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诺北地区第四纪生物气形成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1-03-06 14:28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东部的诺北地区目前还处于勘探初级阶段,根据岩性、古生物、元素地球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对诺北地区第四纪七个泉组气源岩特征和产甲烷菌的生存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条件对生物气形成的影响,预测了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诺北地区七个泉组气源岩有机质丰度低,干酪根类型以Ⅲ为主,处于低成熟的热演化阶段。水体温度较低,盐度高,呈中性—弱碱性,还原性较强,有利于气源岩发育。地球化学环境影响了产甲烷菌的生长和繁育,低温和高盐抑制了产甲烷菌的活性,中性—弱碱性环境和较强还原性环境适宜产甲烷菌的生存。受地表径流影响,盐度对产甲烷菌的抑制作用在研究区内由南向北逐渐加强。对比垂向和横向运移的条件,认为诺北地区生物气以近源垂向运聚为主;中央凹陷是区内最有利的生物气勘探区,北斜坡次之。广泛发育的湖相泥岩为产甲烷菌提供了营养底物,早期成岩阶段弱压实作用提供了大量储集空间,巨厚的沉积地层和膏岩沉积增加了盖层的封闭能力。
【文章来源】:高校地质学报. 2018,24(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区域地质概况
3 样品与实验方法
4 诺北地区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4.1 有机质丰度
4.2 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
4.2.1 气源岩热解特征
4.2.2 温度饱和烃气相色谱特征
5 产甲烷菌生存环境
5.1 温度
5.1.1 沉积温度
5.1.2 现今温度
5.2 盐度
5.3 酸碱度与氧化还原性
6 讨论
6.1 沉积环境的影响
6.2 地球化学条件
6.3 有利区块预测
7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漠河盆地多年冻土带生物气的发现及对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重要意义[J]. 赵省民,邓坚,饶竹,文志刚,陆程,刘晨. 石油学报. 2015(08)
[2]生物气源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刘建,徐莹,赵智鹏,关小曲,余梦南. 海洋地质前沿. 2015(01)
[3]生物成因气生成演化模式探讨[J]. 林小云,高甘霖,徐莹,任莹,薛颖. 特种油气藏. 2015(01)
[4]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勘探领域[J]. 付锁堂. 中国石油勘探. 2014(04)
[5]生物成因非常规天然气研究进展及展望[J]. 朱炎铭,周友,司庆红,黄辅强,张旭,赵少磊. 石油学报. 2013(02)
[6]吐哈侏罗纪原型盆地演化对烃源岩分布的控制[J]. 刘玉虎,赵丹丹,刘兴旺,王亚东,郑建京.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7]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运聚成藏的定量研究[J]. 李明诚,李剑,张凤敏,张英. 石油学报. 2009(06)
[8]柴达木台南地区第四系细粒沉积岩相与沉积模式研究[J]. 谢宗奎. 地学前缘. 2009(05)
[9]河套盆地呼和坳陷浅层生物气气源条件分析[J]. 左智峰,赵俊兴,陈洪德,申晓莉. 天然气工业. 2009(03)
[10]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源岩中可溶有机质丰度及地质意义[J]. 张英,李剑,张奎,关平,李谨,王晓波. 地质学报. 2007(12)
博士论文
[1]海相地层元素、碳氧同位素分布与沉积环境和烃源岩发育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为分例[D]. 腾格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2004
硕士论文
[1]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台深1井单井沉积相研究[D]. 孙非非.兰州大学 2012
[2]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生物气生气模式与源岩评价[D]. 宋娜娜.长江大学 2012
[3]柴达木盆地中东部地区新生代沉积相研究及生物气聚集条件分析[D]. 邓津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2002
本文编号:3067266
【文章来源】:高校地质学报. 2018,24(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区域地质概况
3 样品与实验方法
4 诺北地区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4.1 有机质丰度
4.2 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
4.2.1 气源岩热解特征
4.2.2 温度饱和烃气相色谱特征
5 产甲烷菌生存环境
5.1 温度
5.1.1 沉积温度
5.1.2 现今温度
5.2 盐度
5.3 酸碱度与氧化还原性
6 讨论
6.1 沉积环境的影响
6.2 地球化学条件
6.3 有利区块预测
7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漠河盆地多年冻土带生物气的发现及对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重要意义[J]. 赵省民,邓坚,饶竹,文志刚,陆程,刘晨. 石油学报. 2015(08)
[2]生物气源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刘建,徐莹,赵智鹏,关小曲,余梦南. 海洋地质前沿. 2015(01)
[3]生物成因气生成演化模式探讨[J]. 林小云,高甘霖,徐莹,任莹,薛颖. 特种油气藏. 2015(01)
[4]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勘探领域[J]. 付锁堂. 中国石油勘探. 2014(04)
[5]生物成因非常规天然气研究进展及展望[J]. 朱炎铭,周友,司庆红,黄辅强,张旭,赵少磊. 石油学报. 2013(02)
[6]吐哈侏罗纪原型盆地演化对烃源岩分布的控制[J]. 刘玉虎,赵丹丹,刘兴旺,王亚东,郑建京.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7]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运聚成藏的定量研究[J]. 李明诚,李剑,张凤敏,张英. 石油学报. 2009(06)
[8]柴达木台南地区第四系细粒沉积岩相与沉积模式研究[J]. 谢宗奎. 地学前缘. 2009(05)
[9]河套盆地呼和坳陷浅层生物气气源条件分析[J]. 左智峰,赵俊兴,陈洪德,申晓莉. 天然气工业. 2009(03)
[10]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源岩中可溶有机质丰度及地质意义[J]. 张英,李剑,张奎,关平,李谨,王晓波. 地质学报. 2007(12)
博士论文
[1]海相地层元素、碳氧同位素分布与沉积环境和烃源岩发育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为分例[D]. 腾格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2004
硕士论文
[1]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台深1井单井沉积相研究[D]. 孙非非.兰州大学 2012
[2]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生物气生气模式与源岩评价[D]. 宋娜娜.长江大学 2012
[3]柴达木盆地中东部地区新生代沉积相研究及生物气聚集条件分析[D]. 邓津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2002
本文编号:3067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067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