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制冷剂瞬态喷雾冷却表面传热特性

发布时间:2017-10-15 05:40

  本文关键词:制冷剂瞬态喷雾冷却表面传热特性


  更多相关文章: 瞬态喷雾冷却 表面相变传热 喷雾Biot数 最大热通量


【摘要】:喷雾冷却在工业工程中应用广泛,其表面相变传热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开展深入研究揭示其机理与规律。以R134a、R407C及R404A制冷剂为工质开展瞬态喷雾冷却表面相变传热特性实验研究,提出了表征冷却表面内部导热阻力与喷雾表面对流传热阻力之比的喷雾Biot数,以及表征瞬态喷雾冷却最大热通量及其出现时刻的量纲1 Reynolds数Rel和Fourier数Fol。将Jakob数Ja与Rel及液滴Weber数We关联,提出了最大热通量及其出现时刻的通用量纲1关联式。发现不同制冷剂的瞬态喷雾冷却过程具有相似性,得到了热通量随时间变化的量纲1关联式。利用上述关联式对喷雾表面瞬态温度进行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关联式的准确性。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瞬态喷雾冷却 表面相变传热 喷雾Biot数 最大热通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336006)~~
【分类号】:TK124
【正文快照】: 引言同常规表面冷却技术相比,喷雾冷却将工质雾化为细小的液滴喷射至冷却表面,有效利用了工质的相变潜热,具有热通量高、冷却均匀、节省资源且无污染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冶金、机械加工、航空航天、国防、生物医学等领域[1-3]。对于微电子、冶金、机械加工等领域,通常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纪远;朱冬生;王正东;涂善东;;低温表面大流量无沸腾喷雾冷却试验研究[J];流体机械;2009年04期

2 王磊;陶毓伽;淮秀兰;王立;;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喷雾冷却实验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10期

3 程文龙;赵锐;韩丰云;刘期聂;范含林;;封闭式喷雾冷却传热特性的实验与理论研究[J];宇航学报;2010年06期

4 程文龙;韩丰云;刘期聂;范含林;;系统压力影响下的喷雾冷却特性及温度均匀性[J];化工学报;2010年12期

5 刘期聂;程文龙;赵锐;韩丰云;范含林;;一种紧凑式喷雾冷却系统的传热特性仿真分析[J];航天器工程;2010年06期

6 司春强;邵双全;田长青;徐洪波;;高功率固体激光器喷雾冷却技术[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12期

7 王照亮;马永;张伟;赵欣;;封闭式喷雾冷却系统启动时间[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09期

8 郭子义;陶毓伽;淮秀兰;;基于二次核化的沸腾喷雾冷却模拟研究[J];煤炭技术;2012年02期

9 路建岭;;无填料喷雾冷却塔的热力模型[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3年02期

10 钟泽民;刘妮;黄千卫;余宏毅;由龙涛;;喷雾冷却技术及其在电子冷却领域的应用[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3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韩丰云;喷雾冷却传热特性、传热强化及温度不均匀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赵锐;喷雾冷却传热机理及空间换热地面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谢宁宁;喷雾冷却及其换热强化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

4 张震;微纳米表面喷雾冷却的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5 侯燕;多喷嘴喷雾冷却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6 陈东芳;微槽群表面的喷雾冷却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0年

7 王亚青;喷雾冷却无沸腾区换热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华琴;热表面脉冲式喷雾冷却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孙发明;喷雾冷却建模与仿真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媛;间歇式喷雾冷却高热流表面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王磊;喷雾冷却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与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9年

5 赵亮;循环喷雾冷却实验系统设计及喷雾冷却实验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郭子义;基于气泡动力学的喷雾冷却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7 赵欣;封闭系喷雾冷却热质传递规律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熊建敏;扇形喷嘴喷雾冷却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

9 王军利;喷雾冷却实验研究与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刘期聂;喷雾冷却换热特性实验研究及其系统仿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35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035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8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