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分辨率DEM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差异—以黄土高原丘陵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03 19:09
以黄土高原丘陵区的局部山区为研究区域,利用空间分辨率为5m和30m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通过ArcGIS软件提取其海拔、坡度、地表粗糙度和太阳辐射4个地形因子,结合SPSS中的Mann-whitney检验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缓冲半径R为100~5 000m)5m和30m分辨率的DEM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空间尺度变化,5m和30m分辨率DEM中提取的地形因子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当R≥500m,30m分辨率的DEM的海拔显著大于5m分辨率的海拔;当R≥1 500m,30m分辨率DEM的坡度显著大于5m的坡度;当R≥2 500m,30m分辨率DEM的地表粗糙度显著大于5m的地表粗糙度;但R≥1 000m时,30m分辨率DEM的太阳辐射显著小于5m分辨率的太阳辐射。其中坡度与太阳辐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对于地形比较复杂的山地丘陵区,选择高分辨率的DEM更能清楚地反映地形特征。
【文章来源】:西部林业科学. 2020,49(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位置示意图
当缓冲半径R为100m时,分辨率为5m和30m的DEM所对应的海拔分别为1 967.01±2.28m(平均值±标准误)和1 963.65±2.41m,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当缓冲半径R为500m时,分辨率为5m和30m的DEM所对应的海拔分别为1 967.43±1.45m和1 973.25±1.31m,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当缓冲半径R>500m时,分辨率为5m和30m的DEM所对应的海拔都大于缓冲半径为500m的海拔,且5m和30m分辨率的DEM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缓冲半径的增大,两者的海拔都呈单峰变化,都在缓冲半径为2 500m时达到最大值,同时30m分辨率的DEM的海拔始终大于5m分辨率的海拔(图2)。2.2 在不同缓冲半径下,从5m和30m分辨率的DEM所提取的坡度之间的关系
随着缓冲半径R的变化,从分辨率为5m和30m的DEM分别提取出来的坡度之间也呈现出了显著差异。当缓冲半径R<1 500m时,分辨率为5m和30m的DEM提取出来的坡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 > 0.05)。而当缓冲半径R为1 500m时,分辨率为5m和30m的DEM所对应的坡度分别为13.48±0.10°(平均值±标准误)和14.14±0.10°,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 < 0.05)。当缓冲半径R>1 500m时,分辨率为5m和30m的DEM所对应的坡度都大于缓冲半径为1 500m的坡度,且5m和30m分辨率的DEM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缓冲半径的增大,两者的坡度都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同时30m分辨率的坡度始终大于5m分辨率的坡度(图3)。2.3 在不同缓冲半径下,从5m和30m分辨率的DEM所提取的地表粗糙度之间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DEM的小班坡度自动提取算法及其验证[J]. 陈晨,陈永刚,徐文兵,梁丹.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04)
[2]不同分辨率DEM数据源派生地形因子对比研究[J]. 王建强.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8(07)
[3]不同DEM分辨率下的泸州市粗糙度分析[J]. 唐庆,黎武,陈伟华,王娜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17)
[4]川西山区太阳辐射估算及其时空分布特征[J]. 黄盼,赵伟,李爱农. 山地学报. 2017(03)
[5]DEM分辨率对地形因子提取精度的影响[J]. 李蒙蒙,赵媛媛,高广磊,丁国栋,于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6(05)
[6]基于ArcGIS的复杂地形下太阳辐射分析计算[J]. 金鑫,杨礼箫.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3)
[7]DEM分辨率与平均坡度的关系分析[J]. 陈楠.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4(04)
[8]嫦娥一号DEM数据月表撞击坑自动检测[J]. 骆磊,王心源,郭华东,李超,吉玮. 遥感学报. 2014(01)
[9]基于不同DEM数据源的胶东半岛流域特征提取对比与分析[J]. 付继强,王周龙,马金卫,郭玲玲,王萌,宋倩茹. 山东国土资源. 2013(04)
[10]基于不同DEM数据源的数字河网提取对比分析——以韩江流域为例[J]. 刘远,周买春,陈芷菁,李绍文. 地理科学. 2012(09)
本文编号:3320171
【文章来源】:西部林业科学. 2020,49(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位置示意图
当缓冲半径R为100m时,分辨率为5m和30m的DEM所对应的海拔分别为1 967.01±2.28m(平均值±标准误)和1 963.65±2.41m,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当缓冲半径R为500m时,分辨率为5m和30m的DEM所对应的海拔分别为1 967.43±1.45m和1 973.25±1.31m,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当缓冲半径R>500m时,分辨率为5m和30m的DEM所对应的海拔都大于缓冲半径为500m的海拔,且5m和30m分辨率的DEM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缓冲半径的增大,两者的海拔都呈单峰变化,都在缓冲半径为2 500m时达到最大值,同时30m分辨率的DEM的海拔始终大于5m分辨率的海拔(图2)。2.2 在不同缓冲半径下,从5m和30m分辨率的DEM所提取的坡度之间的关系
随着缓冲半径R的变化,从分辨率为5m和30m的DEM分别提取出来的坡度之间也呈现出了显著差异。当缓冲半径R<1 500m时,分辨率为5m和30m的DEM提取出来的坡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 > 0.05)。而当缓冲半径R为1 500m时,分辨率为5m和30m的DEM所对应的坡度分别为13.48±0.10°(平均值±标准误)和14.14±0.10°,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 < 0.05)。当缓冲半径R>1 500m时,分辨率为5m和30m的DEM所对应的坡度都大于缓冲半径为1 500m的坡度,且5m和30m分辨率的DEM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缓冲半径的增大,两者的坡度都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同时30m分辨率的坡度始终大于5m分辨率的坡度(图3)。2.3 在不同缓冲半径下,从5m和30m分辨率的DEM所提取的地表粗糙度之间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DEM的小班坡度自动提取算法及其验证[J]. 陈晨,陈永刚,徐文兵,梁丹.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04)
[2]不同分辨率DEM数据源派生地形因子对比研究[J]. 王建强.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8(07)
[3]不同DEM分辨率下的泸州市粗糙度分析[J]. 唐庆,黎武,陈伟华,王娜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17)
[4]川西山区太阳辐射估算及其时空分布特征[J]. 黄盼,赵伟,李爱农. 山地学报. 2017(03)
[5]DEM分辨率对地形因子提取精度的影响[J]. 李蒙蒙,赵媛媛,高广磊,丁国栋,于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6(05)
[6]基于ArcGIS的复杂地形下太阳辐射分析计算[J]. 金鑫,杨礼箫.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3)
[7]DEM分辨率与平均坡度的关系分析[J]. 陈楠.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4(04)
[8]嫦娥一号DEM数据月表撞击坑自动检测[J]. 骆磊,王心源,郭华东,李超,吉玮. 遥感学报. 2014(01)
[9]基于不同DEM数据源的胶东半岛流域特征提取对比与分析[J]. 付继强,王周龙,马金卫,郭玲玲,王萌,宋倩茹. 山东国土资源. 2013(04)
[10]基于不同DEM数据源的数字河网提取对比分析——以韩江流域为例[J]. 刘远,周买春,陈芷菁,李绍文. 地理科学. 2012(09)
本文编号:3320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320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