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小翼和三角形小翼纵向涡发生器流动换热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矩形小翼和三角形小翼纵向涡发生器流动换热的研究 出处:《热能动力工程》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SIMPLE算法及k-ε湍流模型对加装矩形小翼和三角型小翼(攻角为45°、60°)的单H形翅片的换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雷诺数相同时,随着攻角的增大,加装矩形小翼的单H形翅片的进出口温差、压力损失、努赛尔数、欧拉数、换热因子和综合性能评价标准JF的值都比加装三角形小翼要大。由于纵向涡发生器的存在,使得管后回流区和纵向涡发生器附近的湍动能增大,从而导致这些区域内的温度升高,沿着径向方向,湍动能大致呈"M"形分布,温度大致呈"W"形分布。
[Abstract]:Using SIMPLE algorithm and k- 蔚 turbulence model, rectangular wings and triangular wings are added (attack angle is 45 掳).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let and outle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pressure loss of single-H-shaped fin with rectangular wing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ngle of attack when Reynolds number is the same. The values of Nusselle number, Euler number, heat transfer factor and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tandard JF are all larger than that of triangular-shaped wing,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longitudinal vortex generator.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near the backflow region and the longitudinal vortex generator increases, which leads to the temperature rising in these regions.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is approximately "M" and the temperature is "W".
【作者单位】: 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南昌航空大学飞行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66006;51266013)
【分类号】:TK124
【正文快照】: 引言纵向涡发生器通过改变二次流的分布能够以较小的阻力代价强化换热[1-2];文献[3]对渐缩式纵向涡发生器与椭圆支柱共同作用下矩形通道内的流动换热性能进行了研究,与渐缩式纵向涡发生器、渐扩式纵向涡发生器和光通道的流动换热性能进行了对比;文献[4]详细分析和研究了三角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吕静,马济成,杜雅萍;纵向涡旋发生元LVG强化换热的实验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齐承英;闵春华;;纵向涡发生器强化传热研究进展与展望[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2 闻洁;于兆吉;吴宏;;竖直平板自然对流强化换热的实验[J];航空动力学报;2008年03期
3 杨泽亮,罗福生,栗艳,杨承;管内纵向涡强化换热的阻力特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8期
4 杨泽亮;吴欣颖;;纵向涡强化竖直平板自然对流换热的数值模拟[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2期
5 杨泽亮;吴欣颖;;矩形管内纵向涡强化传热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06年03期
6 温小飞;;纵向涡强化传热及其研究[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志锋;在管内核心区插入多孔介质实现强化传热的实验与数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何光文;板式换热器结构参数优化及其传热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郑慧凡;设置开孔折流板通道内的换热及流动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3 贾蓉;带三角翼的矩形翅片间空气流动特性试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4 冯知正;平直与柱面翼涡发生器冲孔强化换热特性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5 唐鹤文;螺旋曲面肋板式换热器的强化传热及结构优化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6 王翠芳;组合涡发生器在螺旋板式换热器上的强化传热及其结构优化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7 苟秋平;复合翅片传热与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2年
8 申耀阳;一种矩形通道内纵向涡强化传热元件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空客A320鲨鳍小翼成功获欧洲航空安全局适航认证[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3年01期
2 汪子兴,吴根兴;小翼对旋转体大仰角时的空间涡的影响[J];空气动力学学报;1985年01期
3 徐新,赵选民,周喜军,王世安;基于正交设计的某型飞机翼尖小翼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04年04期
4 许成杰;杨旭东;朱敏;;临近空间桨梢小翼螺旋桨布局气动增效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11年05期
5 徐;;中国首架鲨鳍小翼空客A320飞机交付东航[J];中国民用航空;2013年06期
6 陈睿;;波音737-700/-800飞机翼尖小翼改装的工艺技术[J];航空维修与工程;2008年06期
7 蒋健;;浅析翼尖小翼的利与弊[J];江苏航空;2012年01期
8 ;俄罗斯航空公司接收其首架鲨鳍小翼空客A320[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4年02期
9 刘小雷;施卫平;李颂;;翼尖小翼减阻特性模拟研究[J];工程与试验;2010年01期
10 杨洋;刘学强;覃宁;;基于伴随算子的翼尖小翼优化设计[J];航空计算技术;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祥;陈德华;吴文华;;大展弦比飞机小翼增升减阻的可行性研究[A];四川省力学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霍幸莉;;固定小翼颤振激励系统激励力建模研究[A];第十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王运涛;;民机全机(小翼)/四发N-S方程数值模拟[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霍幸莉;周友明;李勤红;;固定小翼系统激励力特性颤振试飞验证[A];第十一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霍应元;谢怀强;;翼稍小翼对机翼颤振特性的影响分析[A];第十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束洪福;国产首架鲨鳍小翼空客A320飞机交付[N];科技日报;2013年
2 薛飞;美航接收首架A320系列飞机[N];中国航空报;2013年
3 记者 李超;芬兰航空接收首架鲨鳍小翼A321[N];中国航空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陈月飞 孙蕾 李源 邵生余;只要有孝心,这样的感恩并不苍白[N];新华日报;2011年
5 记者 郭瑛 通讯员 葛汝峰 李杨;南航40架波音737飞机将全部加装翼尖小翼[N];中国民航报;2012年
6 王元元 杨敏;市场竞争 始自翼梢[N];中国航空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韩少冰;压气机平面叶栅加装叶尖小翼的数值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2 刘小雷;翼尖小翼减阻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汪亚敏;后缘小翼智能旋翼的仿真与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范明贤;后缘小翼智能旋翼振动主动控制优化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5 庞萌萌;纵向涡发生器强化传热的相变特朗伯墙系统热特性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18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418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