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液化地基与非液化地基地下结构动力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5 06:11

  本文关键词:液化地基与非液化地基地下结构动力响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全球地震多发,危害巨大,如何保证地下结构的安全稳定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震害资料显示,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建于可液化地基中的地下结构会产生严重破坏。因此,对液化地基条件下地下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的研究很有必要。根据上述研究现状,以某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五层地下室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该五层地下结构及周边土体的数值计算模型。通过计算液化地基中土体超孔压及有效应力,研究地基液化特点;对比分析液化与非液化地基条件下土体与地下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研究液化地基中土体与地下结构动力响应规律。同时对比分析该两种地基条件下地下结构的内力,研究地下结构在液化地基中受力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液化地基在强震作用下,孔隙水压力逐渐升高,直至液化。(2)地基的液化使地下连续墙和中柱的弯矩和剪力明显增大,说明土体的液化对地下结构的弯矩和剪力有放大作用,且输入地震波峰值增大,这种放大作用越明显。(3)液化地基加速度峰值较非液化地基加速度峰值有明显的减小。(4)对比液化与非液化地基中土体和结构的侧向位移可知,液化地基中土体与结构的侧向位移大于非液化地基;从地下结构与土体的相对位移可知,液化地基中地下结构与土体的相对位移明显大于非液化地基,说明地基液化对地下结构与土体的稳定有着很大影响。本文的研究对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下结构 液化地基 结构内力 加速度时程 侧向位移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35;TU93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5
  • 第一章 绪论15-23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15-16
  • 1.2 地下结构动力响应研究现状16-18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16-18
  •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18
  • 1.3 地下结构动力响应研究方法18-21
  • 1.3.1 理论分析法18-19
  • 1.3.2 模型试验法19-20
  • 1.3.3 数值模拟方法20-21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1-23
  • 第二章 三维数值模型的建立23-38
  • 2.1 工程概况23-24
  • 2.2 结构模型建立24-35
  • 2.2.1 参数与边界条件的设置24-27
  • 2.2.2 本构模型与阻尼的选取27-33
  • 2.2.3 建立数值模型33-35
  • 2.3 计算点的选取与定位35-37
  • 2.4 本章小结37-38
  • 第三章 液化与非液化地基土体动力响应对比分析38-59
  • 3.1 地震波的选取38
  • 3.2 动孔压模型与液化的判定准则38-41
  • 3.2.1 动孔压模型39-40
  • 3.2.2 一般应力条件下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定准则40-41
  • 3.3 液化地基超孔隙水压力的对比分析41-47
  • 3.3.1 土体超孔压与有效应力对比分析41-44
  • 3.3.2 土体超孔压比对比分析44-47
  • 3.4 土体加速度响应对比分析47-53
  • 3.4.1 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对比分析47-49
  • 3.4.2 土体加速度反应时程及傅氏谱对比分析49-53
  • 3.5 土体侧向位移响应对比分析53-57
  • 3.6 本章小结57-59
  • 第四章 液化与非液化地基地下结构动力响应对比分析59-81
  • 4.1 地基-地下结构体系频率与阻尼比59
  • 4.2 地下结构位移响应对比分析59-68
  • 4.2.1 侧向位移对比分析60-64
  • 4.2.2 地下结构与土体相对位移幅值对比分析64-66
  • 4.2.3 地下结构层间位幅值对比分析66-68
  • 4.3 地下结构内力对比分析68-73
  • 4.3.1 地下连续墙与中柱剪力幅值对比分析68-70
  • 4.3.2 地下连续墙与中柱弯矩幅值对比分析70-73
  • 4.4 加速度响应对比分析73-80
  • 4.4.1 工况1下地下结构加速度响应73-77
  • 4.4.2 工况2下地下结构加速度响应77-80
  • 4.5 本章小结80-81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81-83
  • 5.1 结论81
  • 5.2 展望81-83
  • 参考文献83-8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泰;利用激光观测地下结构[J];国际地震动态;2003年03期

2 王永丽;;地下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之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3 高智能;卓卫东;谷音;;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现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4 T.P.Рашидов;张桂荣;;地下结构与土壤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及其抗震性研究的综述和今后方向[J];国外地震工程;1980年01期

5 褚彦霞 ,顾世峰;浅谈地下结构防水渗漏的问题[J];黑河科技;2003年03期

6 边金;陶连金;郭军;;浅埋地下结构和土层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反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5年04期

7 郭磊;;浅谈沿海地区地下结构渗漏的预防问题[J];科技资讯;2009年02期

8 孙海峰;景立平;孟宪春;;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S1期

9 陈灿寿;戚承志;陈剑杰;钱七虎;;长型大截面地下结构的横向自由振动方程[J];世界地震工程;2011年01期

10 刘晶波;王文晖;赵冬冬;;地下结构横截面地震反应拟静力计算方法对比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拴成;陈拓其;;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评价[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刘志贵;万仁辉;;与地下结构抗震相关的若干问题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3 刘志贵;;与地下结构抗震相关的若干问题探讨[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4 ;《地下结构》一书“前言”的有关部分(摘引)[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5 刘晶波;闰秋实;杜义欣;伍俊;;地铁地下结构内爆炸动力反应问题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马民杰;李慧剑;张蔚;;地下结构破坏影响因素分析及数值模拟[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宋二祥;;地下结构的有限元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王明年;关宝树;;高烈度地震区地下结构减震原理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9 袁勇;;地下结构高性能计算的挑战[A];首届工程设计高性能计算(HPC)技术应用论坛报告集[C];2007年

10 戚承志;陈灿寿;陈剑杰;钱七虎;王明洋;;长形大截面地下结构的横向自由振动方程[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刘宇鑫 实习生 李山;紧邻楼房施工须有安全保证[N];北京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东良;孔隙含水岩石中地下结构的水力荷载[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宾佳;地下结构地震作用的简化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6年

3 覃亚伟;大型地下结构泄排水减压抗浮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王剑晨;城市暗挖隧道穿越既有地下结构的力学响应及其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5 何涛;地下结构随机荷载反演与可靠性分析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王文晖;地下结构实用抗震分析方法及性能指标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7 孙海峰;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8 庄海洋;土—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及其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9 王璐;地下建筑结构实用抗震分析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赵冬冬;城市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清华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健;可液化场地土与地下结构地震动力响应的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2 张茜;地面爆炸下地下结构的动力响应[D];长安大学;2015年

3 尹恒;地下结构抗震计算中反应加速度分析方法的优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繁;地震作用下地铁地下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及软件二次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伏永政;轨道交通大空间地下停车场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郭宇行;斜坡地形地下结构抗浮技术及设计方法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7 江开渡;液化地基与非液化地基地下结构动力响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8 张建毅;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横向应变传递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年

9 高海;地下水对某已建地下结构的浮起作用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李建文;多因素致某地下结构破坏成因的数值模拟[D];燕山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液化地基与非液化地基地下结构动力响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1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451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0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