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典型地区速度结构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发布时间:2021-11-10 13:30
华南块体主要由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组成,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构造块体之一。它地处于欧亚板块,印-澳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处,受到了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共同影响。在新元古代早期,西侧的扬子地块与东侧的华夏地块沿着江山-绍兴缝合带碰撞汇聚,并形成了江南造山带。由此,华南块体的基本构造格局形成。在此之后,华南块体经历了一系列构造运动,尤其是在中生代经历了剧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并伴有大量花岗岩产出。由于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使得华南块体具有复杂的结构。在大尺度上,目前对华南块体岩石圈的结构及演化过程、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边界线的相关研究较为薄弱。在小尺度上,华南东南部的新丰江水库作为世界上典型的水库触发地震场所之一,目前对其速度结构和地震机制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本文针对这两方面对华南地区进行了研究。新丰江水库位于广东省河源市,是世界上四座触发过震级大于6级的水库之一。在水库蓄水后半个世纪以来,地震活动一直非常频繁,是广东省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台站数量的限制,目前尚未获得该地区的精细速度结构。此外,目前对于该地区的地震机制认识也是较为有限。本文利用区域共14台宽频地震仪记录到的从...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省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固体地球的层圈结构
华南典型地区速度结构研究及其地质意义板块构造理论作为 20 世纪自然科学的四大基础之一,该理论很好的解释了岩石圈的运动规律,推动了地球科学的快速发展。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岩石圈(刚性)板块在软流圈(塑性)上运动。并用了三种构造边界(离散边界、汇聚边界、转换边界)和两种运动形式(生长和消亡),非常简洁的描述了地球岩石圈块体的几何学和运动学。板块理论认为,洋壳在洋中脊处不断生成,在海沟处不断消亡。板块的水平扩张引起了岩石圈的水平运动,而板块的向下俯冲导致了岩石圈的垂向运动。由于板块相对是刚性的,所以变形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界区域。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主要包括大洋中脊扩张引起的推力、板块俯冲带来的拉力、地幔对流对岩石圈带来的剪切力(图 1.2)。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大洋岩石圈的生成以及消亡、地震与火山的分布、全球构造格局等(许志琴 等,2018)。
第一章 引言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证据,同样也提供了小尺度高精层区域的成像等(Wortel and Spakman, 2000; Raffaella et 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九嶷山及邻区地壳结构噪声成像及其对华南地区的构造演化启示[J]. 李健明,孙新蕾,王爽,何立朋,范安,张鹏. 地球物理学报. 2020(01)
[2]CAP方法反演新丰江锡场地区ML4.0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J]. 王力伟,吴国瑞,黄柳芳. 华南地震. 2018(03)
[3]地球的层圈结构与穿越层圈构造[J]. 许志琴,王勤,孙卫东,李忠海. 地质论评. 2018(02)
[4]广东新丰江库区波速比变化特征研究[J]. 王小娜,刘锦. 防灾减灾学报. 2017(04)
[5]新丰江水库中上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特征及库水的渗透影响[J]. 叶秀薇,邓志辉,黄元敏,刘吉平,王小娜,刘锦,谭争光.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09)
[6]广东新丰江水库区地震活动b值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 邓远立,何萍. 华南地震. 2016(03)
[7]新丰江地区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及活动构造研究[J]. 叶秀薇,黄元敏,刘吉平. 中国地震. 2016(03)
[8]2012和2013年广东新丰江锡场2次MS4.8地震发震构造的确定[J]. 邵叶,刘特培,刘吉平. 地震. 2016(02)
[9]新丰江水库显著地震前小震序列特征及应用研究[J]. 陈大庆,柴荣建. 地震. 2015(04)
[10]2012年9月7日彝良地震及余震序列双差定位研究[J]. 王清东,朱良保,苏有锦,王光明.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9)
博士论文
[1]华南东部上地幔速度结构成像与地球动力学意义[D]. 王晓冉.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8
[2]下地幔底部小尺度不均一速度结构研究[D]. 马晓龙.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7
本文编号:3487348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省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固体地球的层圈结构
华南典型地区速度结构研究及其地质意义板块构造理论作为 20 世纪自然科学的四大基础之一,该理论很好的解释了岩石圈的运动规律,推动了地球科学的快速发展。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岩石圈(刚性)板块在软流圈(塑性)上运动。并用了三种构造边界(离散边界、汇聚边界、转换边界)和两种运动形式(生长和消亡),非常简洁的描述了地球岩石圈块体的几何学和运动学。板块理论认为,洋壳在洋中脊处不断生成,在海沟处不断消亡。板块的水平扩张引起了岩石圈的水平运动,而板块的向下俯冲导致了岩石圈的垂向运动。由于板块相对是刚性的,所以变形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界区域。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主要包括大洋中脊扩张引起的推力、板块俯冲带来的拉力、地幔对流对岩石圈带来的剪切力(图 1.2)。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大洋岩石圈的生成以及消亡、地震与火山的分布、全球构造格局等(许志琴 等,2018)。
第一章 引言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证据,同样也提供了小尺度高精层区域的成像等(Wortel and Spakman, 2000; Raffaella et 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九嶷山及邻区地壳结构噪声成像及其对华南地区的构造演化启示[J]. 李健明,孙新蕾,王爽,何立朋,范安,张鹏. 地球物理学报. 2020(01)
[2]CAP方法反演新丰江锡场地区ML4.0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J]. 王力伟,吴国瑞,黄柳芳. 华南地震. 2018(03)
[3]地球的层圈结构与穿越层圈构造[J]. 许志琴,王勤,孙卫东,李忠海. 地质论评. 2018(02)
[4]广东新丰江库区波速比变化特征研究[J]. 王小娜,刘锦. 防灾减灾学报. 2017(04)
[5]新丰江水库中上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特征及库水的渗透影响[J]. 叶秀薇,邓志辉,黄元敏,刘吉平,王小娜,刘锦,谭争光.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09)
[6]广东新丰江水库区地震活动b值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 邓远立,何萍. 华南地震. 2016(03)
[7]新丰江地区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及活动构造研究[J]. 叶秀薇,黄元敏,刘吉平. 中国地震. 2016(03)
[8]2012和2013年广东新丰江锡场2次MS4.8地震发震构造的确定[J]. 邵叶,刘特培,刘吉平. 地震. 2016(02)
[9]新丰江水库显著地震前小震序列特征及应用研究[J]. 陈大庆,柴荣建. 地震. 2015(04)
[10]2012年9月7日彝良地震及余震序列双差定位研究[J]. 王清东,朱良保,苏有锦,王光明.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9)
博士论文
[1]华南东部上地幔速度结构成像与地球动力学意义[D]. 王晓冉.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8
[2]下地幔底部小尺度不均一速度结构研究[D]. 马晓龙.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7
本文编号:3487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48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