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陡河发电厂脱硫系统优化

发布时间:2017-10-17 01:06

  本文关键词:陡河发电厂脱硫系统优化


  更多相关文章: 陡河发电厂 环保 脱硫提效


【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以及落后产业的过度发展,很多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例如煤炭行业和钢铁行业。在生产当中,污染物二氧化硫,已然是我们人类面临的最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二氧化硫造成的污染,虽然浓度不高,但是无论是对我们的人类身体健康,还是生活环境的平衡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二氧化硫引起的酸雨会对工业建筑业产生腐蚀,破坏海洋及地表水的酸碱性,殃及水中生态平衡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燃煤型产生能源的能源结构类型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以及经济总量不断增长,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措施,来保护和改善现有环境。例如:提升新排放标准及重点地区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陡河发电厂地处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京津冀地区属于大气污染的重点治理地区,为了满足日趋严格新的环保法规,陡河发电厂现有的脱硫技术已不能满足新颁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 13233-2011)提出的50mg/Nm3的排放限值的要求。为了适应当地的污染治理要求,并改善本地区的大气环境的质量,对在役的#3-#8燃煤发电机组,进行烟气脱硫提效改造,即,对陡河发电厂脱硫设备进行系统优化,以达到脱硫系统出口S02排放控制指标为50mg/Nm3的要求,改造任务已经势在必行。本文结合脱硫系统技术的理论知识,联系现场实际生产和实际工况,对陡河厂脱硫系统优化提出一系列优化改造方案。经改造后,陡河发电厂完成了脱硫系统二氧化硫达到控制指标的目的,改善了环境污染物排放现状,增加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陡河发电厂 环保 脱硫提效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2
  • 1.1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现状与控制9
  • 1.2 火力发电厂脱硫技术概述9-11
  • 1.2.1 湿法FGD技术10-11
  • 1.2.2 干法、半干法FGD技术11
  • 1.3 本章小结11-12
  • 第2章 火力发电厂脱硫系统的介绍12-21
  • 2.1 火力发电厂脱硫系统原理简介12-13
  • 2.2 二氧化硫吸收系统13-14
  • 2.2.1 吸收塔的类型及特点13-14
  • 2.2.2 二氧化硫吸收系统其他设备14
  • 2.3 烟气系统14-16
  • 2.4 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16
  • 2.5 石膏脱水系统16
  • 2.6 烟气脱硫的控制系统16-20
  • 2.7 本章小结20-21
  • 第3章 影响脱硫效率的因素分析21-31
  • 3.1 吸收塔入口烟气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21-26
  • 3.1.1 二氧化硫浓度的影响21-22
  • 3.1.2 烟气温度的影响22-25
  • 3.1.3 烟气中氧气浓度的影响25-26
  • 3.2 石灰石纯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26-27
  • 3.3 运行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27-30
  • 3.3.1 浆液pH值优化分析27-28
  • 3.3.2 液气比的影响28-29
  • 3.3.3 浆液循环量和停留时间的影响29
  • 3.3.4 钙硫比的影响29-30
  • 3.3.5 吸收液过饱和度的影响30
  • 3.4 本章小结30-31
  • 第4章 陡河发电厂脱硫系统提效优化改造31-47
  • 4.1 电厂规模及机组状况31
  • 4.2 电厂现有脱硫工艺简介及控制水平介绍31-35
  • 4.2.1 烟气系统31-32
  • 4.2.2 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32-33
  • 4.2.3 吸收系统33-34
  • 4.2.4 石膏浆液脱水系统34
  • 4.2.5 工艺水系统34-35
  • 4.2.6 脱硫系统现状及进出口烟气参数35
  • 4.3 电厂脱硫系统的运行与操作35-37
  • 4.3.1 吸收塔系统启动与停止35
  • 4.3.2 烟气系统启动与停止35-36
  • 4.3.3 石膏脱水系统启动与停止36-37
  • 4.3.4 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启动与停止37
  • 4.4 电厂脱硫系统设备选型及优化方案37-45
  • 4.4.1 烟气系统优化方案39-40
  • 4.4.2 吸收塔系统优化方案40-41
  • 4.4.3 氧化空气系统优化改造41-42
  • 4.4.4 除雾器优化方案42-43
  • 4.4.5 其他系统优化方案43
  • 4.4.6 事故处理系统优化方案43-44
  • 4.4.7 控制方式和控制水平优化方案44-45
  • 4.5 本章小结45-47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47-49
  • 5.1 主要结论47
  • 5.2 展望47-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52
  • 作者简介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旺初;煤粉锅炉几种脱硫方式的经济分析[J];锅炉技术;1998年12期

2 吴晓芳,卢勇航;液碱喷雾脱硫法在正压状态下的应用[J];煤矿环境保护;2002年06期

3 王洪涤 ,范家峰 ,张卫锋 ,江爱伟 ,王霞;煤泥循环流化床工业化脱硫方式的研究与探索[J];电站系统工程;2004年02期

4 王威祥;王占山;;电厂脱硫技术概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05期

5 闫素英;田瑞;任润平;;燃煤电站脱硫系统工程改造及效益分析[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8年04期

6 李万忠;;电厂脱硫方式选择[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1年01期

7 钱纪梅;直流氨水脱硫“氨耗”计算及讨论[J];安徽化工;1982年03期

8 任俊英;崔元媛;;国内外脱硫技术的发展[J];自动化应用;2013年12期

9 刘彩霞;;不氧化镁脱硫工艺的技术经济分析[J];机电信息;2009年36期

10 吴冰洋;李东胜;李晓鸥;刘丹;;离子液体脱硫研究[J];当代化工;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e,

本文编号:1045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045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d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