油勘探与开发;1977年02期
6 ;地震勘探寻找古潜山[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77年01期
7 王毓俊;渤海古潜山石油勘探的重要进展[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6年04期
8 王建富,时云珠;千米桥古潜山勘探成功的配套技术[J];勘探家;2000年01期
9 卫庆广;;古潜山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7期
10 ;渤海湾油区古潜山性质、类型的初步认识[J];石油勘探与开发;197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史卜庆;罗平;;渤海湾盆地古潜山岩溶储层控制因素与展布模式探讨[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周贤杰;汪成芳;罗安华;;八面河油田古潜山储层测井评价及新技术应用[A];湖北省石油学会测井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云平;胡加山;吴时国;;东营凹陷古潜山重力场特征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潘文庆;韩剑发;管文胜;刘静江;;轮古潜山储层建模与油气运聚规律研究[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史卜庆;罗平;罗忠;顾家裕;;渤海湾盆地深层古潜山储层中H_2s成因及其地质意义探讨[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6 赵群;郝守玲;张明;;缝洞型古潜山地震物理模型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传虎;贺振华;;古潜山裂缝系统地震波场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朱金平;马在田;;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在识别储层裂缝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首席记者 孙运强;“高新技术是第一生产力”[N];盘锦日报;2008年
2 记者 岳双才;华北油田古潜山勘探再现新亮点[N];中国石油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英俊;胜利油田桩西古潜山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2 梁书义;车西地区古潜山储层特征与形成机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 王金铎;济阳坳陷古潜山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霄;蓬莱9-1构造花岗岩古潜山油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邱子娟;山东东营凹陷草桥古潜山油藏地质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登胜;济阳坳陷古潜山油气勘探目标区选择及相应物探对策[D];中南大学;2007年
4 张寻;龙虎庄古潜山构造及内幕地震特征分析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5 郑鸿图;桩西古潜山油田地震资料解释及储层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6 高妍;时频电磁法探测古潜山内幕油气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7 张克非;广饶古潜山油藏构造精细解释及缝洞预测[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刘震;冀中探区古潜山裂缝的有限元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9 于丹平;井震结合潜山储层裂缝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10 吴秋波;基于随机分形的储层裂缝预测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74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974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