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关于汽轮机内湿蒸汽两相凝结流动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1-27 06:30

  本文关键词: 湿蒸汽 两相流 自发凝结 透平 出处:《热能动力工程》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汽轮机内的湿蒸汽非平衡凝结流动会导致机组效率降低和叶片水蚀损坏。由于两相流动远比单相流动复杂,通过实验难以测量其凝结特性。对此,通过分析国内外湿蒸汽两相流理论和实验研究现状,总结了现有的3种研究方法,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两相流凝结机理及其求解方法,阐述了几种湿蒸汽测量方法优点及不足之处。分析指出:凝结相变过程十分复杂,传热传质在微米级水平发生,因此,有必要发展一种考虑两相间耦合的凝结模型。结合两相流数值研究的现状,对汽轮机两相流数值的求解方法进行阐述。湿蒸汽两相流研究为汽轮机通流部分设计和改造提供了理论参考。
[Abstract]:The non-equilibrium condensation flow of wet steam in steam turbine will lead to the reduction of unit efficiency and water erosion damage of blade. Because the two-phase flow is much more complicated than single-phase flow, it is difficult to measure its condensation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experim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status of wet steam two-phase flow at home and abroad, three existing research method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pointed out, and the condensation mechanism of two-phase flow and its solution are discuss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everal wet steam measurement methods are describ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ondensation phase transition process is very complex and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ccurs at the micron level.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condensation model consider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two phases. The method of solving the numerical value of steam turbine two-phase flow is expounded. The study of wet steam two-phase flow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urbine flow passage.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606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5MS107)
【分类号】:TK261
【正文快照】: 引言汽轮机通流部分在长期水蚀作用下,出现流动效率降低,机组经济性变差等问题。叶片长期工作在湿蒸汽工况下,还可能出现断裂,导致严重的事故[1]。1910年,Baumann提出:1%的湿度增加导致1%的效率下降[2]。目前,1 000 MW机组低压缸在THA(热耗率验收)工况下的效率可达93%左右,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亮;程代京;丰镇平;李国君;;汽轮机湿蒸汽级中凝结流动的三维数值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04期

2 李群林;刘波峰;肖湘;;使用照相法测量汽轮机湿蒸汽中水滴尺寸的研究[J];中国仪器仪表;2006年12期

3 李亮;李瑜;吴晓明;陈红梅;李国君;丰镇平;江生科;孔祥林;孙奇;钟刚云;巫志华;吴其林;王建录;王为民;;汽轮机中湿蒸汽两相凝结流动研究[J];热力透平;2008年04期

4 宁廷保;蔡小舒;尚志涛;吴广臣;宋延勇;;一种新型汽轮机湿蒸汽测量探针系统[J];热力发电;2008年07期

5 徐峰;蔡小舒;苏明旭;任宽芳;Jean Marc Dorey;;光谱消光法测量高压湿蒸汽的研究[J];动力工程;2009年03期

6 安连锁;王智;韩中合;;汽轮机叶栅内湿蒸汽两相凝结流动的数值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7 张晶晶;王镇宇;蔡小舒;戴韧;牛凤仙;;湿蒸汽联合探针的风洞标定和数值模拟的比较[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6期

8 朱晓峰;林智荣;袁新;;透平级中湿蒸汽均/异质凝结流动的数值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9 刘建成;用潜望镜和湿蒸汽测针观测汽轮机低压区的湿蒸汽流动[J];力学与实践;1983年04期

10 孙弼;;西安交大对湿蒸汽两相流科研的概况[J];汽轮机技术;198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逢诗燕;王建国;徐志名;杨善让;;流动湿蒸汽湿度的双区加热法测量及其数采系统[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李亮;李瑜;吴晓明;陈红梅;李国君;丰镇平;江生科;孔祥林;孙奇;钟刚云;巫志华;吴其林;王建录;王为民;;汽轮机中湿蒸汽两相凝结流动研究[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宋延勇;苏明旭;蔡小舒;;用于湿蒸汽在线测量的软件系统设计[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万里;湿蒸汽条件下的冲蚀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王智;汽轮机内湿蒸汽两相凝结流动的数值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0年

3 张冬阳;非平衡态湿蒸汽流动快速准确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娜;汽轮机末级叶栅湿蒸汽非平衡凝结流动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夏永军;湿蒸汽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与测量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3 王智;自发凝结湿蒸汽两相流动数值模拟[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4 陈柏旺;汽轮机内湿蒸汽两相非平衡凝结流动的数值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5 陆曙光;基于FLUENT的动力机械三维流场模拟及结构改进[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孙兰昕;汽轮机除湿级内两相流动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王建;湿蒸汽环境下多相冲蚀磨损试验平台及材料形变的数值模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8 张峰;汽轮机末级蒸汽凝结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9 张威;具有除湿槽的透平级湿蒸汽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韩飞;汽轮机排汽湿度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67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467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a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