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生热体三角腔自然对流数值模拟
本文关键词:含生热体三角腔自然对流数值模拟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对流 等温生热体 三角形腔体 瑞利数 传热
【摘要】:文章对内置等温生热体的三角形腔体内空气自然对流换热进行数值模拟。生热体为矩形,位于垂直边上,且温度恒定,三角形斜边的边界温度恒定且低于生热体温度,其余两边绝热。通过有限元方法对不同瑞利数(Ra)下的不同高宽比三角形腔体进行分析,得出腔体内空气的流线图、等温线分布图以及生热体表面空气的努塞尔数Nu与Ra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Ra的增加,腔内空气自然对流方式由层流向湍流转变,主要的传热方式由热传导转变为对流换热,且较小的高宽比更利于腔内流动和传热。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美乐柯制冷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分类号】:TK124
【正文快照】: 在不同的几何腔体内自然对流流动和换热已经成为许多工程研究的主题,这些研究包括各种技术的应用,如太阳能收集器、建筑采暖通风、空气制冷设备、冷却电子设备等。由于有些设备表面倾斜,所以生热体电路元件是位于三角形腔体中,属于突出电子生热体在非矩形附件中工作,如电脑、
【共引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会敏;徐丰;;三角腔内自然对流的瞬态特性[A];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艺新,段远源;空气沿横管外表面自然对流实验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年05期
2 杨立军,任建勋,宋耀祖,过增元;非保守力与自然对流[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6期
3 杨立军,任建勋,宋耀祖,过增元;磁致空气自然对流的数学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4 杨立军,任建勋,宋耀祖,过增元;不同磁场布置对空气自然对流的影响[J];太阳能学报;2003年03期
5 王晓云;空气在横管外自然对流中的辐射影响[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李光正,马洪林,张宁;原始变量法计算封闭腔内自然对流[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陈林辉;田怀璋;厉彦忠;张东彬;;非均匀竖直平板自然对流耦合边界的数值研究[J];工业加热;2006年02期
8 陈林辉;田怀璋;厉彦忠;张东彬;;带有离散热源的竖直平板自然对流耦合传热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9 李珍;褚衍东;李险峰;张建刚;;竖壁自然对流的数值模拟[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园丁;;新型室内空气自然对流装置研制成功[J];污染防治技术;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传山;李琪;;自然对流对微小颗粒孔隙中运动沉积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崔会敏;徐丰;;时间依赖侧加热腔体内自然对流[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徐丰;崔会敏;;侧加热腔内瞬态自然对流[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苏耿辉;余佳佳;张锡文;何枫;;平板自然对流的温度动态测量及分析[A];第九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3年
5 崔会敏;徐丰;;三角腔内自然对流的三维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戴传山;;含相变颗粒流体的Rayleigh-Benard自然对流[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7 张运章;;自然对流问题基于亚格子预估校正稳定化算法的数值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2013论文集[C];2013年
8 苏耿辉;余佳佳;张锡文;何枫;;密闭腔室内平板自然对流测量及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崔会敏;徐丰;;周期性热边界条件下三角腔内自然对流[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马佳;徐丰;;绝热翅片高度对侧加热腔内自然对流流动的影响[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袁晓凤;水平环缝内具有密度极值流体的自然对流流型演变及传热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王烨;封闭腔湍流自然对流修正k-ε模型及其应用[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3 赵福云;室内空气多态模拟及对流反演[D];湖南大学;2008年
4 耿文广;考虑交叉耦合扩散效应时多物理场自然对流传热传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张连山;缩放通道内自然对流和沸腾的强化传热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门启明;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传热机制与计算方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7 杨天麒;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系统的热力学分析与结构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雁;地热井下换热器的模拟实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大温差封闭腔体自然对流数值模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亓伟;密闭圆筒仓内储粮自然对流及热湿耦合传递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3 黄夫泉;封闭圆内开缝圆自然对流及其非线性特性分析[D];上海理工大学;2008年
4 杨小川;复杂热环境中大型薄壳体内的自然对流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杨琳琳;封闭室内自然对流数值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6 陈奇成;耦合自然对流作用的固液相变数值模拟[D];上海理工大学;2011年
7 丁鹏;离散型热体及钢丝冷凝器自然对流的数值模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林豪;水平环形腔和方腔内冷水自然对流传热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杨志平;糖厂蒸发器中自然对流传热过程强化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薛宇轩;侧加热分隔腔内的空气自然对流[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53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253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