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涡轮动叶顶部换热的萘升华模拟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4 20:09

  本文关键词:涡轮动叶顶部换热的萘升华模拟实验研究 出处:《中国科技论文》2016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动力机械及工程 低速涡轮 萘升华法 换热特性 平叶顶 凹槽叶顶


【摘要】:为了研究叶顶形状对涡轮动叶顶部上换热特性的影响,在低速涡轮实验台上采用萘升华技术对2种叶顶(平叶顶和凹槽叶顶)的换热系数进行了实验测量。同时为增加实验的可信性,将该测试方法在吹风平板上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萘升华法可以较准确地获得平板上的换热趋势,可以用于测量涡轮叶顶壁面的换热特性;采用凹槽结构将影响叶顶的泄露流动,从而改变叶顶局部区域的换热分布。实验测量结果能为涡轮动叶顶部换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tip shape of turbine blade on the top of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luence in the low speed turbine test rig using naphthalene sublimation technique on 2 kinds of tip (flat tip and squealer tip) of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was measured. At the same time to increas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experiment, the test method in the blow plate verification was carried ou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naphthalene sublimation method can accurately obtain the change trend of heat on the plate, can be used for measuring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urbine blade sphenoidalis upper; the groove structure will affect the tip leakage flow, thereby changing the heat distribution of tip localized are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an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to the research on the turbine blade at the top of the heat exchanger.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10073110031)
【分类号】:TK14
【正文快照】: 由于涡轮动叶顶部存在间隙,导致叶顶是叶片上换热最高的区域,而叶顶间隙流动又使得叶顶上的流动极其复杂,因此叶顶换热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2]。在涡轮叶顶换热特性测试方法中,主要存在两大类方法:一类是热测试方法,需要加热来流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文三;唐菲;赵庆军;徐建中;;涡轮叶顶冷却布置对叶顶传热冷却性能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年03期

2 刘京;付志鹏;邵建涛;张文武;;应用萘升华法实测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J];天津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3 蒋建平,张强,李琰;流化床内气粒两相间传热的萘升华模拟实验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曹玉璋,林宇震,冯华仲,徐国强,邱绪光;空气冷却旋转盘的萘升华传热—传质模拟实验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199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亮亮;刘昊;竺晓程;杜朝辉;;涡轮动叶顶部换热的萘升华模拟实验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16年11期

2 姜伟;谢诞梅;;水平喷流对叶顶气膜冷却效率影响的数值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16年04期

3 王岩;陈俊杰;;对流换热系数测量及计算方法[J];液压与气动;2016年04期

4 曾文海;黄泰儒;范雨琪;;基于室内灵动空间的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6年02期

5 赵莹;别如山;盖志杰;孙博;;循环流化床冷态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J];锅炉制造;2006年04期

6 马连湘,刘志春,李庆领;滚动轮胎表面对流换热的萘升华模拟研究[J];橡胶工业;2003年06期

7 陈健,徐国强,曹玉璋;加罩转—静盘系的换热—换质实验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199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延明,张济和,古润泽;北京城市绿化与热岛效应的关系研究[J];中国园林;2004年01期

2 杜益庆,栗忠,许国良,高胜斌,钱壬章;气固流化床流体与颗粒的传热研究[J];锅炉技术;1996年06期

3 陆丰,,施明恒,马武忠;循环床中气固两相局部传热传质规律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4年04期

4 张惠华,王允中,陶文铨;强制对流换热的萘f华模拟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5年01期

5 张蕴璧;流态化技术的进展[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向阳;成文俊;赵永杰;杨琳梅;;高温高速气体射流冲击倾斜平板的换热特性研究[J];机电设备;2011年04期

2 杨震;赵振兴;郭琴琴;刘宏;曹子栋;;煤粉加压气化炉对流段换热特性试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3 葛梦然;闫柯;高军;葛培琪;;空间锥形螺旋弹性管束换热特性数值分析[J];石油机械;2011年11期

4 李叶;刘圣春;饶志明;杨旭凯;;冰浆储存与融化及流动换热特性研究现状及展望[J];低温与超导;2012年11期

5 韩雅慧;;气体压力对气流冲击平板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2年24期

6 刘东;蒋斌;陈飞;;微方肋冷却系统的换热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2期

7 常海萍,黄太平,陈万兵;涡轮叶片与轮盘间枞树型榫头间隙中的流动与换热特性试验研究[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1995年01期

8 杜东兴,李志信,过增元,岳敏;微细光滑管内可压缩流动换热特性的数值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11期

9 庄正宁,唐桂华,朱长新;不凝气体存在时水平管束冷凝换热特性的试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7期

10 翁锦萍,魏琪,吴志刚;两相闭式热虹吸管换热特性的数值模拟[J];节能技术;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志锐;刘松龄;张玉金;许都纯;游绍坤;杨林;;涡轮叶栅端壁区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试验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李汶蔚;孙立成;李勇;;竖直管内蒸汽冷凝强化换热特性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3 徐绍琨;陈宝明;汲水;;小尺度流道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A];山东省暖通空调制冷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圆圆;姬长发;毋震;;酒窝板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中国西部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翔超;丁国良;胡海涛;高屹峰;;R410A—油混合物在5mm光管内冷凝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家琛;巨永林;;低温绝热管内液氮两相流动换热特性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张宗卫;朱惠人;赵曙;郭涛;;射流、旋流、出流共同作用下矩形通道换热特性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宁静红;刘圣春;彭苗;李惠宇;;R290管内凝结换热特性与凝结机制分析[A];第十届海峡两岸冷冻空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雷菲宁;徐小炜;苏亚欣;;结构参数对内置式PV-Trombe墙内换热特性影响[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侯亚丽;汪建文;;微管道内壁面平均温度的实验测量[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双;数据中心用泵驱动两相冷却回路换热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2 郭聪;被动式冷却系统中的流动冷凝及其对系统换热特性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路广遥;管束通道内单相及两相沸腾换热特性及流动特性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庄兆意;直接式原生污水源热泵系统的防堵技术及换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杜东兴;可压缩性及粗糙度对微细管内流动及换热特性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0年

6 熊钧;HCFC123高温工况下水平管外冷凝换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刘东;高热流密度微结构散热器换热特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陈华军;旋转曲线管道内流动结构与换热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孙多斌;供暖空调管网流体输配与换热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赵曙;旋转状态下回转通道内部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俊雄;流场涡旋核心分布对双工质冷却带肋通道换热特性的影响[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2 何院;旋转条件下典型形状孔结构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3 梁逸敏;真空锅炉管束冷凝换热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史学捷;对转涡轮盘腔内的流动和换热特性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6年

5 徐世杰;大气压强对舱内空气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赵明明;热泵冷热源污水的换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缪国君;狭小受限曲面空间内冲击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8 祁成武;多孔扁管内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9 孙启超;层板结构内部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10 阎畅;带出流及横流通道内斜冲击换热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79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379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8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