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波束测深系统海底目标探测能力评估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24 20:55
为了有效衡量多波束测深系统的目标探测性能,提高舰船水下目标搜寻、援潜救生和打捞能力等,对当前多波束测深系统目标探测问题进行分析,推导了多波束测深系统目标探测分辨率估计模型。以SONIC 2024型多波束测深系统为例,分析了不同水深下在多波束测深系统垂直航迹方向、沿航迹方向分辨率的变化规律及量级大小,对覆盖宽带和航速等参数指标设置提出了合理建议,为多波束测深系统目标探测能力的准确评估提供依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海洋测绘. 2020,40(04)CSCD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目标探测标准示意图
沿航迹方向分辨率是指在测船航行方向上可以分辨目标物的最小长度,其同一目标物探测到3个以上目标点回波。也是认为其沿航迹方向分辨率小于或等于该目标物长度。如图2,沿航迹方向分辨率主要与航速v、波束更新率Pg、波束指向角θy(波束指向与天顶的夹角)和波束发射角θx有关[7-8]。采样周期Tinter表示临近ping时间间隔,从而更新率Pg表示为:
垂直航迹方向分辨率是指在测船正横方向上可以分辨目标物的最小长度,其同一目标物探测到3个以上目标点回波。也是认为其垂直航迹方向分辨率小于或等于该目标物长度[10-11],见图3。由图3可得,影响垂直航迹方向分辨率的因素主要有:水深H、波束指向角θy、波束接收角θ0(垂直航迹),并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波束探测分辨率估计模型研究[J]. 陈爽,肖付民,金绍华,马永帅,谢剑峰. 海洋测绘. 2016(04)
[2]基于S-44不同测量等级的测线间距确定方法[J]. 成芳,刘雁春,金绍华,朱小辰. 海洋测绘. 2011(02)
[3]多波束测深全覆盖测量分辨率研究[J]. 朱小辰,刘雁春,肖付民,夏伟,武同元. 测绘科学. 2010(S1)
[4]表层声速对多波束测深影响的研究[J]. 朱小辰,肖付民,刘雁春,葛健. 海洋测绘. 2007(02)
[5]关于多波束与侧扫声纳回波检测方法的探讨[J]. 王琪,刘雁春,暴景阳. 海洋技术. 2003(03)
[6]多波束条带测深中的声线跟踪技术[J]. 齐娜,田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03(03)
本文编号:3607285
【文章来源】:海洋测绘. 2020,40(04)CSCD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目标探测标准示意图
沿航迹方向分辨率是指在测船航行方向上可以分辨目标物的最小长度,其同一目标物探测到3个以上目标点回波。也是认为其沿航迹方向分辨率小于或等于该目标物长度。如图2,沿航迹方向分辨率主要与航速v、波束更新率Pg、波束指向角θy(波束指向与天顶的夹角)和波束发射角θx有关[7-8]。采样周期Tinter表示临近ping时间间隔,从而更新率Pg表示为:
垂直航迹方向分辨率是指在测船正横方向上可以分辨目标物的最小长度,其同一目标物探测到3个以上目标点回波。也是认为其垂直航迹方向分辨率小于或等于该目标物长度[10-11],见图3。由图3可得,影响垂直航迹方向分辨率的因素主要有:水深H、波束指向角θy、波束接收角θ0(垂直航迹),并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波束探测分辨率估计模型研究[J]. 陈爽,肖付民,金绍华,马永帅,谢剑峰. 海洋测绘. 2016(04)
[2]基于S-44不同测量等级的测线间距确定方法[J]. 成芳,刘雁春,金绍华,朱小辰. 海洋测绘. 2011(02)
[3]多波束测深全覆盖测量分辨率研究[J]. 朱小辰,刘雁春,肖付民,夏伟,武同元. 测绘科学. 2010(S1)
[4]表层声速对多波束测深影响的研究[J]. 朱小辰,肖付民,刘雁春,葛健. 海洋测绘. 2007(02)
[5]关于多波束与侧扫声纳回波检测方法的探讨[J]. 王琪,刘雁春,暴景阳. 海洋技术. 2003(03)
[6]多波束条带测深中的声线跟踪技术[J]. 齐娜,田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03(03)
本文编号:3607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60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