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喷参数对燃油湿壁影响的数值模拟
本文关键词:早喷参数对燃油湿壁影响的数值模拟
【摘要】:利用AVL-Fire软件建立了4100柴油机的三维数值模型,并对早喷策略下燃油喷雾湿壁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早喷参数(喷油时刻、喷雾锥角、喷油压力及两段喷射)对早喷阶段累积燃油撞壁量、最大湿壁油膜质量和主喷开始前残余湿壁油膜质量等燃油湿壁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早喷时刻对燃油湿壁量影响不大;喷油压力对喷雾到达壁面时间和缸内气流运动均产生影响;减小喷雾锥角、采用两段式早喷策略可以有效降低燃油湿壁量,但改变两段喷油量的比例对改善燃油湿壁作用不大.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关键词】: 柴油机 低温燃烧 早喷 燃油湿壁 数值模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6136)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JCYBJC21300)
【分类号】:TK421
【正文快照】: 柴油机由于其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等优点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动力输出装置.为满足不断加严的排放法规的要求,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柴油清洁燃烧的新型燃烧技术,其中低温燃烧技术由于其降低有害物排放的巨大潜力受到广泛关注[1-3].低温燃烧的机理大体为:通过对缸内混合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强;黄震;方俊华;庄健;;燃料设计策略对低温燃烧负荷拓展和热效率改善[J];内燃机工程;2013年S1期
2 刘锋;张美静;侯毅峰;;低温燃烧法制备纳米稀土氧化物[J];机械管理开发;2010年05期
3 李鹏;曾琦;张大德;俞立洋;;低温燃烧法在燃用准东煤锅炉上的应用[J];华电技术;2014年08期
4 Tiegang Fang;刘景宝;;柴油机低温燃烧试验研究[J];国外内燃机车;2010年06期
5 滑海宁;张全长;;燃烧相位对柴油机低温燃烧影响的试验研究[J];汽车工程;2014年03期
6 魏坤霞,赵昆渝,魏伟,朱心昆;低温燃烧合成制备非晶氧化铝及其晶型转变[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2期
7 张娟,陆继东,余亮英,王世杰,张步庭;煤中痕量元素在低温燃烧下的分布规律[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3期
8 宋希文,彭军,赵永旺,安胜利,赵文广;低温燃烧合成氧化钆掺杂氧化铈粉体[J];硅酸盐学报;2005年03期
9 米晓云;吴锡惠;吴文花;孙海鹰;;低温燃烧法制备纳米ZnO及其性能表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方成;杨福源;欧阳明高;李进;陈林;;使用缸压信息的柴油机低温燃烧闭环控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任强;武秀兰;;工艺条件对低温燃烧/水热法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影响[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2 许前丰;杜丽影;严有为;;燃料种类对低温燃烧合成纳米MgO颗粒的影响[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C];2006年
3 董澄宇;刘颖;;低温燃烧法合成纳米MgO[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朱振峰;王若兰;;对低温燃烧法合成Pr-CeO_2红色稀土颜料的呈色性能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色釉料暨原辅材料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全体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谈宁馨;王繁;刘爱科;郭俊江;徐佳琪;李树豪;李象远;;采用系统的方法自动构建碳氢燃料燃烧反应机理[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41分会:燃料与燃烧化学[C];2014年
6 朱振峰;周燕;王宝利;;Pr-CeO_2纳米稀土颜料的低温燃烧-水热合成及其表征[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5年
7 李先学;胡章贵;;低温燃烧法制备Nd:YAG透明激光陶瓷粉体[A];第14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宿新泰;燕青芝;葛昌纯;;低温燃烧合成La_(0.9)Sr_(0.1)Ga_(0.8)Mg0.2O_(3-α)及其电性能[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稀土专辑[C];2004年
9 宿新泰;燕青芝;葛昌纯;;低温燃烧合成La_(0.9)Sr_(0.1)Ga_(0.8)Mg_(0.2)O_(3-α)及其电性能[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车云菌 编译;低温燃烧技术 给柴油机做个SPA[N];中国保险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桂勇;柴油低温燃烧负荷拓展与模式切换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邓鹏;定容弹内低温燃烧条件下乙醇柴油喷雾和燃烧特性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李乐;废气空气组合稀释提升低温燃烧汽油机热效率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杨彬彬;燃料特性和燃烧模式对柴油机低温燃烧影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5 朱浩月;基于燃料设计的含氧燃料柴油机预混合低温燃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张全长;柴油机低温燃烧基础理论和燃烧控制策略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鹿盈盈;重型柴油机低温燃烧及燃烧路径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长乐;正丁醇及其同分异构体对柴油机低温燃烧影响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李鑫善;燃烧系统参数对柴油机低温燃烧性能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李雪飞;基于低温燃烧理论的柴油机燃烧系统参数协调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4 向周丹;稀土铝酸锶发光材料的低温燃烧合成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魏坤霞;低温燃烧合成技术制备α-Al_2O_3微粉[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6 王宝利;Pr-CeO_2稀土红色陶瓷颜料的低温燃烧—水热合成与表征[D];陕西科技大学;2007年
7 杜丽影;低温燃烧合成超细ZrO_2粉体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鹏;燃烧控制参数对柴油机低温燃烧影响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张翔宇;柴油机低温燃烧燃烧及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徐慧惠;WLED用稀土钼酸锶荧光粉低温燃烧合成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50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050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