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W法测量33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火焰温度及辐射率
本文选题:快速寻峰法 + 火焰温度 ; 参考:《动力工程学报》2016年02期
【摘要】:基于快速寻峰法(Fast Searching Peak Wavelength,FPW)原理,研制了水冷光纤探针,对某台33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稀相区不同高度位置的火焰温度及辐射率进行了测量,并采用FPW法处理测量数据,得到了不同测量位置的火焰温度和辐射率.结果表明:在FPW法测量中,可以用煤粉燃烧火焰温度模型,所得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火焰温度的最大偏差小于6%;火焰温度和辐射率随炉膛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与煤粉锅炉相比,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火焰温度低,辐射率高,辐射换热能力强.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Fast Searching Peak wavelength (FPW), a water-cooled fiber probe has been developed. The flam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of a 330MW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at different height positions in the rare-phase region have been measured, and the measured data have been processed by FPW method.The flam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at different positions were obta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deviation of flame temperature of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is less than 6, the flam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furnace height, and compared with pulverized coal boiler, the flame temperature model of pulverized coal combustion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flame temperature of CFB boiler by FPW method.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has low flame temperature, high emissivity and strong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ability.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颗粒与两相流测量研究所;上海市动力工程多相流动与传热重点实验室;
【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资助项目(13DZ22609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设备专项资助项目(51327803)
【分类号】:TK229.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洁;采用优化算法分析燃烧火焰辐射光谱求取火焰温度[J];热能动力工程;2000年03期
2 庄磊;杨臧健;孙志友;汪金辉;陆守香;;基于谱色测温的航空煤油池火焰温度分布实验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09年02期
3 王秋红;孙金华;周琪;徐耀;朱红亚;张英;;锆粉空气预混物多管喷射燃烧的火焰温度特征[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2年05期
4 顾传馨;梁智坤;梅国栋;;应用辐射—吸收法测量火焰温度的红外两波长辐射计[J];自动化仪表;1981年06期
5 程晓舫;;柴油机火焰温度多色测试原理和技术[J];内燃机工程;1992年02期
6 李疏芬,赵波,陈振鹏;全息法测量火焰温度探讨[J];固体火箭技术;1998年01期
7 程智海;蔡小舒;;应用原子特征发射谱线法测量煤粉火焰温度[J];动力工程;2007年06期
8 毛功平;王忠;倪培永;李铭迪;陈林;;大气环境下生物柴油燃烧火焰温度的试验研究[J];车用发动机;2010年06期
9 S.A.Baturin,V.N.Lozkin,E.Kaiser,叶慧英;高速柴油机气缸内火焰温度的实验与测定[J];车用发动机;1979年03期
10 杨本洛 ,李德桃;“理论燃烧温度”和“理论火焰温度”析[J];江苏工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谈龙妹;吴京峰;丁德武;邹兵;马明;李明哲;;汽油火焰释放温度的实验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文 编译;氧气助燃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加热和退火工艺中的应用[N];中国冶金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方卓毅;基于辐射吸收的火焰温度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测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孙亦鹏;基于多光谱分析的火焰温度及烟黑浓度分布检测[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周洁;基于光学波动法和相关原理的颗粒测量及多波长火焰温度分析[D];浙江大学;2001年
4 闫伟杰;基于光谱分析和图像处理的火焰温度及辐射特性检测[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琴;炉内火焰温度分析系统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王延蕾;基于数据采集卡的火焰温度快速测量装置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冯玉霄;乙烯—空气扩散火焰温度和烟黑浓度的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姜志伟;燃煤锅炉火焰温度及辐射率图像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陈辰;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轴对称乙烯扩散火焰温度及碳黑浓度检测[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伟;脉动燃烧火焰温度时间序列的混沌分析与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7 张亚丽;紫外吸收光谱法测量CH_4/O_2/N_2火焰温度及OH基浓度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8 刘晓会;激光干涉法测量火焰温度[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赵卫涛;稀氧部分预混/富氧补燃(ODPP/OESC)过程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46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746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