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喷雾冷却换热特性研究及在圆筒冷却机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12-01 10:12

  本文关键词:喷雾冷却换热特性研究及在圆筒冷却机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喷雾冷却 数值模拟 单相区 旋转圆筒 喷雾强化


【摘要】:喷雾冷却是一门新颖的冷却技术,它具有换热效率高、换热均匀、适用性广、节省冷却介质等突出优点而备受人们的关注。尤其在电子领域,随着大功率集成电路的发展,喷雾冷却作为下一代散热方式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喷雾冷却平面和圆筒冷却机的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对于平面冷却,首先建立了一个三维的喷雾换热模型,然后通过仿真研究其换热特性并推导出一个新的换热关联式。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喷雾高度与换热面大小的变化,换热方式会发生了改变,关联式发生分段;随着换热面温度的升高,冷却介质内部相变换热量与总换热量的比值与换热面温度近似成线性关系。对于圆筒冷却机的冷却,首先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调节物料的温度,喷雾的流量,圆筒的转速研究圆筒外壁面温度分布以及物料的热流密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筒壁导热性较差,圆筒外表面温度较物料温度低的多;提高物料温度,筒壁温度显著升高,换热效率增大;圆筒转速对外壁面平均温度的影响较小,但转速越快,温度的均匀性越好;随着喷雾流量的增大,系统换热能力增强,但增长幅度会逐渐降低。本文还通过仿真研究了喷嘴的位置,圆筒的转速和倾角,筒体的材质等参数对圆筒冷却机换热的影响。在仿真下,壁面温度和喷雾液膜的分布得到了直观的显示。结果显示,对于单喷嘴,喷雾的位置对换热具有重大影响,当喷嘴处于圆筒正上方时,液膜分布最为均匀,换热效果最好;圆筒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越大,液膜分布的均匀性越差,换热效率降低;当筒体材质导热性较好时,圆筒转速对壁面温度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当导热性变差时,圆筒转速对壁面温度的影响减小。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115;TK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焕元;一种新颖喷雾冷却装置在我院问世[J];江苏工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2 马彪,孙奎升,顾祖慰,朱烈光;喷雾冷却技术的试验研究[J];汽轮机技术;1992年01期

3 张悦;自制简易的正火喷雾冷却装置[J];现代制造工程;2002年11期

4 张国琪;喷雾冷却节电新技术在湘钢的应用[J];大众用电;2003年10期

5 刘剑,缪佳兴;喷雾冷却技术及其应用[J];工具技术;2004年11期

6 程文龙;刘期聂;赵锐;范含林;;喷雾冷却发热壁面温度非均匀性实验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08年04期

7 孙纪远;朱冬生;王正东;涂善东;;低温表面大流量无沸腾喷雾冷却试验研究[J];流体机械;2009年04期

8 王磊;陶毓伽;淮秀兰;王立;;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喷雾冷却实验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10期

9 程文龙;赵锐;韩丰云;刘期聂;范含林;;封闭式喷雾冷却传热特性的实验与理论研究[J];宇航学报;2010年06期

10 程文龙;韩丰云;刘期聂;范含林;;系统压力影响下的喷雾冷却特性及温度均匀性[J];化工学报;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嘉;陈国泰;吴祥生;张宏宇;戴通涌;;喷雾冷却系统在风冷式冷水机组中的应用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彦良;;喷雾冷却主动热防护技术应用效果数值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司春强;邵双全;田长青;刘小朋;肖杨;;润滑油对喷雾冷却性能影响[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江浩杰;沈立刚;;高压变频调速技术在连铸喷雾冷却供水系统中的应用[A];自动化技术与冶金流程节能减排——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苗学舜;;无填料喷雾冷却塔的原理与应用[A];冷却塔研究会成立暨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彦永;;液化烃储罐水喷雾冷却系统设计[A];’2001全国工业用水与废水处理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暨水处理技术汇编[C];2001年

7 胡佳英;;切削加工中喷雾冷却技术的应用[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韩立涛;张俊峰;;喷雾冷却在超细晶粒钢生产中的应用[A];2006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6年

9 和礼堂;;碳素厂电扑焦油系统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白茂槐 通讯员张俊;国内首创电弧炉一次烟气喷雾冷却净化工艺[N];中国冶金报;2010年

2 ;连续铸钢新技术问答[N];中国冶金报;2003年

3 特约撰稿 王恒月;空调器会否因非典而“变脸”?[N];中国电子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韩丰云;喷雾冷却传热特性、传热强化及温度不均匀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赵锐;喷雾冷却传热机理及空间换热地面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谢宁宁;喷雾冷却及其换热强化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

4 张震;微纳米表面喷雾冷却的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5 侯燕;多喷嘴喷雾冷却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6 郭永献;喷雾液膜流动理论及电子器件喷雾冷却实验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伟;微槽表面喷雾冷却换热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8 陈东芳;微槽群表面的喷雾冷却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0年

9 王亚青;喷雾冷却无沸腾区换热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合旭;高热流密度环境下喷雾冷却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钱春潮;喷雾冷却系统换热性能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5年

3 王军;阵列喷雾冷却换热特性及表面温度均匀性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鲁森;喷雾冷却换热特性研究及在圆筒冷却机中的应用[D];山东理工大学;2016年

5 周华琴;热表面脉冲式喷雾冷却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孙发明;喷雾冷却建模与仿真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刘媛;间歇式喷雾冷却高热流表面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王磊;喷雾冷却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与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9年

9 赵亮;循环喷雾冷却实验系统设计及喷雾冷却实验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郭子义;基于气泡动力学的喷雾冷却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本文编号:1240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240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2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