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南部绒布地区基性岩脉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图2 绒布地区基性岩脉宏观照片
本文样品均采自绒布地区侵位于不同地层内的基性岩脉。为保证测试结果能如实反映研究区脉岩的结晶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源区性质,选择岩脉露头好、无蚀变和无变质的部位采集新鲜且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共采集8件基性岩脉地球化学样,其中2件同时为LA-ICP-MS年龄样(PM106-2,SG0....
图8 判别地壳混染的La/Sm vs.La/Nb(a)和(Th/Ta)PMvs.(La/Nb)PM(b)图解(据Zhu et al.,2007)
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样品锆石粒度较小,长约60~150μm,宽50~80μm,长宽比介于1∶1~2∶1。大多呈半自形-自形结构、短柱状,边界清晰。多数锆石核-边结构不明显,由于岩浆温度高,震荡环带较宽,部分锆石颗粒可见不规则振荡条带或均一化灰白区域,多见圆形的熔蚀边,显....
图9 绒布地区基性岩脉的La/Nb-La(a)、Na/Th-Nb(b)、Zr/Nb-Y/Nb(c)和Ta/Nb-Th/Nb(d)图解(a,b,底图据李曙光,1993;c,d,底图据Wilson,1989)
而辉长辉绿岩及辉长岩样品La/Ta均值24.92,La/Sm均值3.00,暗示其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岩石圈地幔混染;Zr/Hf均值39.8,Th/Ta均值3.97,同样远离地壳值,显示未遭受地壳混染。在La/Sm-La/Nb图解(图8a)中,辉长辉绿岩及辉长岩样品同样未表现出正....
图1 西藏南部绒布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图(a,据Zhu et al.,2013)及区域地质简图(b1-b3)
辉绿玢岩:新鲜面为多灰绿色,风化面为灰黄色、灰绿色(图3a-c),具斑状结构、辉绿结构,局部可见嵌晶含长结构,总体为块状构造。斑晶主要为辉石和斜长石,含量分别在50%和30%左右。其中,斜长石多呈半自形-自形长板状,粒度在1.75~2.5mm,具完全解理,可见卡式双晶、聚片双晶,....
本文编号:4028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4028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