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盖用复合铸铁的制备工艺与组织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缸盖用复合铸铁的制备工艺与组织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缸盖用复合铸铁 制备工艺 石墨形态 计算机数值模拟
【摘要】:随着柴油机功率密度的提升,柴油机气缸盖所承受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越来越高,致使气缸盖不同部位的使用环境差异增大,具体表现在:缸盖火力面工作温度非常高,要求材料具有很好的导热性和抗氧化性能,其它部位要求材料具有高强韧性能。然而,采用传统均质铸铁材料制造的柴油机缸盖由于无法同时兼顾强韧性、导热性及抗高温氧化等性能,致使国内外高功率柴油机气缸盖常发生热应力开裂问题。因此研究新型复合铸铁材料制备方法及组织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工程实际意义。本文开发了三种复合铸铁材料制备方法:1)铸型涂抹变质涂料方法;2)局部适量增大凝固速率方法;3)双金属液铸造方法。综合利用OM, EPMA,导热系数测试以及抗拉强度测试等检测手段分析不同工艺对制备的复合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在涂料法制备复合铸铁工艺中,通过改变涂料中FeS变质剂含量在蠕墨铸铁表面成功制备一层灰铸铁,形成灰/蠕复合铸铁。随着FeS含量的增大,表层灰铸铁的厚度先逐渐增大后达到平衡,最大厚度达到5.3mm;从表层到内部,Mg元素含量逐渐升高,S元素含量逐渐降低,石墨形态由A型向A+D型,最后变为D型石墨过渡。表层灰铸铁的形成机理为S与Mg形成MgS等化合物,致使表面的残余Mg含量降低,发生蠕化衰退现象。通过导热系数测试证明灰/蠕复合铸铁铸件表层导热性能优于铸件本体。在制备球/蠕复合铸铁工艺中,表层球铁层厚度随着球化剂涂料中镁元素含量增加而增加,采用25%稀土镁+15%纯镁混合变质剂涂料效果最优,能够在蠕墨铸铁铸件表层得到34mm左右的球墨层。在研究冷却速率对铸铁石墨形态影响的试验中,当冷却速率增加时,灰铸铁表层石墨由A型石墨转变为D型石墨,表层D型石墨层厚度随冷却速度增大而增大;蠕墨铸铁表层蠕虫石墨会转变为球状石墨,且随着蠕墨铸铁表层凝固速率的增加,表层球化层厚度与球化率均明显上升。在研究双金属液浇注复合铸铁的工艺中,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进行双金属液流场及温度场模拟研究,研究发现采用底注式浇注系统浇注下层金属液,采用缝隙扇形式浇注系统浇注上层金属液,浇注速度选择为5cm/s,两种金属液浇注间隔时间选择为20s,下层金属液浇注高度超过理论结合面15mm,结合层附近产生的扰动程度较小。通过实际浇注灰/蠕墨铸铁试验表明,浇注的铸件从底向上的石墨形态分别由片状石墨向蠕虫状石墨过渡分布,且石墨形态过渡比较平稳,铸件纵截面上石墨形态无明显混杂。制备出的灰/蠕复合铸铁的抗拉强度高于灰铸铁,而其导热性能高于蠕墨铸铁。
【关键词】:缸盖用复合铸铁 制备工艺 石墨形态 计算机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426;TG25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2
- 1.1 国内外高功率柴油发动机缸盖材料服役现状10-11
- 1.2 高功率柴油发动机缸盖用铸铁材料的分类及组织性能11-13
- 1.2.1 灰铸铁11-12
- 1.2.2 球墨铸铁12
- 1.2.3 蠕墨铸铁12-13
- 1.3 铸铁凝固时影响石墨形核及长大的因素13-15
- 1.3.1 元素含量对铸铁石墨形态的影响13-14
- 1.3.2 铁液凝固速率对石墨形态的影响14-15
- 1.4 双金属复合铸造工艺现状及发展15-16
- 1.5 计算机铸造模拟软件在铸造过程中的应用16-19
- 1.5.1 国内外铸造模拟软件的发展16-18
- 1.5.2 目前国内外主流商用CAE铸造模拟软件18-19
- 1.5.3 实验中所用计算模拟软件Anycasting各模块介绍19
-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9-22
- 1.6.1 研究内容19-20
- 1.6.2 技术路线20-21
- 1.6.3 金属液充型及凝固过程计算机模拟方案流程21-22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22-26
- 2.1 试验用材料成分22
- 2.2 铸铁材料熔炼工艺22-24
- 2.3 复合铸铁材料的制备方法24
- 2.4 复合铸铁组织及性能检测方法24-26
- 2.4.1 显微组织及化学成分检测24
- 2.4.2 力学性能测试24-25
- 2.4.3 导热系数测试25-26
- 3 铸造涂料对铸铁表面改性研究26-38
- 3.1 引言26
- 3.2 FeS涂料制备灰/蠕复合铸铁工艺研究26-32
- 3.2.1 FeS涂料配比工艺26-27
- 3.2.2 铸型设计及导热试样取样27
- 3.2.3 FeS加入量对灰/蠕复合铸铁表层灰铁层厚度的影响27-28
- 3.2.4 FeS加入量对灰/蠕复合铸铁表层灰铁层显微组织的影响28-29
- 3.2.5 灰/蠕复合铸铁表层灰铁层形成机理分析29-32
- 3.2.6 灰/蠕复合铸铁导热性能测试结果32
- 3.3 镁/稀土镁球化涂料制备球/蠕复合铸铁工艺研究32-36
- 3.3.1 镁/稀土镁球化涂料配比工艺32-33
- 3.3.2 单因素球化剂变量对球/蠕复合铸铁表层球化效果的影响33-35
- 3.3.3 双因素球化剂变量对球/蠕复合铸铁表层球化效果的影响35-36
- 3.4 本章小结36-38
- 4 冷却速率对复合铸铁石墨形态的影响38-47
- 4.1 引言38
- 4.2 铸件在铜模水冷中的凝固过程模拟38-41
- 4.2.1 水冷铜模模具设计38-39
- 4.2.2 模具及浇注工艺的边界条件设定39-40
- 4.2.3 铸件在水冷铜模中冷却过程模拟结果与分析40-41
- 4.3 铸铁不同冷却速率对石墨形态的影响研究41-46
- 4.3.1 试验装置设计41-42
- 4.3.2 铸件凝固时的冷却曲线测量及铸件冷却速度计算42-46
- 4.4 本章小结46-47
- 5 双金属液-液浇注复合铸铁的工艺研究47-69
- 5.1 引言47
- 5.2 不同浇注系统对双金属液模拟冲型过程的影响47-61
- 5.2.1 铸件尺寸设计47-48
- 5.2.2 浇注系统设计48-49
- 5.2.3 不同浇注系统的模型建立49-51
- 5.2.4 不同浇注系统的模具生成51
- 5.2.5 金属液充型模拟参数设定51-53
- 5.2.6 金属液在不同浇注系统中冲型模拟结果53-61
- 5.3 浇注工艺参数对双金属液模拟冲型过程的影响61-66
- 5.3.1 铸型及浇注系统参数设定61-62
- 5.3.2 模具参数设定62-63
- 5.3.3 双金属液浇注速度及浇口参数设定63-65
- 5.3.4 双金属液不同浇注速度的模拟结果65-66
- 5.4 双金属液浇注复合铸铁的实际验证66-68
- 5.4.1 材料成分检测方法选择66
- 5.4.2 实际浇注铸件的组织性能66-68
- 5.5 本章小结68-69
- 6 结论69-70
- 参考文献70-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75-76
- 致谢76-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公文;谈复合孕育高锰灰铸铁在烘缸生产中的应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2 翟启杰;氮在铸铁中的作用及含氮高强度灰铸铁 铸铁中的微量元素讲座之二[J];现代铸铁;2001年02期
3 翟启杰;钒在铸铁中的作用及含钒铸铁 铸铁中的微量元素讲座之四[J];现代铸铁;2001年04期
4 马占平;铸铁冷焊的特殊技艺应用分析[J];焊接技术;2005年01期
5 Mikael Lindholm;Michael Karlkvist;;通过考虑多项因素推动铸铁加工的发展[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13年03期
6 廖裕力;何本谦;;国外发展密集石墨铸铁情况综述[J];机械科技动态;1979年02期
7 邱友鹿;;合金磨削铸铁——介绍一种新型铸铁材料[J];四川机械;1980年03期
8 邱友鹿;合金磨削铸铁——介绍一种新型铸铁材料[J];机械工程材料;1982年06期
9 Wolfram Weis;裘明仁;;灰铸铁年度评述[J];现代铸铁;1983年03期
10 莫叔迟;铌-锰-铁在铸铁材料中应用的研究[J];钢铁研究总院学报;198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盛达;王昆林;李双寿;;稀土在铸铁中的应用大有可为[A];第九届中国稀土企业家联谊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翟启杰;李青春;;铌对铸铁作用的基础研究及应用[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铸造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桢杰;;灰铸铁缸体中合金元素的应用及分析[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朱永敏;;全废钢增碳工艺是感应炉熔炼铸铁的唯一优势工艺[A];第十三届21省(市、区)4市铸造会议暨第七届安徽省铸造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王金国;逄伟;于家祥;姜启川;;灰铸铁中的石墨在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及其对切削加工性能的影响[A];2010年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特约记者 郝文昌;十二所研制成功合成铸铁[N];中国船舶报;2006年
2 潘宁;新型铸铁材料延长活塞寿命[N];中国质量报;2010年
3 翟启杰 周文彬 华勤 朱洪波 征灯科 孙小亮 阎永生 宋长江;铌在汽车铸铁制动盘中的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文彬;铌在高碳当量灰铸铁中的作用及在制动盘生产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10年
2 宋起飞;激光仿生耦合处理灰铸铁的摩擦磨损性能[D];吉林大学;2007年
3 王紫色;铁质文物的土壤腐蚀机理与保护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晨辉;高碳低硅含铌灰铸铁在制动盘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6年
2 张延京;缸盖用复合铸铁的制备工艺与组织性能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6年
3 林浩;高强度合成灰铸铁的组织性能及断裂特征[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4 孙晓敏;铬、锰对高碳灰铸铁组织性能影响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5 汪振华;贝氏体灰铸铁汽缸套生产工艺基础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6 程海明;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低残余应力铸铁的制备与组织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陈锋;铸铁的凝固行为与组织控制[D];东华大学;2013年
8 黄胜操;发动机缸体用灰铸铁材料加工性铸铁材能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
9 叶玉龙;铸铁造纸烘缸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师素粉;铸铁材料在水环境(海水、淡水、盐水)中的腐蚀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25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025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