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双涡轮增压系统匹配方法和优化控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1 03:08

  本文关键词:双涡轮增压系统匹配方法和优化控制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柴油机 匹配方法 优化控制 顺序增压 可调两级增压


【摘要】:涡轮增压技术是实现柴油机高功率、小型化、低油耗目标的一项重要手段,但涡轮增压器与柴油机联合运行时由于两者流通特性的不同和涡轮增压器的迟滞效应,导致两者稳态匹配和瞬态控制上的矛盾。本文研究的双涡轮增压系统包括顺序增压和可调两级增压系统,是解决上述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但该技术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一是匹配传统增压系统的试凑法或迭代法,由于计算量过于庞大,难以适用于双涡轮增压系统;二是双涡轮增压系统中的控制变量大幅增加,增加了瞬态过程控制的难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求解增压系统匹配变量的方法解决双涡轮增压系统的稳态匹配问题,并应用优化控制理论对双涡轮增压系统瞬态过程的控制策略进行优化。针对双涡轮增压系统匹配变量多的特点,提出变量解析法用于解决其匹配问题。建立增压系统与柴油机联合运行的热力学方程,得到增压系统匹配变量与柴油机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式。针对顺序增压匹配,提出判断系统阶段数、计算等效涡轮流通面积的可用范围以及最优等效涡轮流通面积的方法,并将优化匹配问题转换为带有非线性约束的函数极小值问题。针对可调两级增压匹配,依据其常用匹配原则建立方程,推导了求解其匹配变量的一般方法。运用变量解析法针对D6114柴油机分别匹配顺序增压和可调两级增压系统,并通过GT-Power对匹配结果验证。仿真结果显示匹配结果完全满足柴油机的设计要求,涡轮增压器的运行点都处于较高的效率区域,预测的顺序增压切换边界与仿真结果接近,相对误差为2.5%,解析法得到的可调两级增压柴油机性能参数与GT-Power计算结果的最大误差小于6%。对顺序增压切换过程的阀门控制策略进行仿真研究。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建立顺序增压切换过程阀门控制策略的平均参数模型并通过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标定,确定了切换过程阀门动作的合理顺序。对压气机不同开启和关闭时刻的策略进行了研究,确定压气机开启时刻在压气机后阀门前后压力相等的时刻,关闭时刻在压气机流量接近零流量的时刻。对不同环境下顺序增压切换策略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高原环境下的顺序增压切换策略进行了预测。通过仿真结果发现在柴油机转速和循环喷油量不变的情况下,压气机打开的延迟时间随着环境压力和温度的降低分别为升高和降低;压气机关闭的延迟时间随着环境压力和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对顺序增压系统在切换过程中的阀门控制策略和双涡轮增压系统加速加载过程中的阀门和供油量联合优化控制进行研究。对于顺序增压切换过程的优化控制,将其简化为求解各个阀门动作之间的最佳延迟时间,并采用分段梯度法求解。对于双涡轮增压系统加速加载过程的优化控制,则将其简化为带约束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并通过序列二次规划法进行求解。顺序增压切换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其优化控制都落在喘振和倒流的约束边界上。而双涡轮加速加载过程的优化控制规律为:采用较大的供油量保证柴油机性能参数的响应速度,在接近或达到目标值时及时修正;顺序增压系统切出增压器在加速加载过程中迅速关闭,而切入增压器在柴油机性能参数接近目标值时再切入;可调两级增压的高压级涡轮旁通阀在需要关闭时立刻关闭,而在需要打开时该旁通阀在柴油机性能参数接近目标值时再打开。在双涡轮增压系统试验台架上对其切换过程和加速加载过程的控制策略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得到柴油机和增压器的稳态和瞬态数据,用于仿真模型的标定。研究不同阀门开启和关闭时刻在顺序增压切换过程中对柴油机和增压器性能的影响,并验证仿真优化控制的可靠性。通过双涡轮增压系统的加速加载试验,研究增压系统阀门和供油量联合控制对柴油机瞬态性能的影响,并对仿真优化控制进行验证。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K4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绍明;朱骏;邓康耀;崔毅;刘毅;荣伟华;张国征;;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与其他增压系统的对比计算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1年05期

2 苌葆全;;国外导弹增压系统述评[J];国外导弹技术;1981年12期

3 王宗林;增压系统工作中的可靠性[J];液压与气动;1986年02期

4 马修真,陈志显,李文辉,丁彦闯,朱友文,张栋波;基于模糊理论的增压系统故障诊断[J];内燃机学报;2001年05期

5 何义团;马朝臣;魏名山;朱智富;;二级增压系统压气机性能试验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6 何义团;马朝臣;朱智富;魏名山;韩静;;车用二级增压系统匹配方法与模拟计算[J];车用发动机;2007年03期

7 魏名山;张志;何永玲;马朝臣;邢卫东;;带不同类型调节阀的二级增压系统结构与性能对比[J];内燃机工程;2009年01期

8 魏名山;张志;方金莉;马朝臣;施新;邢卫东;;带有放气阀的二级增压系统的设计与试验[J];内燃机学报;2009年02期

9 曲德志;;船舶柴油主机增压系统故障及其防范措施[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年08期

10 杨磊;张俊跃;王振彪;;柴油机顺序增压系统进气切换机构的设计与数值模拟[J];柴油机;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夏立东;陈绍华;李海容;张伟光;尹剑;彭述明;龙兴贵;;一种特殊的气体增压系统初步设计[A];第十届中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摘要集[C];2009年

2 张伟光;陈绍华;尹剑;张小安;李海容;夏立东;;超高压氦增压系统研制[A];第二届全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冬冬;陈翠和;陈斌;张永国;;海底油气多相混输增压系统的发展与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陈金江;范玉德;刘知贵;;基于模糊控制的超高压增压系统建模与仿真[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2年会暨能源计量与节能降耗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周荣顺 通讯员 高先理;淄柴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N];淄博日报;2010年

2 郭志耘 彭小民;MIXPC增压系统 获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N];中国船舶报;2009年

3 王发明;如何正确使用柴油机增压系统[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钱跃华;双涡轮增压系统匹配方法和优化控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绍明;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的计算与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杨传雷;柴油机相继增压系统防喘振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利奇;柴油机可调两级增压系统变海拔自适应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祁博武;级间中冷作用及关键参数对二级增压系统的影响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3 李长江;柴油机高原可调二级增压系统的匹配与调节[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张宝川;可调两级增压系统的动态特性及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张萍;微型燃机然气增压系统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6 胡志林;柴油机匹配二级增压系统性能试验与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赵东辉;柴油机二级相继增压系统匹配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8 李胜达;柴油机多阶段及双压气机顺序增压系统仿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赵鹏;柴油机相继增压系统控制阀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10 王根意;柴油机二级增压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76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276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2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