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基于PSR模型的我国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18-01-01 23:12

  本文关键词:基于PSR模型的我国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出处:《统计与决策》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安全 PSR模型 评价指标


【摘要】:文章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等三个方面构建9个指标来评价中国的能源安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2年,我国能源安全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我国能源安全压力呈逐年上升态势、能源安全状态保持平稳、能源安全响应较为积极。基于此,未来我国不妨从加强能源勘探与开发、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建立多元化能源供给渠道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提升我国能源安全。
[Abstract]:Based on the PSR model,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pressure, state, response to construct 9 indicators to evaluate the energy security situation Chine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2001~2012 years, China's energy security overall upward trend. The pressure of energy safety in China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energy security status remained stable, energy security a more positive response. Based on this,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 may from strengthening 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energy, optimizing energy structure,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diversification of energy supply channels to further enhance our energy security.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院;贵州财经大学财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JL032)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90045)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GXQ4D196) 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LY104) 贵州省科技厅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13]2090号)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黔教合KY字[2014]305号)
【分类号】:F426.2
【正文快照】: 1 PSR模型简述及其评价机理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统计局与加拿大两名统计学家Tony Friend和David Rapport合作,共同提出压力-响应环境统计系统(Stress-Response Environmental StatisticalSystem)。该系统通过引进环境压力和环境响应两个概念阐述人们的生产、消费活动与环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新立;我国能源安全的五大对策[J];今日国土;2004年Z2期

2 沈跃栋;;能源安全与上海发展[J];上海电力;2004年06期

3 ;我国能源安全状况[J];西部资源;2005年05期

4 刘衍玲;;深刻认识能源安全的内涵 全面应对能源安全的挑战[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付峰;张鹤丹;王惺;麻林巍;李政;;中国城市能源安全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能源;2006年04期

6 丹尼尔·耶金;于鹏;于培;;能源安全与市场[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赵宏图;;全球能源安全对话与合作——能源相互依赖时代的战略选择[J];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05期

8 吴磊;;能源安全体系建构的理论与实践[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1期

9 郭锐;凌胜利;;中俄能源安全合作的概念体系、逻辑困境与现时问题[J];统计与决策;2009年23期

10 杨军;;能源安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J];特区经济;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许祥左;冯伟;冯e,

本文编号:1366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366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b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