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基于RS-GIS的月球第谷撞击坑区域填图及地质地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00:41
【摘要】:本论文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基于ArcGIS平台,对月球第谷撞击坑区域进行填图研究。在此过程中,首先制定了编图方案,并基于Geodatabase建立了空间数据库,其次利用了统计学方法对第谷月坑进行定年,最后将地质单元进行划分,总结了各地质单元的特征,完成1:50万第谷区域地质图。本论文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1)数字化制图便于对各个地质要素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也便于后期对地质图进行更新和管理。本次填图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制定了1:50万月球地质图的编图方案,包括了投影的选择、图面表达内容的确定以及图示图例的设计。同时,基于Arc GIS平台建立了符号库和空间数据库。(2)本论文运用大小-频率撞击坑分布法对第谷撞击坑重新定年,发现了坑缘堆积带与熔池的年龄存在差异性,本人认为是被撞击的靶体地质特性不同造成的这种差异。通过综合分析South Massif区域定年结果和Apollo 17号采集的样品年龄,认为第谷撞击坑年龄约为100Ma。(3)本次填图共划分了十个地质单元,分别为中央峰堆积区、高丘状堆积平原、低丘状堆积平原、平滑堆积平原、坑壁块状堆积带、坑缘堆积带、辐射纹堆积带、流动构造、熔池、坑底裂隙。矿物组分上主要突出表达了两种矿物,分别为尖晶石和橄榄石。(4)通过对编制完成的地质图分析发现,随着熔池面积的增加,熔池的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熔池的表面积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并且,熔池显现出不对称分布特征,第谷撞击坑北部,东北部和东部的熔池更丰富。此外第谷的辐射纹和二次撞击坑均表现出不对称分布,这意味着第谷月坑可能是撞击体自西-西南方向撞击而形成。
【图文】:

路线图,撞击坑,第谷,路线图


第谷撞击坑区域编图技术路线图

月球探测,月球,影像图,工程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184;P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丹;丁孝忠;韩同林;韩坤英;庞健峰;许可娟;王梁;;月球第谷区域内“冻融地貌”的发现[J];地球学报;2017年06期

2 孙灵芝;凌宗成;张江;李勃;陈剑;;月表镁尖晶石矿物的光谱特征与遥感探测:以第谷撞击坑为例[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6年02期

3 丁孝忠;王梁;韩坤英;庞健峰;刘建忠;郭弟均;丁伟翠;剧远景;;基于ArcGIS的月球数字地质填图:以月球北极地区为例[J];地学前缘;2014年06期

4 丁孝忠;韩坤英;韩同林;剧远景;庞健峰;丁伟翠;王梁;;月球虹湾幅(LQ-4)地质图的编制[J];地学前缘;2012年06期

5 陈建平;王翔;许延波;颜丹平;刘少峰;郑永春;闫柏琨;吴昀昭;;基于多源数据的月球大地构造纲要图编制:以LQ-4地区为例[J];地学前缘;2012年06期

6 凌宗成;张江;刘建忠;张文喜;张广良;刘斌;任鑫;牟伶俐;刘建军;李春来;;嫦娥一号干涉成像光谱仪数据TiO_2反演初步结果[J];科学通报;2011年16期

7 凌宗成;张江;刘建忠;张文喜;边伟;任鑫;牟伶俐;刘建军;李春来;;“嫦娥一号”干涉成像光谱仪数据FeO反演初步结果[J];科学通报;2010年35期

8 肖智勇;曾佐勋;肖龙;法文哲;黄倩;;月球哥白尼纪撞击坑底部链状坑的成因[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0年11期

9 欧阳自远;;嫦娥一号卫星的初步科学成果与嫦娥二号卫星的使命[J];航天器工程;2010年05期

10 李春来;任鑫;刘建军;邹小端;牟伶俐;王建宇;舒嵘;邹永廖;张洪波;吕昌;刘建忠;左维;苏彦;温卫斌;边伟;汪敏;许春;孔德庆;王晓倩;王芳;耿良;张舟斌;郑磊;朱新颖;李俊铎;欧阳自远;;嫦娥一号激光测距数据及全月球DEM模型[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薛彬;CE-1干涉成像光谱仪信息处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6年



本文编号:2652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652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4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