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低温余热回收技术在煤制工业燃气项目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11-06 10:28

  本文关键词:低温余热回收技术在煤制工业燃气项目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煤制工业燃气 低温余热 热泵 低温发电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形势的日趋严峻,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工业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一次能源,其中伴随着各种余热的产生。高温余热的利用已经逐渐成熟,针对中低温余热的回收利用,同样需要引起足够高的重视。本文依托江西省高安市建陶基地的大型煤制工业燃气项目,通过对项目整体工艺流程的分析,寻找可供回收利用的低温余热资源。对于汽轮机末端凝汽器循环水来说,可以利用热泵技术回收余热,供全厂冬季采暖使用。对于从余热锅炉出来的200℃水煤气,采用有机工质朗肯循环发电,单台气化炉对应的理论发电功率达到184.4kW,发电效率为10.27%。本文系统研究这两种余热回收技术,通过比较不同系统形式的工作机理和优缺点,进行相关的系统方案设计与分析,对部分主要设备进行设计计算。通过探讨不同的热力学分析方法,从理论角度剖析了低温余热回收系统的能源转换形式和效率,为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能量综合利用水平指明了方向。最后,通过对低温余热回收系统的整体装置进行效益分析,表明该系统方案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业生产存在许多相似的工艺过程和装置,通过对煤制工业燃气项目的深入分析,将会给其它生产过程中的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从而为低温余热回收技术在工业领域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实现低品位热量有效利用及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54;TK1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海雨;;梅钢烧结余热回收技术及应用[J];烧结球团;2012年05期

2 高盛林;;日本钢铁厂炼焦工序的余热回收技术[J];湖南冶金;1988年04期

3 徐川;热媒体余热回收技术[J];冶金能源;1983年03期

4 ;宝钢一号高炉余热回收技术将向国内外转让[J];武钢技术;1991年11期

5 许琦;杨蕴敏;;印染行业余热回收技术的调查分析[J];山东纺织科技;2014年02期

6 李玉红;赵国顺;;烧结余热回收技术及生产对策[J];炼铁技术通讯;2006年07期

7 许国民,吕解胜;三级余热回收技术在上下行煤气余热集中回收中的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1997年03期

8 许国民,吕解胜;三级余热回收技术在上下行煤气余热集中回收中的应用[J];小氮肥;1997年08期

9 陈晓;林汉柱;;腐蚀性温泉废水余热回收技术及经济性分析[J];煤气与热力;2013年06期

10 黄汉树,谢辰,李梁;工业窑炉余热回收技术[J];四川冶金;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红;;烧结余热回收技术及生产对策[A];2006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C];2006年

2 刘文权;罗军杰;刘杰;白皓;;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技术的创新与应用[A];2014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下)[C];2014年

3 阎雪峰;;如何充分利用好炼厂低温余热[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张颖;桂其林;王晓明;;宝钢低温余热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A];2013年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论文集[C];2013年

5 陈新国;陈清林;;基于源头优化和终端回收的石化企业低温余热综合利用[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6 孙惠山;李胜山;傅宗茂;董石正;;炼油厂低温余热利用与低温湿汽发电设计[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7 邬大伟;;焦炉烟道废气余热回收技术探讨[A];2013年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论文集[C];2013年

8 梁钰;;奥格利低温余热回收工艺技术进展[A];第七届全国重有色金属冶炼烟气处理及低位热能回收、酸性废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新禹;徐杰;;太阳能与低温余热联合发电系统性能研究[A];纺织空调除尘高效节能减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赵宗昌;张晓冬;;低温余热驱动的氨吸收/压缩联合制冷循环的热力性能分析[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平;兴发首创磷化工余热回收技术[N];中国化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静华;双良余热回收技术受热捧[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3 刘文权 罗军杰 刘杰 白皓;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技术的创新与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4 张忠军;我市第一家煤制工业燃气项目获自治区备案[N];通辽日报;2008年

5 张力 阎卫;新型工业燃气走进船舶行业[N];科技日报;2006年

6 王正全 杨颖;实现工业燃气重大突破[N];科技日报;2006年

7 于丽;新型工业燃气能否引领焊接切割革命[N];中国企业报;2002年

8 中国焊接学会切割专业委员会;推出名牌产品 规范工业燃气市场[N];科技日报;2001年

9 王莉;“金火焰”照亮工业燃气市场[N];中国冶金报;2003年

10 张丽;“金火焰”工业燃气获殊荣[N];中国冶金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宜;中低温余热驱动的正逆耦合循环系统集成研究[D];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7年

2 薛建良;基于石化企业低温热回收优化的含盐浓水浓缩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邓攀峰;低温余热回收技术在煤制工业燃气项目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6年

2 刘长征;燃气多效冷凝式余热回收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黄宁燕;BG焦炉烟气低温余热深度回收项目建设期成本管理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王憧华;低温余热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稳态特性仿真及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5 徐卫东;油气集输过程低温余热回收模拟试验及工程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6 彭汉明;低温余热驱动的液体除湿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崔超;基于永磁发电机的低温余热热机转换效率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8 刘涛;原位注热开采油页岩低温余热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系统[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9 董胜明;工业余热ORC发电系统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48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148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8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