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合生物柴油对柴油机燃烧及颗粒物组分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调合生物柴油对柴油机燃烧及颗粒物组分的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能源短缺和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寻找清洁的新型替代燃料,开发出高效低污染的发动机成为内燃机行业目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生物柴油作为最有潜力的替代燃料之一,在柴油机结构参数不做较大改变的情况下就可以单独或者与柴油调合(调合生物柴油)以掺烧的形式使用。为了研究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后的燃烧以及排放颗粒物组分的变化情况,为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在柴油发动机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在一台单缸风冷柴油机上,借助燃烧分析仪、气质联用仪(GC-MS)、热重分析仪(TGA)及X射线能谱仪(EDS)等测试设备,深入研究了不同比例调合生物柴油对发动机燃烧特性、颗粒物组分、热重特性及颗粒物元素分布的影响规律。首先,使用气质联用仪、密度计及粘度计对试验中使用的生物柴油组成成分、密度及粘度进行了测量,然后利用生物柴油组分对燃油的十六烷值及热值进行了估算。生物柴油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油酸甲酯、棕榈酸甲酯及硬脂酸甲酯等,它们所占质量分数分别为62.78%、28.15%和6.48%。生物柴油的粘度、十六烷值略高于石化柴油,而其热值略低于石化柴油。其次,利用缸压传感器及燃烧分析仪对发动机燃用不同比例的调合生物柴油(B0、B5、B10及B20)的示功图进行了采集和分析。随着调合生物柴油比例的增加,发动机最高爆发压力、压力升高率峰值及放热率峰值增加,压力曲线前移,扩散燃烧放热率峰值增加,预混燃烧放热率峰值减小,滞燃期缩短,燃烧持续期增加。另外,在台架试验中利用微孔沉积式碰撞采样器(MOUDI)对发动机排放颗粒物进行采集,索氏萃取颗粒物上附着的可溶性有机物(SOF)组分,得到含有SOF组分的萃取溶液,使用GC-MS对溶液中成分进行检测。燃用B0、B5、B10及B20四种燃油的颗粒物样品中SOF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9.32%、32.08%、34.26%及35.67%。颗粒物SOF组分主要由烷烃、酸类、酯类、酚类及芳香烃等物质组成,随着调合生物柴油比例的增加,SOF中烷烃、芳香烃及酚类物质减少,酸类及酯类物质增加,SOF组分的碳原子数减小。最后,对采集到的颗粒物样品的热重特性及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氮气氛围下,颗粒物热重特性曲线在50℃~500℃之间呈现前缓、中急、后缓的趋势,颗粒物中大部分VOCs在150℃~350℃时挥发,500℃时颗粒物质量基本稳定。氧气氛围下颗粒物的热重曲线有明显的台阶状,对应微商热重曲线中的两个失重峰,最大失重速率分别位于180℃~200℃和500℃~600℃之间。随着调合生物柴油比例的增加,颗粒物的失重速率增加且失重起点提前,燃用调合生物柴油使颗粒物的起燃温度降低。颗粒物样品中的元素主要有C、O、Fe、Al、Si、S等,另外还有含量较少的K、Ca、Ba、Au等元素。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4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清阳,孙平;生物柴油对能源和环境影响的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2 ;保加利亚开始使用“生物柴油”[J];交通环保;2002年02期
3 张包钊,郭凤华;低污染可再生生物柴油的商业化进展[J];能源工程;2002年01期
4 李平;;生物柴油日益受重视[J];轻型汽车技术;2002年09期
5 孙平,江清阳,袁银南;生物柴油对能源和环境影响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6 黄忠水,纪威,李淑艳,何义团,鄂卓茂;国外生物柴油的应用[J];节能与环保;2003年01期
7 ;生物柴油[J];东北电力技术;2003年08期
8 魏名山,马朝臣;生物柴油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3年01期
9 庾晋,白杉;积极推动生物柴油的发展[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3年03期
10 郭洪伟;;绿色能源—生物柴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藻基生物柴油最新进展[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2 黄凤洪;危文亮;郭萍梅;;我国生物柴油原料选择与制造技术发展对策[A];2008中国生物质能源技术路线标准体系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楼狄明;;生物柴油在车用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与示范[A];2008中国生物质能源技术路线标准体系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赵鹏;;生物柴油的生产应用及发展综述[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永红;刘泉山;周旭光;徐小红;;生物柴油基本性能研究[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治林;;生物柴油的生产及应用[A];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文集[C];2004年
7 苏有勇;戈振扬;张无敌;施卫省;;生物柴油的研究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05年
8 曹文明;;生物柴油国内外研究应用综述[A];上海市粮油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美国公司称用“光合作用”直接造出生物柴油[A];第五届(2012)中国油脂化工行业年会论文集(补充)[C];2012年
10 兰昊;魏东盛;邢来君;李明春;;采用真菌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明;生物柴油:绿色产业[N];中国工业报;2004年
2 邱美辉;福建生物柴油产业化基地建成[N];中国化工报;2002年
3 孙俊波;生物柴油:未来能源的理想选择[N];中国化工报;2003年
4 姚鹤;生物柴油需求将迅速增长[N];中国化工报;2003年
5 郝颖;生物柴油研发步入快车道[N];中国化工报;2004年
6 郭新文;巴西推广生物柴油[N];中国环境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刘晓星;专家看好生物柴油发展前景[N];中国环境报;2005年
8 薛冬;发展生物柴油具有战略意义[N];中国汽车报;2003年
9 葛蕴珊;生物柴油能否在我国推广[N];中国汽车报;2003年
10 韩德奇 徐国英 徐公林 刘惠丽;生物柴油发展空间巨大[N];中国石化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梦琪;钙基非均相碱催化酯交换生产生物柴油的性能与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马桂霞;固体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转化普通小球藻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吴学华;竹炭基固体酸—磁性固体碱两步法催化多花小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一哲;两步法制备生物柴油随机动力学模型及低温流动性改进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庭婷;中国微藻生物柴油全生命周期“2E&W”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马英群;以餐饮废油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及其副产物利用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7 张昆明;酸法催化生产生物柴油过程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8 王鑫;正丁醇—生物柴油双燃料燃烧过程数值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9 周桂雄;磁性全细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餐饮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10 陈昊;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及生物柴油掺水微乳化燃料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龙云;丁醇萃取发酵耦联生产“改良型”生物柴油过程的性能优化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2 刘津;生物柴油在直喷式柴油机上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张琦;生物柴油添加比例对轻型柴油机性能及排放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徐元浩;生物柴油的实用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李忠亮;大豆生物柴油的制取及其在柴油机上的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蔡樱英;生物柴油的制备及其台架验证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丁相城;不同大气压力下增压中冷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工作过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陈贵升;高原环境下车用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肖行川;应用生物柴油修复原油污染海滩的模拟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淑娟;乳化生物柴油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03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203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