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的共和盆地近20a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及其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5-02-11 12:10
根据共和盆地1990、2000、2010年三期的TM影像数据,在“3S”技术的支持下,对三期TM遥感影像的数据分析,提取了该研究区20年的土地利用分类图,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明确了各类型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向。在此基础上,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该区域近期的景观格局指数,简要分析了研究区的景观格局,以期对共和盆地的生态建设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主要结论为:(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温性干草原和亚高山草甸为主,二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达到了70%以上,近二十年来,温性干草原的面积在不断减少,特别是后一个十年,温性干草原面积大范围减少。 (2)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变化方向,温性干草原主要转化为了耕地,其原因是近十年来,人们把一部分退耕还温性干草原用于耕种。亚高山草甸在20年间几乎没有改变,查相关县志,该类型用地范围内人口稀少有关,并且气候和土壤对于耕作不是十分适宜。 (3)研究区各LUCC类型近二十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耕地的面积增减总量最大,盐碱地的增加幅度最大,水体、盐碱地、盐生灌丛朝着快速增加的方向发展,山地灌丛...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2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1.2.3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利用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研究区地理位置
2.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2.1 研究内容
2.2.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三章 共和盆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3.1 遥感数据与数据处理
3.1.1 遥感数据的来源
3.1.2 遥感数据处理
3.1.3 遥感专题信息提取精度评价
3.2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3.2.1 土地利用结构与变化特征分析
3.2.2 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分析
3.3 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分析
第四章 共和盆地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4.1 景观生态学的一般概念
4.1.1 景观
4.1.2 景观生态学
4.2 数据处理和主要景观指标
4.3 结果及分析
4.3.1 类型水平分析
4.3.2 景观水平变化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问题
5.1 主要结论
5.2 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4033247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2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1.2.3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利用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研究区地理位置
2.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2.1 研究内容
2.2.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三章 共和盆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3.1 遥感数据与数据处理
3.1.1 遥感数据的来源
3.1.2 遥感数据处理
3.1.3 遥感专题信息提取精度评价
3.2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3.2.1 土地利用结构与变化特征分析
3.2.2 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分析
3.3 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分析
第四章 共和盆地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4.1 景观生态学的一般概念
4.1.1 景观
4.1.2 景观生态学
4.2 数据处理和主要景观指标
4.3 结果及分析
4.3.1 类型水平分析
4.3.2 景观水平变化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问题
5.1 主要结论
5.2 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4033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4033247.html
上一篇:福州市不透水面变化对区域热环境的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