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湿空气透平循环的压缩空气储能热电联供系统热力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04 15:52

  本文选题:压缩空气储能 + 湿空气 ; 参考:《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6年07期


【摘要】:为提高传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CAES)的发电功率和能量利用率,设计了一种热电联供型湿空气透平循环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CAES-HAT),其将水作为压缩过程储热介质、通过合理利用压缩热和排气热量、以湿空气和水为工质分别对外输出电量和热量,同时分析了关键参数对系统燃烧室燃料质量流量、透平功率、供电量、供热量和系统效率的影响,揭示了释能机组进口工质温度随参数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CAES相比,CAES-HAT具有更高的发电功率和效率,在给定系统条件下机组发电功率增加19.17%,达到354.75MW,供热功率达到66.36MW,相同发电量下节省燃料18.17%,系统效率达到58.14%。释能机组的参数对发电功率影响明显,供电量和供热量对水气比变化敏感,该结果可为CAES系统优化提供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ower and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traditional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system (CAES), a heat and electricity combined wet air turbine cycle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system (CAES-HAT) was designed, in which water was used as the heat storage medium in the compression process. Through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compression heat and exhaust heat, the quantity of electricity and heat of wet air and water are outputted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the key parameters for fuel mass flow, turbine power and power supply of the combustor are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heat supply and system efficiency reveals the variation of inlet working fluid temperature with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AES, CAES-HAT has higher generation power and efficiency. Under the given system conditions, the generating power of the unit increases 19.17%, reaching 354.75 MW, the heating power reaches 66.36 MW, the fuel is saved 18.17% and the system efficiency reaches 58.14% under the same generation capacity. The parameters of the unit have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generation power, and the power supply and heat supply are sensitive to the change of the water-gas ratio.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CAES system.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叶轮机械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TK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东伟;;压缩空气储能:比尔·盖茨看好的技术[J];中国产业;2012年12期

2 陈海生;刘金超;郭欢;徐玉杰;谭春青;;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原理[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3年02期

3 余耀;孙华;许俊斌;曹晨霞;林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综述[J];装备机械;2013年01期

4 邓广义;郭祚刚;陈光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及其热力学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3年06期

5 唐晓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现状[J];能源研究与利用;1995年03期

6 李连生;杨启超;赵远扬;;微小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究[J];流体机械;2014年03期

7 陈来军;梅生伟;王俊杰;卢强;;面向智能电网的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技术[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4年06期

8 杨启超;刘广彬;赵远扬;李连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工作特性研究[J];流体机械;2013年10期

9 张远;杨科;李雪梅;徐建中;;基于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的冷热电联产系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年11期

10 刘佳;杨亮;盛勇;岳雷;王艺斐;王亮;陈海生;谭春青;;压缩空气储能的多级填充床蓄热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航工业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 王英杰;话说压缩空气储能[N];中国航空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何英;浅谈压缩空气储能[N];中国能源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王海霞;大规模储能技术新突破[N];中国能源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新敬;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2 张雪辉;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多级向心透平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3 李雪梅;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部件特性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磊;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效率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2 訾星星;液气循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模与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3 王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模与全生命周期3E分析与比较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4 郭欢;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5 年越;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热力性能模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安琪;微小容量压缩空气储能最大效率点跟踪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96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096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3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