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北川县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发布时间:2016-08-04 02:08

  本文关键词: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北川县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北川县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北川县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100724619(2009)0120177206JournalofRemoteSensing 遥感学报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北川县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黄 庭,张 志

1

1,2

,谷延群,周曼蒂,强建华

314

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2.国家遥感中心地壳运动与深空探测部,湖北武汉 430074;

3.河北省遥感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21;4.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陕西西安 710054

摘 要: 以北川县为研究区域,利用多源、多时相卫星数据判读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并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做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地层岩性、构造、水系、地形地貌等是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的主要影像因素。不同空间区域上各主要控制因素对次生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力不一样。北川县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沿北川—映秀断裂带密集分布,受岩石地层结构组分的影响,在志留纪地层中集中发育,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在地形坡度30°—70°区域内集中发育。这些分布规律的发现,可以及时为北川县防灾规划和灾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RS,GIS,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中图分类号: TP79   文献标识码: A

1 引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是指由地震活动引起的地

质灾害(刘凤民等,2006)。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种类比较多,主要有崩塌、滑坡、塌陷、地裂缝和砂土液化等。其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危害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口伤亡;毁坏房屋、道路等工程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破坏耕地等,造成不同程度的资源损失和环境破坏。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增强了地震灾害的破坏效应,加剧了地震的损失程度,因此是地震灾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遥感技术(RS)是一门高科技手段,能实时、快速、大范围地获取地震灾区的影像。遥感技术可以贯穿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评估的全过程(冯东霞等,2002)。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其优越的空间分析功能而区别于其他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揭示次生地质灾害的空间位置、分布特征以及控制其发育的相关地质地理因素、地质灾害隐患点可能影响对象、范围、程度,从而为震后救灾决策、科学重建提供技术支持。

2 研究区概况

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东经103°44′44″—104°43′4″,

北纬31°41′30″—32°13′8″,处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隶属四川绵阳市。北川县西南部属于青藏高原东部的前缘过渡地带,山势高峻,海拔在4000—5000m,东北侧即为海拔1000—2000m的中低山区,与东北部的中低山界线分明,犹如屏障拔地而起,两侧地形地貌反差悬殊。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有一江五河四大沟,河流总

3

长488km,年径流量18.08亿m。

龙门山造山带主要由山前带、中央带、后山带3个主要断裂带(图1)构成。青川—茂汶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之间构造地层带为龙门山后山带,主要由前震旦系黄水河群、志留系茂县群和泥盆系危关群浅变质岩以及前震旦系杂岩体组成。其前缘断裂为北川—映秀断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断裂构造岩发育,应变矿物具低绿片岩相,具脆—韧性断层特征。北川—映秀断裂与江油—灌县断裂之间构造地层带为龙门山前带,主要由未变质的古生界和三叠系构成。断裂带沿线山高谷深,植被茂密,第四系沉积不发育。北川—映秀断裂是前龙门

收稿日期:2008207215;修订日期:2008210211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5 1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航天遥感快速解译”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黄 庭(1982— ),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第四纪遥感应用、矿山遥感方面的研究。E-mail:huanglieguo1@。


  本文关键词: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北川县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2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2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e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