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排子地区地震储层预测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车排子地区地震储层预测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震储层预测 地震反演技术 精细构造解释 深度校正
【摘要】:地震储层预测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是通过分析储层岩性、物性和充填在其中流体性质的空间变化所造成的地震反射、波形、波速度、频率、振幅、相位等的相应变化来预测储集岩层的分布范围、储层特征等。地震储层预测是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及其他各类油气藏(如构造油气藏、构造一岩性复合型油气藏等)精细描述的重要技术手段。论文研究以南阳油田春光区块为依托,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进行地震储层预测,精细刻画有利砂体。论文研究思路:针对研究区储层中油水分布复杂性,在地层对比和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地层切片,结合砂体空间展布特征和地层剥蚀线,运用波阻抗反演和岩性预测技术,对储层进行精细描述,结合对研究区的油气聚集规律和成藏模式的研究,对杀完组地层勘探前景进行预测和评价。经过一年研究,论文完成的工作量:(1)对研究区内300多口井的测井曲线与分层数据进行了分类整理,完成298口井合成地震记录,解释地震层位9层,完成20×20加密解释,解释面积达1100Km2,重点井区达到1×1。(2)共完成新近系沙湾组各层段顶底等To图、构造图、厚度图共24幅,新近系塔西河组底面等To图一幅。(3)经过对研究区内300多口井的测井曲线和钻井资料的整理,针对各个层段砂岩、泥岩进行统计,得到统计图共7幅图件、时深转化图3幅、校正公式图3幅、校正公式表1张。针对沙湾组各个层段提取均方根振幅属性、有效带宽属性和能量半衰时属性,共21幅属性图。(4)利用Jason反演软件计算出研究区3个反演数据体,8幅砂体等值线,反演砂岩与井上砂岩对比表1张。(5)根据地震精细构造解释成果,结合试油资料、属性分析、反演结果等资料优选出N1s1-T2小砂组作为勘探潜力层,完成一幅综合评价图。经过一年的方法研究,对研究区取得如下的成果认识。1)研究区沙湾组各砂层段主要发育在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等沉积体系,储集层性能较好,油源来自四棵树凹陷侏罗系与安集海河组的混源油,沙湾组轻质油的充注时期应为5Ma至今。侏罗系的原油与安集海河组原油发生混源后,沿沙湾组底部不整合运移至车排子凸起,由于保存条件较好,形成轻质油油藏。2)沙湾组地层波阻抗随着目的层埋藏深度增加而增大,砂、泥岩波阻抗存在明显差异,在同一深度范围上砂岩波阻抗大于泥岩波阻抗。3)新近系沙湾组发育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陡坡带上,坡度较大,同一目标层埋藏深度差异较大,落差可达840m;构造上总体表现为北高南低,研究区北部发育正断裂,走向为北西向。4)新近系沙湾组沙一段1砂组(N1s1)和沙一段2砂组(N1s1T2)因构造作用抬升并形成单斜形态,在北部抬升部位遭受风化、剥蚀,局部形成地层圈闭。5)新近系沙湾组沙一段1砂组(N1s1)和沙一段2砂组(N1s1-T2)发育砂体,在平面上砂体发育为北部砂体薄,南部砂体厚。6)测井上波阻抗可分解成反映岩性变化的波阻抗高频分量和随深度变化的波阻抗低频分量,对随深度变化的低频分量进行校正,得到只与岩性变化的高频波阻抗,以此对研究区进行砂体识别与预测。7)研究区北部地层新近系沙湾组沙一段1砂组(N1s1-T1)、沙一段2砂组(N1s1-T2)遭受剥蚀,形成大量地层圈闭,且处于油气运移指向区和有利沉积相带上,是一类地层圈闭勘探目标区。
【关键词】:地震储层预测 地震反演技术 精细构造解释 深度校正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P631.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1 引言10-12
- 1.2 研究区概况12-16
- 1.3 地震储层研究存在问题16-17
- 1.4 研究内容17-18
- 1.5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量18-19
- 第2章 地震储层预测方法技术19-25
- 2.1 地震储层预测19
- 2.2 地震储层预测方法的技术19-25
- 第3章 储层物性分析25-40
- 3.1 岩石物理统计意义25-26
- 3.2 岩石物理统计数据处理26-29
- 3.3 砂泥岩物性统计29-35
- 3.4 车排子地区岩性特征参数统计35-38
- 3.5 岩石物理统计总结38-40
- 第4章 精细构造解释40-51
- 4.1 春光工区地震资料品质评价40-44
- 4.2 层系划分及标定44-48
- 4.3 地震反射层特征48-49
- 4.4 构造特征49-51
- 第5章 地震储层预测应用51-79
- 5.1 波阻抗反演51-59
- 5.2 埋深对碎屑岩地震储层预测的影响及对策59-77
- 5.3 有利区带评价77-79
- 第6章 结论与认识79-80
- 致谢80-81
- 参考文献81-84
- 个人简历84-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龙;王华;赵淑娥;陈建军;魏军;刘强;;自适应最优核时频分布在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8期
2 彭勇,肖姹莉;四川开江黄龙场、渡口河地区地震储层预测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1年01期
3 古发明;尹成;丁峰;宋亮;;粗集理论在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1期
4 孙晓明,张延章,李淑恩,谭守强,李静;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大港滩海区的应用[J];中国石油勘探;2002年04期
5 张德林;地震储层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6年S1期
6 乐友喜;黄健良;张阳;周磊;张玉明;陈孔全;;地质模型约束下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在梨树断陷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年02期
7 张凤青;宋永忠;于晶;;随机顺序指示模拟技术在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13年03期
8 刘学清;王彦春;龚幸林;秦俐;黄卫;;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AMH地区碳酸岩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08期
9 轩红彦;;柴达木盆地七个泉地区中深层地震储层预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22期
10 冯小英;秦凤启;焦勇;王亚;汪剑;唐钰童;;沁水盆地煤层气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方法研究[J];中国煤层气;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遵德;;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属性优化方法比较[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陈遵德;贺振华;黄德济;;模式识别法地震储层预测中训练样本研究[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陈友福;;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在海拉尔盆地苏仁诺尔油田中的应用[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李铭华;;万城断裂坡折带地震储层预测研究[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遵德;陈富贵;贺振华;;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属性优化问题与方法[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丁娟;王世星;曹辉兰;;叠前AVO属性分析在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小鹰邋刘俊州 佘刚;石勘院地震储层预测核心技术为DP3井设计提供技术支撑[N];中国石化报;2007年
2 周小鹰 刘俊州 张s,
本文编号:622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22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