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浆在管道中流动换热特性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冰浆在管道中流动换热特性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冰浆 流动换热 冰堵风险 数值模拟 实验研究
【摘要】:冰浆是一种冰粒直径不大于1×10-3 m的冰水混合物,具有可流动、可泵送的特点,因此,可在集中供冷领域作为新型载冷剂使用;冰浆在换热过程中伴随相变,潜热高达3.35×105 J/kg,能量密度较高,因此在动态冰蓄冷领域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冰浆存在流动换热规律不确定等难点问题,其应用程度受到很大限制。研究流动、换热特性的目的在于减小流动中能量损失、提高换热系数。本文立足加快冰浆的实际应用,针对冰浆在管道中的流动、换热问题,从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两方面展开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数值模拟:包括网格划分和流体计算两部分。首先,对管道进行六面体结构网格划分,网格质量在0.7以上。其次,采用Fluent软件进行流体计算,两相选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将冰粒作为颗粒相处理,颗粒直径设定为1×10-4m。换热模拟考虑冰粒的相变特点,编写UDF程序,导入求解器。以含冰率、流速和管径为变量,模拟冰浆在直管、90°弯管和三叉管中的流动情况,得到压降曲线、温度分布云图,并进行比较分析。流动模拟结果表明,压降随着含冰率与流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管径增大而减小。与实验数据的误差不超过20%;阻力部件处出现压力最低区,表明压降损失剧烈。换热模拟结果表明,在阻力部件处冰浆温度最高,或焓值最大,则能量损失严重。(2)为预测和防止冰堵风险,对直管内冰粒浓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弥补了实验手段在该方面研究的不足。模拟得到管道内冰粒、水的分布云图受流速、含冰率的影响规律。绘制最值浓度-速度曲线,由此提出第一临界速度(约为1~2m/s)和第二临界速度(约为10m/s)的概念,介于两临界速度之间即为不发生冰堵的安全速度。为冰堵风险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3)搭建冰浆流动换热实验装置,包括三部分:冰浆制取装置、流动换热实验段、数据采集系统。流动实验:以管道形状、流速和含冰率为变量,分析压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管道形状的阻力程度的增大,流动压降呈非线性增加,其中三叉管压降最大,弯管次之,直管最小。而在同一形状的管道内,流动压降随着流速和含冰率的增大而增大。以上结果与模拟结果较一致。换热实验:研究直管在定热流边界条件下,换热温差、表面换热系数随热流密度、流速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换热温差随着流速增大而减小,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表面换热系数随着流速和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热流密度增大,换热系数的增长率变大。
【关键词】:冰浆 流动换热 冰堵风险 数值模拟 实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1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符号说明表9-11
- 第一章 绪论11-2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2 冰浆在各领域内的广泛应用13-16
- 1.3 冰浆传统制取方式及装置16-21
- 1.3.1 传统方式16-19
- 1.3.2 近年新型制冰方式19-21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21-26
- 1.4.1 冰浆在直管中的流动换热特性分析21-24
- 1.4.2 冰浆在复杂管道中的流动换热特性研究24-26
- 1.5 课题主要展开工作26-27
- 1.6 本章小结27-29
- 第二章 流动换热理论及经验公式29-37
- 2.1 冰浆物性参数分析29-32
- 2.1.1 密度和粘度29-31
- 2.1.2 含冰率的计算31
- 2.1.3 导热系数31
- 2.1.4 表面传热系数和Nu数31-32
- 2.2 固液两相流及颗粒动力学理论32-35
- 2.2.1 质量守恒33
- 2.2.2 动量守恒33-35
- 2.3 本章小结35-37
- 第三章 冰浆在直管中流动换热特性模拟37-45
- 3.1 误差分析37-38
- 3.2 压降受流动参数的独立影响38-42
- 3.2.1 流速对压降的影响39-40
- 3.2.2 管长对压降的影响40-41
- 3.2.3 管径对压降的影响41
- 3.2.4 含冰率对压降的影响41-42
- 3.3 管内冰粒分布情况42-43
- 3.4 本章小结43-45
- 第四章 复杂管道流动换热特性模拟及冰堵分析45-61
- 4.1 弯管的流动换热特性45-49
- 4.1.1 流动参数分析45-47
- 4.1.2 换热分析47-49
- 4.2 三叉管流动换热特性数值模拟49-51
- 4.3 冰堵风险预测51-59
- 4.3.1 固体冰粒分布51-55
- 4.3.2 最大冰粒浓度和最小冰粒浓度确定55-59
- 4.4 本章小结59-61
- 第五章 冰浆流动换热实验台搭建61-69
- 5.1 实验原理和目的61
- 5.2 实验台搭建61-66
- 5.2.1 冰浆制取实验台61-62
- 5.2.2 流动换热实验测试段62-66
- 5.3 实验设计66
- 5.4 实验方法及步骤66-67
- 5.5 实验数据处理67-68
- 5.6 本章小结68-69
- 第六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69-79
- 6.1 流变特性测量69-74
- 6.1.1 冰堵现象观察69
- 6.1.2 管道形状的影响69-71
- 6.1.3 流速和含冰率的影响71-72
- 6.1.4 与模拟结果的比较72-74
- 6.2 换热实验74-78
- 6.2.1 流速的影响75-76
- 6.2.2 热流密度的影响76-78
- 6.3 小结78-79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79-81
- 7.1 结论79-80
- 7.2 本文创新点80
- 7.3 展望80-81
- 参考文献81-87
- 发明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87-89
- 致谢89-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向阳;成文俊;赵永杰;杨琳梅;;高温高速气体射流冲击倾斜平板的换热特性研究[J];机电设备;2011年04期
2 杨震;赵振兴;郭琴琴;刘宏;曹子栋;;煤粉加压气化炉对流段换热特性试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3 葛梦然;闫柯;高军;葛培琪;;空间锥形螺旋弹性管束换热特性数值分析[J];石油机械;2011年11期
4 李叶;刘圣春;饶志明;杨旭凯;;冰浆储存与融化及流动换热特性研究现状及展望[J];低温与超导;2012年11期
5 韩雅慧;;气体压力对气流冲击平板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2年24期
6 刘东;蒋斌;陈飞;;微方肋冷却系统的换热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2期
7 常海萍,黄太平,,陈万兵;涡轮叶片与轮盘间枞树型榫头间隙中的流动与换热特性试验研究[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1995年01期
8 杜东兴,李志信,过增元,岳敏;微细光滑管内可压缩流动换热特性的数值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11期
9 庄正宁,唐桂华,朱长新;不凝气体存在时水平管束冷凝换热特性的试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7期
10 翁锦萍,魏琪,吴志刚;两相闭式热虹吸管换热特性的数值模拟[J];节能技术;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志锐;刘松龄;张玉金;许都纯;游绍坤;杨林;;涡轮叶栅端壁区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试验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李汶蔚;孙立成;李勇;;竖直管内蒸汽冷凝强化换热特性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3 徐绍琨;陈宝明;汲水;;小尺度流道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A];山东省暖通空调制冷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圆圆;姬长发;毋震;;酒窝板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中国西部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翔超;丁国良;胡海涛;高屹峰;;R410A—油混合物在5mm光管内冷凝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家琛;巨永林;;低温绝热管内液氮两相流动换热特性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张宗卫;朱惠人;赵曙;郭涛;;射流、旋流、出流共同作用下矩形通道换热特性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宁静红;刘圣春;彭苗;李惠宇;;R290管内凝结换热特性与凝结机制分析[A];第十届海峡两岸冷冻空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雷菲宁;徐小炜;苏亚欣;;结构参数对内置式PV-Trombe墙内换热特性影响[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侯亚丽;汪建文;;微管道内壁面平均温度的实验测量[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双;数据中心用泵驱动两相冷却回路换热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2 郭聪;被动式冷却系统中的流动冷凝及其对系统换热特性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路广遥;管束通道内单相及两相沸腾换热特性及流动特性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庄兆意;直接式原生污水源热泵系统的防堵技术及换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杜东兴;可压缩性及粗糙度对微细管内流动及换热特性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0年
6 熊钧;HCFC123高温工况下水平管外冷凝换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刘东;高热流密度微结构散热器换热特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陈华军;旋转曲线管道内流动结构与换热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孙多斌;供暖空调管网流体输配与换热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赵曙;旋转状态下回转通道内部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逸敏;真空锅炉管束冷凝换热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史学捷;对转涡轮盘腔内的流动和换热特性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6年
3 徐世杰;大气压强对舱内空气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郝玲;冰浆在管道中流动换热特性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6年
5 赵明明;热泵冷热源污水的换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缪国君;狭小受限曲面空间内冲击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曾俊雄;流场涡旋核心分布对双工质冷却带肋通道换热特性的影响[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8 何院;旋转条件下典型形状孔结构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9 祁成武;多孔扁管内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10 孙启超;层板结构内部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28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028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