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大规模异构集群上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并行算法

发布时间:2017-07-05 06:07

  本文关键词:大规模异构集群上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并行算法


  更多相关文章: 积分法 叠前Kirchhoff时间偏移 并行算法 炮检距 异构 GPU MIC


【摘要】:当前单个勘探项目的数据量已经超过100TB,PB级规模的项目已经可以预见。为适应地震数据快速增长的趋势以及超大规模异构集群的体系结构特点,提出了多维度成像空间分解算法。根据大规模集群系统有多个并行层次的特征,首先沿炮检距方向分解成像空间,然后再沿Inline方向继续切分,直到成像空间小于计算节点物理内存,最后在二维地表上以面元为单位分解成像空间。该并行算法降低了任务间的耦合性,便于映射到异构集群系统的多个并行层次上,也利于异构处理器间的异步执行。相对于同时期的高性能CPU处理器,GPU版本获得了4.8倍的加速,MIC版本获得了2倍的加速,给出了两类协处理在性能、能耗和可编程性方面的对比分析。在Tianhe-1 1024节点规模下处理实际的地震数据,获得了接近线性的加速比曲线。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分中心;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积分法 叠前Kirchhoff时间偏移 并行算法 炮检距 异构 GPU MIC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1ZX05019)资助
【分类号】:P631.4
【正文快照】: 1引言 地震偏移是一种将地震信息进行重排的反演运算,以便使地震波能量归位到其空间的真实位置,获取地下真实构造图像。20世纪70年代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Prestack Time Migration,PSTM)的理论已经成熟,由于该方法计算量巨大,在早期推广的几十年间一直没有得到实际应用。2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pplication of Amplitude Ratio Profiles Extracted with Prestack Kirchhoff Integral Migration[J];Petroleum Science;2007年01期

2 孙建国;;Kirchhoff型偏移理论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展望——与光学绕射理论的类比、若干新结果、新认识以及若干有待于解决的问题[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5期

3 董臣强,谭明友,张明振,赵利平,宋志强;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孤岛地区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年02期

4 刘国峰;刘洪;王秀闽;孟小红;;Kirchhoff积分时间偏移的两种走时计算及并行算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1期

5 王华忠;蔡杰雄;孔祥宁;张兵;朱海波;方伍宝;;适于大规模数据的三维Kirchhoff积分法体偏移实现方案[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7期

6 朱武;;西非深海地区Kirchhoff偏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8年02期

7 戴前伟,冯德山,何继善;Kirchhoff偏移法在探地雷达正演图像处理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3期

8 杜启振;侯波;;矢量波场弹性波Kirchhoff偏移(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08年04期

9 滕佃波;汪鹏程;王峗;姚振兴;;利用叠前Kirchhoff积分偏移识别小断裂与低幅度构造[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4期

10 符力耘;;Born序列频散方程和Born-Kirchhoff传播算子[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孟凡林;李幼铭;;三维界面网射线Kirchhoff偏移方法[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2 ;Prestack Kirchhoff Depth Migration of Crosswell Seismic Data[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刘国峰;刘洪;孟小红;;适用于Kirchhoff积分时间偏移的两种走时计算及并行算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符力耘;;Born序列频散方程和Born-Kirchhoff传播算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5 张p,

本文编号:520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20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e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