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带斜孔肋大宽高比矩形通道的强化传热特性

发布时间:2017-12-27 00:15

  本文关键词:带斜孔肋大宽高比矩形通道的强化传热特性 出处:《航空动力学报》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实体肋 斜孔肋 强化传热 冷却效率 矩形通道


【摘要】:为了获得带斜孔肋大宽高比矩形通道的强化传热特性,并寻求最佳的孔排倾斜角度,调节孔排倾斜角度和通道雷诺数,使其分别在0°~30°和3×10~4~9×10~4范围内变化,通过数值计算系统分析了通道摩擦因数和带肋壁努塞尔数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相比于常规肋片,新型斜孔肋有效改善了肋片后方紧邻肋片的局部区域的壁面换热,并降低通道的摩擦因数,但传热增强因子有所减小;随着孔排倾斜角度的增大,通道的相对摩擦因子单调升高,传热增强因子则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过程,因此存在着最优孔排倾斜角度为15°,此时斜孔肋的强化传热综合指标达到最大值;随着通道雷诺数的增大,斜孔肋通道的摩擦因数小幅减小,换热则逐渐增强.
[Abstract]: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inclined hole rib with large aspect ratio rectangular channel, and to seek the optimum hole inclination angle, adjusting hole inclination angle and channel Reynolds number, which were changed in 0 degrees ~30 and 3 * 10~4~9 * 10~4 range, through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system of channel friction factor and ribbed wall Nusselt number and other parameters. The study found that: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fin model, oblique hole rib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ocal area adjacent to the rear fin fin of the wall heat transfer, and reduce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channel, but th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factor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discharge hole; tilt angle, channel the relative friction factor increases monotonously and the change process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factor showed the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there is a row of holes for the optimal tilt angle of 15 degrees, the inclined hole rib reinforcement index reaches the maximum value of heat transfer with the channel; With the increase of Reynolds number, the friction factor of the diagonal ribbed channel decreases slightly, and the heat transfer increases gradually.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601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DUT2014040)
【分类号】:TK124
【正文快照】: 随着涡轮进口温度的不断升高,粗糙肋、射流冲击等单一冷却方式已难以满足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冷却需要,复合冷却技术成为发展高性能燃气轮机的关键[1-2].肋+冲击作为涡轮叶片一种高效的内部复合冷却技术,目前都是通过喷嘴或者孔板形成射流冲击肋化靶面实现的[3-8],这需要比较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德越,马重芳,秦文新,孙东良;矩形通道内强化表面的传热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2 黄军;黄彦平;王秋旺;马建;;纵向涡对窄间隙矩形通道内流动边界层作用特性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0年S1期

3 王广飞;阎昌琪;孙立成;曹夏昕;贾辉;;窄矩形通道内两相流动压降特性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1年06期

4 王广飞;阎昌琪;曹夏昕;谢清清;;摇摆状态下窄矩形通道内两相流流型特性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1年11期

5 王广飞;阎昌琪;孙立成;谢清清;贾辉;;窄矩形通道内两相流动压降特性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1年12期

6 谢清清;阎昌琪;曹夏昕;黄彦平;王广飞;刘晓钟;;窄矩形通道内单相水阻力特性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2年02期

7 李虹波;陈炳德;赵华;熊万玉;;矩形通道干涸点传热特性试验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12年02期

8 朱明章;高璞珍;刘智华;;矩形通道内气泡脱离点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9 李隆键;董相禄;马建;黄彦平;;摇摆条件下窄矩形通道内流动传热特性数值模拟[J];核动力工程;2013年04期

10 闫超星;阎昌琪;孙立成;幸奠川;王洋;;矩形通道高宽比对两相流动阻力和流型关系的影响[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毕树茂;;矩形通道流固耦合传热模拟研究[A];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学技术年报(2009)[C];2011年

2 黄军;黄彦平;马建;;带纵向涡发生器窄间隙矩形通道内汽液两相流动传热特性研究[A];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学技术年报(2009)[C];2011年

3 秦胜杰;陈炳德;闫晓;肖泽军;黄彦平;;高压窄缝矩形通道饱和两相阻力特性研究[A];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学技术年报(2011)[C];2013年

4 黄军;黄彦平;马建;;窄间隙矩形通道内纵向涡有效作用距离初步研究[A];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学技术年报(2009)[C];2011年

5 黄军;黄彦平;马建;王艳林;;带纵向涡发生器窄间隙矩形通道内CHF实验研究[A];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学技术年报(2011)[C];2013年

6 黄军;黄彦平;马建;王艳林;;纵向涡强化汽-液两相传热特性研究[A];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学技术年报(2011)[C];2013年

7 唐玉峰;田茂诚;张冠敏;;矩形通道中螺旋线圈扰流特性PIV实验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11年

8 喻娜;张渝;;汽泡壅塞改进模型对矩形通道临界热流密度(CHF)的预测[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2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畅;周期力场作用下矩形通道内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2 唐新宜;矩形通道内流动与强化传热的实验与数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相禄;摇摆条件下窄矩形通道内流动传热的大涡模拟[D];重庆大学;2012年

2 邱志方;矩形通道内的混合对流实验与数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宫园园;涡发生器强化竖直矩形通道传热流动性能数值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4 刘丽芳;矩形通道中柔性平板的窄频大幅振动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陈勇;摇摆条件矩形通道内流体传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谢凯利;小尺度矩形通道内碳氢燃料流动及强化传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刘宇生;矩形通道内脉动流流动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高永坤;矩形通道内纵向涡发生器换热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9 顾阳;矩形通道内过冷沸腾气泡行为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10 孟繁鑫;微小矩形通道内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39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339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b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