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的特征与识别
发布时间:2021-03-06 12:26
基于2014年以来内蒙古测震台网观测报告,对所记录的非天然地震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区分天然地震与非天然地震的一般方法。从地震事件的三要素、波形、频谱等方面对比分析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与天然地震间的差异发现,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具有发震时刻与发震位置较固定与集中、震级ML<3.5、面波较发育、能量衰减较快、优势频率主要集中在1—6 Hz等特征。并通过对比内蒙古不同地区典型震例,进一步总结出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的地方性特征。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的识别能力,可为今后开展该区非天然地震自动识别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文章来源】: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41(0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内蒙古测震台网台站分布
根据统计,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事件的发震时刻主要集中在1天中的11—13时、16—18时这2个时间段内(图2),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这是因为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事件大多为爆破事件,是可以人为控制的,爆破时间一般会选择避免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与休息的时段。而天然地震事件发震时刻较随机,无时间性可循。(2)震中位置。
(2)震中位置。统计分析内蒙古测震台网2014—2018年地震观测报告后发现,台网记录到的非天然地震事件位置较固定(图3),内蒙古自治区内主要为达茂旗、霍林河、阿拉善左旗等,区外有宁夏石嘴山、辽宁阜新、山西大同、陕西榆林、陕西府谷等。而天然地震事件震中则较分散,没有固定地点(图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阳淅川喀斯特地貌区地震记录特征[J]. 刘晓锋,张亚玲,赵彦旭,谢健健,闫睿.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03)
[2]利用LS-SVM对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识别研究[J]. 张诺男,高国明,徐丹,张晓宇,肖雯静.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09)
[3]山西数字地震台网记录波形特征分析[J]. 梁向军,刘林飞,翁钊强. 山西地震. 2015(04)
[4]山西地区爆破、塌陷(矿震)特殊地震动特征识别[J]. 靳玉贞,林木金,范晓瑜,刘晓萍,何佳,杨世英,孟彩菊.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03)
[5]邹城地区矿震、爆破和(天然)地震事件的特征分析[J]. 王风,吕震,刘兵,陈冲,孔祥斌,李木森.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3(Z1)
[6]福建地区人工爆破与天然地震的判定[J]. 蔡杏辉,邵平荣,段刚,杨贵.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3(Z1)
[7]首都圈地区爆破、矿塌和天然地震的识别研究[J]. 刘莎,杨建思,田宝峰,郑钰,姜旭东,徐志强. 地震学报. 2012(02)
[8]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波形信号HHT特征提取和SVM识别研究[J]. 毕明霞,黄汉明,边银菊,李锐,陈银燕,赵静.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1(04)
[9]河南省非天然地震的波形特征及识别方法[J]. 苏莉华,魏玉霞. 高原地震. 2011(02)
[10]山西数字地震台网地震自动定位系统运行分析[J]. 张蕙,梁向军,董春丽,张玲. 山西地震. 2011(02)
本文编号:3067099
【文章来源】: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41(0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内蒙古测震台网台站分布
根据统计,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事件的发震时刻主要集中在1天中的11—13时、16—18时这2个时间段内(图2),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这是因为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事件大多为爆破事件,是可以人为控制的,爆破时间一般会选择避免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与休息的时段。而天然地震事件发震时刻较随机,无时间性可循。(2)震中位置。
(2)震中位置。统计分析内蒙古测震台网2014—2018年地震观测报告后发现,台网记录到的非天然地震事件位置较固定(图3),内蒙古自治区内主要为达茂旗、霍林河、阿拉善左旗等,区外有宁夏石嘴山、辽宁阜新、山西大同、陕西榆林、陕西府谷等。而天然地震事件震中则较分散,没有固定地点(图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阳淅川喀斯特地貌区地震记录特征[J]. 刘晓锋,张亚玲,赵彦旭,谢健健,闫睿.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03)
[2]利用LS-SVM对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识别研究[J]. 张诺男,高国明,徐丹,张晓宇,肖雯静.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09)
[3]山西数字地震台网记录波形特征分析[J]. 梁向军,刘林飞,翁钊强. 山西地震. 2015(04)
[4]山西地区爆破、塌陷(矿震)特殊地震动特征识别[J]. 靳玉贞,林木金,范晓瑜,刘晓萍,何佳,杨世英,孟彩菊.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03)
[5]邹城地区矿震、爆破和(天然)地震事件的特征分析[J]. 王风,吕震,刘兵,陈冲,孔祥斌,李木森.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3(Z1)
[6]福建地区人工爆破与天然地震的判定[J]. 蔡杏辉,邵平荣,段刚,杨贵.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3(Z1)
[7]首都圈地区爆破、矿塌和天然地震的识别研究[J]. 刘莎,杨建思,田宝峰,郑钰,姜旭东,徐志强. 地震学报. 2012(02)
[8]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波形信号HHT特征提取和SVM识别研究[J]. 毕明霞,黄汉明,边银菊,李锐,陈银燕,赵静.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1(04)
[9]河南省非天然地震的波形特征及识别方法[J]. 苏莉华,魏玉霞. 高原地震. 2011(02)
[10]山西数字地震台网地震自动定位系统运行分析[J]. 张蕙,梁向军,董春丽,张玲. 山西地震. 2011(02)
本文编号:3067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067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