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温度和密度对柴油喷雾特性影响灵敏度分析
本文关键词: 柴油喷雾特性 背景温度 背景密度 纹影 定容装置 灵敏度分析 出处:《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6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优化发动机缸内喷油时刻背景温度和密度,以改善喷雾特性、提高功率,通过高速摄影直拍和纹影技术,利用自编图像处理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引入灵敏度概念,研究了背景温度和密度对柴油喷雾特性影响灵敏性。试验发现:在背景温度304~770 K,密度13~26 kg/m~3范围内,背景温度对气相体积百分比的灵敏度远大于密度对气相体积百分比的灵敏度,在770 K、26 kg/m~3时,大约是密度的10倍;而密度对喷雾平均空燃比的灵敏度略大于温度对喷雾平均空燃比的灵敏度,在770 K、26 kg/m~3时,大约是温度的1.18倍。将此规律应用于发动机某工况仿真计算,微调喷油初始时刻背景温度和密度(3.5%以内变动),功率可提高2.8%。
[Abstract]: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background temperature and density of the fuel injection time in the cylinder to improve the spray characteristics and increase the power, the data were processed by the self-made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through the techniques of high speed photography and speckle photography. Sensitivity concept was introduced to study the sensitivity of background temperature and density on diesel spray characteristic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ckground temperature was 304 ~ 770K and the density was 13 ~ 26 kg/m~3. The sensitivity of background temperature to gas phase volume percentage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density to gas phase volume percentage. The sensitivity of density to the average air-fuel ratio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emperature to the average air-fuel ratio of the spray, an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density to the average air-fuel ratio is between 270kg / m ~ 3:00. This rule is applied to the simulation calculation of engine working condition. The background temperature and density of the fuel injection are changed within 3.5% at the initial time of fine tuning, and the power can be increased by 2.8%.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基金】:装备预研项目(104010204)
【分类号】:TK401
【正文快照】: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3.1390.u.20160527.1354.006.html改善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排放污染是内燃机燃烧技术必须面临的两大挑战[1-3]。而燃料的雾化过程及结果直接影响到燃料的燃烧及排放等特性[4]。高温高压背景环境中的喷雾特性研究包含油束破碎、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万华,史绍熙,赵奎翰,王辉,王金华;受限条件下燃油喷雾特性的实验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1991年S1期
2 孙勇,帅石金,王建昕,首藤登志夫;汽油缸内喷射喷雾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J];内燃机学报;2002年03期
3 田维;;轨压对喷雾特性的影响[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4 思源;;燃料喷雾特性测定系统[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9年01期
5 王新雷,何文华,徐航,朱崇基;采用激光全息技术对电控多点汽油喷嘴喷雾特性的实验研究[J];内燃机工程;1994年03期
6 张俊强,小保方富夫,志贺圣一,黄佐华,蒋德明;溶有甲烷煤油的稳态喷雾特性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黎苏;;柴油机喷雾特性的研究情况综述[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8 李云清,关大友,铃木胜义,李云中;柴油机静态喷雾特性的实验研究[J];汽车工程;2003年04期
9 文华,刘永长,魏明锐,张煜盛;二甲醚和柴油喷雾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J];内燃机学报;2003年04期
10 吴健;徐斌;马志豪;李萌;王明远;;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特性的试验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靳星;文光华;唐萍;齐彦峰;;连铸二冷喷嘴喷雾特性测试系统开发[A];2006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田;复合激光诱导荧光定量标定技术及其对柴油喷雾特性研究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8年
2 颜学升;柴油机喷嘴结构对喷雾特性的影响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3 赵娜;液体工质在小尺度空间喷雾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启慧;基于FLUENT的柴油机喷雾特性的数值模拟与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黄英铭;重柴油喷雾特性多维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胡艳;乙醇缸内喷雾特性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培红;共轨条件下系统参数对喷雾特性的影响[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5 王丽娜;定容室内掺水乳化柴油喷雾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张弘;闪急沸腾喷雾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穆文乐;内混式空气助力喷嘴喷雾特性的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8 刘松;高压共轨条件下含氧混合柴油喷雾特性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9 郭川;不同燃料的喷雾特性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
10 朱斌;油醇混合燃料喷雾特性研究及喷嘴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67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467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