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姬塬油田长2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9 05:37
【摘要】:姬塬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段西部,为了更加合理有效的开展今后的勘探开发工作,本文选取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储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大量岩心、测井、录井资料分析,对该区的构造特征、地层特征、沉积相特征、储层物性及油藏特征进行了精细、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延长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平面上复合连片,成为油气侧向运移和聚集的场所。生储盖组合叠加发育,具备了优越的成藏地质条件,长2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为主要的储油砂体,工区中部姬塬-樊学一带排状鼻隆相对密集。储集砂体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包膜绿泥石的胶结和长石溶蚀对储集空间具有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主要发育长石溶蚀相和包膜绿泥石胶结相。油层在垂向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以长213小层最为富集,向上下各小层递降,在平面上油藏绝大部分分布在构造高部位,且长213、长221小层的油层具有明显东西成排的特征,而长211、长212和长13小层南北成带的特征相对更为明显,而长23油组的油层呈零星分散状。通过对成藏条件的详细分析,最终总结出该研究区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受沉积相、良好的储集层、区域盖层和鼻状隆起构造等多重因素控制。其中,鼻状隆起在整个研究区对油气富集的影响较弱。各种因素的有利配置和组合,才能使油气规模聚集、成藏。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少华,卫荣芳,蒋兵,薛萍,常玉琴;潜水面油藏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05年06期

2 张晓明;王晓红;许文文;;铁边城地区铁88-90井区长4+5油藏特征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07期

3 王本令;王鲁鑫;郑利敏;刘光蕊;史彦斌;胡献生;刘永刚;;文留油田油藏特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6期

4 严建文,顾石庆;油藏特征描述[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3年Z1期

5 陈守环;程子光;;渤南义7-6块油藏特征及注水开发效果浅析[J];内江科技;2012年04期

6 刘同敬;姜宝益;刘睿;张新红;谢晓庆;;多孔介质中示踪剂渗流的油藏特征色谱效应[J];重庆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7 李新社;富县探区长6段油藏特征与勘探对策分析[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S2期

8 陈志海;牟珍宝;孙钰;;越南白虎油田缝洞型基岩油藏特征与开发对策[J];中外能源;2009年09期

9 Steven Clawson ,杨红霞;用层位可视化和反演动画进行三维油藏特征描述[J];石油物探译丛;1998年03期

10 寇福德;张永梅;;南八仙油田油藏特征认识及下一步开发建议[J];青海石油;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邹东波;潘中华;冯德永;刘秉建;;胜利浅海新北油田的勘探与发现[A];渤海湾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论文集(第十三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保胜;姬塬油田长2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李玫;志丹永宁秦家沟油区注水开发对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屈艳;双河油田西区八号站注水开发对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潘威;高二区莲花油层油藏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5 白升;定边油田罗庞塬东南区长4+5油藏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6 薛陶峰;哈萨克斯坦BEKTAS油田油藏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7 王娜;鄂尔多斯盆地涧沟—前背台地区长9油藏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8 金久玲;升平油田油藏特征与钻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张君子;锦16块S_1~中油藏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10 刁雨薇;鄂尔多斯盆地叶儿庄地区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油藏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85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585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9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