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激光基准建筑沉降图像式监测系统

发布时间:2020-05-20 14:32
【摘要】: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与使用中,对工程的各项状态进行长期多方位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建筑沉降的监测就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定期对工程建筑物的沉降状态进行监测,了解其变形情况,发现异常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建筑结构安全和人民财产生命安全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国家对建筑工程沉降测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且目前常规的沉降测量方法设备工作程序繁杂,费时费力,费用高且测量精度低,因此研究开发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建筑物沉降实时监测装备迫在眉睫,且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首先通过对建筑沉降工程测量原理、技术规范以及国内外建筑沉降监测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结合光电检测技术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出基于激光准直和线阵CCD的建筑沉降监测模型,并且根据建筑沉降监测系统结构设计了基于双线阵CCD光学拼接的成像系统,对其拼接误差与拼接图像处理办法进行了分析,同时在理论上研究多点沉降监测组网方案,并针对多监测点误差累积的问题提出了误差补偿方法,更进一步提出一种多监测点建筑沉降实时预测方法与建筑风险评估机制。其次,针对数据采集和图像处理技术设计了基于CPLD+DSP的沉降监测系统的硬件方案,采用CPLD实现系统的时序驱动逻辑控制,利用DSP完成光斑图像处理与数据解算,并通过软件仿真与波形分析验证了硬件可行性。然后,对双线阵CCD上的光斑图像处理算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能够实时准确检测光斑图像的模型与算法,并提出一种基于光斑中心定位误差改善的CCD拼接光能分配不均校正算法,进而保证系统实现光斑细分高精度测量。最后,设计了建筑沉降监测系统模拟实验平台与上位机界面,进行沉降模拟实验验证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分析实验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系统的主要误差产生原因及消除办法。本研究旨在研发一种能够实现复杂环境下多监测点、大量程、高精度监测的建筑沉降监测系统,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建筑沉降的大量程高精度实时监测,且测量精度较高,基本能够满足实际工程应用需求。
【图文】:

示意图,沉降,荷载,示意图


图 2.1 沉降-时间-荷载关系示意图最后整理沉降数据,,并根据数据汇总表与曲线图综合判断建筑物沉降的整体状及时汇报给有关监管部门,为日后的工程施工提供正确地指导。利用建筑沉降曲线以推算出因建筑物发生的沉降而引起的建筑倾斜量:qm nmnc cL (中:х ,х —分别为 m 和 n 点的总沉降量; —为 m 和 n 点的距离。(6)其他建筑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应避免强光干扰,保存、记录沉降数据时必须等待设备成晰、读数稳定时再记录。每次得到沉降数据后应及时处理并判断沉降是否超过预警旦发现建筑有沉降的危险情况应及时向监管与建设部门反馈并及时采取补救。在特气候前后要进行多次复测,检查相关设备的位置以免影响正常观测。.2 建筑沉降监测系统模型

激光基准建筑沉降图像式监测系统


拼接后CCD的标定和计算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433;TP39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占景辉;;自动化全站仪在高层建筑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5年47期

2 赵友全;江磊;何峰;翟瑞伟;刘潇;徐巧艳;;线阵CCD光电响应非线性特性测定与分析[J];光电工程;2015年07期

3 朱志愿;朱国满;;高层建筑第三方沉降监测方法探讨[J];浙江建筑;2015年06期

4 李艳晓;张磊;张红刚;胡磊力;;基于双CCD探测的外场高精度激光光斑测试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年01期

5 徐亚明;束进芳;安动动;;自适应阈值激光光斑中心定位方法研究[J];城市勘测;2014年04期

6 黄文林;扬光永;胡国清;;基于CPLD和Verilog的高精度线阵CCD驱动电路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30期

7 林晓枝;;高层建筑沉降监测与数据处理分析[J];山西建筑;2012年30期

8 石利情;姚永涛;;关于高层建筑沉降及倾斜监测[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18期

9 王会峰;张文革;王金娜;;激光驾束制导仪光信息场模拟测试技术[J];激光与红外;2011年09期

10 李迎春;范有臣;杜永红;郭惠超;章喜;;激光主动成像图像降噪方法[J];激光与红外;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义君;星地激光通信链路中大气湍流影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惠磊;基于线阵CCD激光位移传感器的设计及性能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6年

2 尤军;民用建筑沉降监测与预报方法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3 于爱玲;基于悬丝位移光电传感技术的桥梁动挠度检测[D];长安大学;2014年

4 张铮;基于FPGA的全帧转移CCD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荆磊;我国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风险识别与评价[D];华侨大学;2012年

6 梁世杰;基于线阵CCD的非接触式直径测量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7 童静;基于数字图像的激光光斑的提取与位置检测方法[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8 刘勇;双线阵CCD光电自准直系统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72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72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6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