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朝鲜平南盆地祥原超群的沉积时代与拉伸纪早期碳同位素负漂移

发布时间:2017-08-09 16:05

  本文关键词:朝鲜平南盆地祥原超群的沉积时代与拉伸纪早期碳同位素负漂移


  更多相关文章: 朝鲜 平南盆地 祥原超群 碎屑锆石年龄 碳同位素 沉积时代


【摘要】:朝鲜平南盆地与东华北克拉通(中朝克拉通)中新元古代盆地的对比存在争议,准确厘定相关沉积建造的沉积时限是解决这些争议的关键。朝鲜平南盆地的地层主体为祥原超群,从下往上依次为直岘群、祠堂隅群、默川群、灭恶山群和燕滩群。直岘群是祥原超群的最下部层位,大部分由陆源碎屑岩组成。从平南盆地"北部型"和"南部型"直岘群碎屑岩中分选锆石,测得LA-ICP-MS U-Pb年龄,限定祥原超群沉积时代晚于1100Ma,并且得出所谓的"北部型"和"南部型"地层没有时代和物源差异。鉴于默川群的基性岩床时代为~900Ma,祥原超群的沉积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1000~900Ma),燕滩群的时代可能稍晚。这说明平南盆地与华北徐淮盆地和旅大盆地等同时。祥原超群碳酸盐岩样品的δ~(13)C值数据表明,默川群时期碳同位素发生了负漂移(δ~(13)C值为-6‰~-5‰)。鉴于侵入到默川群的基性岩床的时代为~900Ma,我们认为该碳同位素(δ~(13)C值)负漂移略早于~900Ma,可能与同一时期的岩浆活动有关。
【作者单位】: 朝鲜国家科学院地质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朝鲜 平南盆地 祥原超群 碎屑锆石年龄 碳同位素 沉积时代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10003)资助
【分类号】:P597;P534.3
【正文快照】: 1.朝鲜国家科学院地质学研究所,平壤3812100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1.Institute of Geology,State Academy of Sciences,Pyongyang 3812100,DPRK2.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本文受国家自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东;关平;肖玉雄;廖永胜;;原油极性分离法及其对解释原油碳同位素特征的作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3期

2 王东良;马成华;李剑;李志生;张英;王义凤;李谨;;取样装置对天然气碳同位素检测结果的影响[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02期

3 孙春叶;毛治超;;国产碳同位素标样的稳定性实验分析[J];科技风;2012年19期

4 W.J.Stahl;李明喜;;烃类勘查中的碳同位素方法[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82年11期

5 程伟基;碳同位素与矿物成因[J];地质地球化学;1982年03期

6 林立青,陈宗义,万惠琴,徐爱萍,凌佑纯;菜园子菱铁矿床氢、氧、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贵州地质;1986年03期

7 Aymon Baud ,冯庆来;碳同位素在二叠——三叠纪界线上对集群绝灭和沉积事件的反应[J];地质科技情报;1987年04期

8 刘本立,陈成业,莫志超;氧、碳同位素应用于找矿的初步实践[J];物探与化探;1988年05期

9 赵孟军,,黄第藩;初论原油单体烃系列碳同位素分布特征与生油环境之间的关系[J];地球化学;1995年03期

10 段毅,马兰华;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几个相关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传明;;华南埃迪卡拉纪碳同位素变化的古环境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中平;李立武;陶明信;杜丽;曹春辉;王广;徐义;;特定化合物碳同位素分析系统中的氧化反应装置的研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离退休和其他部门[C];2013年

3 关平;王玉斌;;四川西部沉积物中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研究及其环境意义[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廖永胜;李钜源;李祥臣;卫英杰;王宝山;曹智;陶军明;;生化模拟和高温合成模拟生成烃气的碳同位素分馏探讨[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李钜源;卫英杰;李祥臣;王宝山;曹智;;原油及岩石可溶有机质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的影响因素[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曹长群;王伟;沈树忠;郑全锋;;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不同沉积相区的无机碳同位素表现和地质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把立强;李广友;;凝析油轻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及应用[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廖永胜;李钜源;李祥臣;卫英杰;王宝山;陶军明;;油气氢、碳同位素分馏的研究[A];同位素地质新进展:技术、方法、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李广友;把立强;王勤;;现代藻类及泥炭热模拟产物的碳同位素特征[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上官志冠;赵慈平;高玲;;中国活动火山区甲烷的碳同位素研究[A];火山作用与地球层圈演化——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华义;史前“蘑菇”高达6米以上,有科学家认为是树[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记者 董映璧;地球3亿年前曾发生过大规模温室效应[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志强;地质卟啉碳同位素及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2 于志强;地质卟啉碳同位素及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3 帅燕华;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与地质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s

本文编号:646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646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1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