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下册)》2007年

发布时间:2016-08-16 15:01

  本文关键词:雅砻江流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下册)》2007年

河南省地裂缝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

谢山立  梁东  杨奇超  

【摘要】:河南省是地裂缝地质灾害较发育的地区。通过河南省地裂缝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对河南省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及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河南省地裂缝主要分布采矿区和地震活动带。河南省地裂缝分布范围呈逐渐扩大的趋势。导致河南省地裂缝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人类活动和地质构造。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P694
【正文快照】:

我国地裂缝与地面沉陷地质灾害均比较严重。据调查统计,我国北方苏、鲁、皖、豫、晋、冀、陕等省建国以来出现了大量地裂缝;全国有23个省区出现地面塌陷800余处,形成塌陷坑3万多全国有37个城市因超采地下水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地理位置辽个l河南省位于我国中偏东部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白海波;徐州矿区地裂缝成因机制的探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2年02期

2 朱立峰;李益朝;刘方;朱桦;;西安地裂缝活动特征及勘查思路探讨[J];西北地质;2005年04期

3 李坷凌,宋丽红,魏永齐;河南省濮阳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月;王璐;王小利;;浅谈西安地区地面沉降灾害的发展及防治[J];才智;2012年04期

2 焦珣;苏小四;于军;;苏锡常地裂缝危险性分区[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武彩霞;戴福初;闵弘;涂新斌;邝国麟;周跃峰;;台塬塬顶裂缝对黄土斜坡水文响应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5期

4 陈红旗,黄润秋,彭建兵;地裂缝地震引发扩展效应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5 任志超;续建国;张一坤;甄威;吴广宁;;交直流互联系统直流地表电位简易算式[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7期

6 任建国;大同市地裂缝分布及防灾对策[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王秀艳;王金哲;臧逸中;韩双平;陈江;李向全;;衡水地区地裂缝空间发育特征与地下水位降深关系[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8 武强,陈珮珮,董东林,孙卫东,魏迎春;基于GIS与ANN耦合技术的地裂缝灾情非线性模拟预测系统——以山西榆次地裂缝灾害为例[J];地震地质;2002年02期

9 许建红;谢新生;孙昌斌;;山西罗云山山前断裂带中段龙祠-峪口全新世活动证据[J];地震地质;2011年04期

10 田婧;韩秀丽;王明格;;唐山地区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树彬;王清;郭秀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荒漠化等环境问题的影响[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河北省矿山废弃地治理模式与适宜性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王卫东;西安地裂缝形成的区域稳定动力学背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支喜兰;黄土地区公路路基地基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苏惠敏;西安市数字城市工程地质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东林;陕西陇县水银河斜坡变形演化与典型滑坡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6 龙建辉;高速远程黄土滑坡预测预报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李瑞娥;黄土地区公路工程分区及指标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8 宁社教;西安地裂缝灾害风险评价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赵超英;差分干涉雷达技术用于不连续形变的监测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10 黄强兵;地裂缝对地铁隧道的影响机制及病害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初影;采煤诱发地表裂缝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何小亮;大(同)—西(安)客运专线水泥改良黄土填料试验及路基振陷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崔步安;地层变形模拟试验台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安海波;华北平原地裂缝成因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严静平;穿越地裂缝带的地铁隧道结构安全监测与预警判据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孙晓涵;西安地面沉降与砂土蠕变关系初探[D];长安大学;2011年

7 韦浩;多元回归分析法在滑坡空间预测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1年

8 万通;地裂缝活动对建筑结构影响的模拟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9 孟繁钰;地裂缝扩展方向及影响带宽度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张克亮;滑坡运动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景明;渭河地震带地裂与地震活动的周期性[J];地震学报;1985年02期

2 王思敬,马凤山,杜永廉;水库地区的水岩作用及其地质环境影响[J];工程地质学报;1996年03期

3 陈佩佩,武强,张守仁,魏迎春;山西榆次地裂缝几何形态研究[J];西北地质;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跃龙;陈伟海;覃建雄;吴汝兰;;地质遗迹旅游开发中各类潜在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及其防治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3期

2 于长生;;黑龙江省矿山地质灾害成因机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3 常晓军;魏伦武;王德伟;;雅砻江流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灾害学;2009年03期

4 李世雄;李守定;郜洪强;;河北平原地裂缝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2期

5 林贤蓬;;基于GEO-SLOPE的某滑坡堆积体稳定性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年02期

6 韩文德,郭美萍,陈宇鹏,曹志强;山西省煤矿采空塌陷形成机制浅析[J];地质与资源;2004年03期

7 李光耀;许模;李远宁;;云阳某顺层岩质滑坡成因机制分析与稳定性评价[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文晓慧;;重庆市三峡库区丰都县倒流子滑坡特征及其稳定性分析[J];湖南水利水电;2006年04期

9 唐小平;高速公路建设应注意工程滑坡[J];四川地质学报;2000年04期

10 彭昌翠;刘海;唐垒庆;;黄家沟泥石流成因机制研究及治理设计[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山立;梁东;杨奇超;;河南省地裂缝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下册)[C];2007年

2 迟洋;王清;杨静;;吉林省乾安县“泥林”成因机制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运生;黄润秋;王文俊;向喜琼;;四川珙县巡场镇地质灾害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析[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钟辉亚;肖远;牛宏建;;向家坝水电站岸坡裂缝类型及成因机制探讨[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5 曹炳兰;杨志双;洪勇;;中国洒勒山大型滑坡高速运动成因机制和灾害预测[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6 方林;霍光杰;李洪燕;;河南省伊川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7 刘晓峰;;东营凹陷盐-泥构造样式和成因机制分析[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赵世发;石明生;王俊;杜军;田玲;程晓丹;;秦巴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判据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甘肃省崇信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10 居恢扬;;地质灾害研究的基础理论——环境因素控制论[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欣闻;[N];徐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倩;[N];中国气象报;2010年

3 伍丽;[N];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

4 本报记者 罗淙 晓夫;[N];凉山日报(汉);2010年

5 本报记者 赵晓兰 蒋秩宏;[N];绵阳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肖赟梅 廖伯逊;[N];绵阳日报;2010年

7 欧阳志鸿 广东省地质局局长、党委书记;[N];南方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刘世亮 罗喜林;[N];陕西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周荣顺 通讯员 谭晓;[N];淄博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徐洁净 实习生 王智婧;[N];平顶山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臻蔚;水作用下地裂缝成因机制及数值模拟[D];长安大学;2011年

2 王志战;沉积盆地异常压力体系及其预监测[D];西北大学;2006年

3 董春艳;藏北羌塘新生代高Mg~#钾质火山岩的成因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杨建军;关中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其与构造活动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5 陈立伟;地裂缝扩展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6 陈康林;藏东松宗—然乌地区MVT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资源潜力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7 席先武;松动岩体群洞围岩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8 杜江峰;黑龙江汤原断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内湖泊砂体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孙萍;黄土破裂特性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10 操应长;济阳坳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及其成因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清涛;和龙市地质灾害分区与评价[D];吉林大学;2004年

2 王洁;奉节县新址主城区复杂地质体成因机制研究及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魏家鸣;缓倾顺层岩质边坡变形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4 江岳安;绵竹市绵远河地区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成因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兴考;邯郸市地裂缝形成机制及防治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6 王宏军;祁县地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演化作用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7 徐威;宁国市边山滑坡的成因机制与稳定性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8 王涛;小湾水电站黑惠江库区西密滑坡复活成因机制及其危害性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李昌贤;黄土洞穴成因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10 胥良;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金江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雅砻江流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5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95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6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