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捕集器喷油助燃再生旋流式燃烧器流场特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颗粒捕集器喷油助燃再生旋流式燃烧器流场特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颗粒捕集器 旋流燃烧器 再生 喷油助燃 流场分布
【摘要】:颗粒捕集器喷油助燃再生燃烧器内的流场分布对气流组织及油气混合有重要影响,而供风形式是燃烧器内流场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为了在燃烧室内形成稳定持续的回流,促进油气混合进程,分别采用双矩形口切向供风和直片式轴向旋流器供风两种供气形式,设计等入口截面面积的两种供风系统结构,并在相同发动机排气和补气条件下对燃烧器冷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供风形式均能形成可回流到油气混合室端面的中心回流区,轴向旋流器供风时的中心回流区的长度、最大回流速度、突扩位置的重附着区长度分别比双矩形口切向供风时大8.11%,5.63%和9.59%,且轴向旋流器供风时的湍动能大于双矩形口切向供风。对比结果显示,利用轴向旋流器供风更有利于促进混合过程的进行,对气流的组织更合理。
【作者单位】: 邵阳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系;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颗粒捕集器 旋流燃烧器 再生 喷油助燃 流场分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541121)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5B601) 邵阳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5SY025)
【分类号】:TK423
【正文快照】: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喷油助燃再生是当过滤体碳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一套特定装置向过滤体上游喷射燃油并供给新鲜空气,然后由点火装置将喷入的燃油点燃,引燃颗粒实现过滤体再生。这种再生方式具有燃料直接取自油箱、能量利用率高、再生效率高、对发动机冲击小、适用于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远;伏军;陈伟;马仪;朱治国;;微粒捕集喷油助燃再生旋流式燃烧器流场特性CFD研究[J];车用发动机;2015年03期
2 王军;戴海鹏;姜胜辉;陈宁;;切向单双入口旋流器油-水两相分离流场及特性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3 伏军;龚金科;袁文华;曾周亮;杨建华;;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喷油助燃再生过程热工特性[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20期
4 尹航;戴韧;张建辉;钟仕立;;旋流器安装角对低旋流燃烧流场的影响[J];动力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5 龚金科;吁璇;伏军;刘云卿;余明果;;柴油机喷油助燃再生系统微粒捕集器油气匹配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0年04期
6 安相壁;索建军;姚广涛;郭猛超;罗涛;;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燃烧器再生试验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9年04期
7 李昊;于胜春;李高春;赵汝岩;郑日恒;;突扩燃烧室流场RANS与LES模拟[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李新;资新运;姚广涛;张春润;颜伏伍;;柴油机排气微粒捕集器燃烧器再生技术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8年06期
9 林正春;范卫东;李友谊;李月华;康凯;屈昌文;章明川;;一种低NO_x旋流燃烧器流场特性的研究[J];动力工程;2008年03期
10 张宝华;;双旋流进气装置结构变量对冷态流场影响的试验研究[J];航空发动机;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吁璇;柴油机喷油助燃再生微粒捕集器的设计与数值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伏军;李剑星;汤远;康文杰;张增峰;李煜;;颗粒捕集器喷油助燃再生旋流式燃烧器流场特性分析[J];车用发动机;2016年04期
2 李金晶;赵振宁;张清峰;李媛园;;对冲旋流锅炉的配风调整试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6年08期
3 郑剑文;宋双文;彭剑勇;刘涛;;吹积炭孔面积对双级旋流器出口流场影响试验[J];航空动力学报;2016年08期
4 杨志民;赵明龙;林宇震;葛新;刘金林;;扇形段与全环燃烧室熄火性能换算研究[J];航空发动机;2016年03期
5 邓洋波;于丰瑞;姜曦;宋德彦;;旋流喷射器流动与燃烧特性研究[J];推进技术;2016年07期
6 邓伟;孙后环;;微粒捕集器喷油率对再生温度影响的仿真分析与优化[J];节能;2016年02期
7 胡治法;杨国华;包力;李传来;胡付祥;;布袋协同粉体助剂对粘性微细粒子的过滤及反吹清灰实验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02期
8 张桂菊;鄂加强;左青松;龚金科;左威;袁文华;;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rapping efficiency of steady filtration process in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and its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5年11期
9 杨玉;马炜晨;董康;周昊;;旋流燃烧器扩口角度对其气固两相流场的影响[J];动力工程学报;2015年11期
10 张弛;于博文;杨谦;刘成川;林宇震;;弱旋流喷嘴的污染排放和燃烧稳定性分析[J];航空动力学报;2015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凯宇;基于微粒捕集器监测的柴油机排气特性参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覃宗胜;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性能的数值研究[D];西华大学;2013年
3 马晗清;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系统建模和控制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4 程义琳;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过程载体温度的控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杜佳;微粒捕集器复合再生系统再生特性辨析与智能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马义;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资新运;张凯凯;姜大海;张卫锋;姚广涛;;DPF燃油助燃再生燃烧器结构的数值模拟与优化[J];内燃机工程;2013年S1期
2 邵悦;赵会军;王小兵;;水力旋流器油水分离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3 罗盟;武晓松;封锋;谢爱元;曹琪;;底排装置底部压力和回流区特性研究[J];推进技术;2013年03期
4 伏军;龚金科;袁文华;曾周亮;杨建华;;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喷油助燃再生过程热工特性[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20期
5 周宁玉;高迎新;安伟;杨敏;;旋流分离器油水分离效率的模拟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09期
6 王军;陈宁;;旋流器流场模拟及特性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7 毛明;姚广涛;刘宏威;杜小东;姜大海;;基于燃烧器的柴油机颗粒过滤器再生试验研究[J];内燃机;2012年04期
8 杨振中;;2004 Mack MD11柴油机燃料加氢后NO_x与微粒排放特性[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12期
9 王向丽;王忠;倪培永;毛功平;魏胜利;;空气湿度对柴油机NO_x和碳烟排放影响的模拟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12期
10 杨振中;;2004 Mack MD11柴油机燃用氢-柴油混合燃料的排放特性[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光敏;满足欧Ⅲ法规的车用柴油机工作过程模拟计算与试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王劲;柴油机微粒捕集器捕集再生机理及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于功志;柴油机红外再生微粒捕集器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楼狄明;张正兴;谭丕强;赵泳生;张瑞峰;;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再生平衡仿真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0年04期
2 姜大海;宁智;姚广涛;资新运;何锦勇;;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再生时机的研究[J];汽车工程;2012年02期
3 吴修义;;颗粒捕集器有效降低柴油车颗粒物污染[J];商用汽车;2007年08期
4 欧阳强;罗马吉;;柴油机颗粒捕集器捕集性能模拟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1年03期
5 孟忠伟;宋蔷;姚强;徐旭常;;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内颗粒沉积结构的实验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2年01期
6 马荣;;柴油机催化型颗粒捕集器建模与模拟[J];汽车实用技术;2013年11期
7 严兆大,曹韵华,芮阳,苏石川,周重光,张镇顺;柴油机用纤维颗粒捕集器的压力损失研究[J];内燃机工程;2002年02期
8 胡俊;孙平;梅德清;张敏;;颗粒捕集器捕集效率及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年06期
9 孟忠伟;宋蔷;;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内颗粒层不均匀分布的数值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初晓亮;李宝林;陈琳;;柴油车辆尾气湿式净化实验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超强;在用柴油机械与车辆颗粒捕集器的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梁霖;车用柴油机壁流式颗粒捕集器的分析研究[D];广西科技大学;2013年
3 付秀阁;柴油机径向式颗粒捕集器气固两相流动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魏明;喷油助燃式颗粒捕集器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付小丹;发动机碳烟颗粒捕集器的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89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089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