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混合型前缘掠对离心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2-10 06:56

  本文关键词: 跨音速离心压气机 前缘混合掠 激波 低能流团 二次流 出处:《内燃机学报》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带有叶片前缘混合掠的跨音速离心压气机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前缘混合前掠能够有效提高压气机流通能力,拓展失速裕度,推迟压气机失稳,使压气机工作裕度得到明显提升,而叶片前缘混合后掠则减少失速裕度,使压气机工作裕度下降,易发生失稳;叶片前缘混合前掠可以有效减弱叶轮通道内部激波强度,而前缘混合后掠会使通道内激波强度增强,造成一定的激波损失;虽然二者均可以改善通道下游分流叶片两侧低能流团的分布情况,但叶片前缘混合前掠改善作用更好;叶片前缘混合掠对压气机内部二次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叶片前缘附近,对叶轮出口附近二次流影响不大.通过对不同前缘混合掠结果对比分析,叶片前缘混合前掠在提高压气机流通能力、工作裕度以及改善内部气流流动情况具有明显的优势.
[Abstract]: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flow field of a transonic centrifugal compressor with blade leading edge mixing sweep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lade leading edge mixing forward sweep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mpressor flow capacity, expand the stall margin, and delay the compressor instability. The compressor working margin is improved obviously, while the stall margin is reduced, the compressor working margin is decreased, and the blade front edge mixing forward sweep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tensity of shock wave in the impeller passage, so that the compressor working margin is decreased and the compressor work margin is easy to lose stability, and the blade front edge mixing forward sweep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tensity of shock wave in the impeller passage. Although both of them can improv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ow energy flow on both sides of the downstream shunt blade, the forward mixing of the front edge of the blade is better. The influence of blade leading edge mixing sweep on the secondary flow in the compressor is mainly near the blade front edge, but i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secondary flow near the impeller outlet. Blade leading edge mixing forward sweep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increasing compressor flow capacity, working margin and improving internal airflow.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KF12011)
【分类号】:TK4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鑫圭;;高进口轮毂比离心压气机的设计[J];汽轮机技术;1982年02期

2 U. Haupt;M. Rautenberg;宋彪斌;;用数据遥测的高负荷离心式压气机叶轮叶片的振动试验[J];柴油机;1979年03期

3 陈林根;离心压气机级效率优化[J];汽轮机技术;1991年03期

4 郑新前;张扬军;郭宫达;张继忠;;车用跨声速离心压气机设计[J];航空动力学报;2008年10期

5 祁明旭;原野;马朝臣;;离心压气机非定常流动频域特性[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9期

6 杜建一,祁志国,赵晓路,徐建中;高比转速离心压气机模型级叶轮内部三维流场分析与改进[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3期

7 赵哓路,肖翔;使用确定应力模型研究离心压气机叶片相互作用[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年04期

8 郑新前;张扬军;郭宫达;张俊跃;杨名洋;;跨声速离心压气机机匣处理扩稳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12期

9 李雪松,杜建一,祁志国,赵晓路,徐建中;两个高比转速离心压气机模型级的设计分析[J];流体机械;2005年05期

10 李书奇;张俊跃;;跨音速离心压气机级间静压测量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世勋;双级离心压气机气动分析与优化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

2 杨名洋;内燃机高压比离心压气机扩稳非对称流动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云飞;雷诺数对离心压气机性能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刘海清;离心压气机扩稳实验及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3 刘寅晟;微型燃机双级离心压气机气动性能分析与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4 吴刚;离心压气机高原适应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钟榈;带级间冷却的高效两级离心压气机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6 海洋;WD095微型燃机离心压气机通流结构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新年;离心压气机湿压缩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99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499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2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