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及仿真平台开发
本文关键词:余热锅炉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及仿真平台开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交通大学》 2013年
余热锅炉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及仿真平台开发
王晓瑜
【摘要】:余热锅炉不断地朝大型化方向发展,内部烟气的流动及传热过程十分复杂。针对大型化余热锅炉的设计技术和对大型余热锅炉的运行特性的认识,需要了解和掌握炉内的流动、温度分布等情况,通过传统的测试只能得到有限的数据,因此数值模拟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弥补了传统试验的不足。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准确地掌握余热锅炉内部的流场和温度场等详细信息,要使所设计的炉型结构尽可能地满足要求,有必要详细了解炉内传热、流动以及污染物形成的过程和规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是对上述过程进行研究的有效措施,从最初的炉型的设计到炉型结构的优化,都可以利用CFD软件对其运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进行数值分析及优化,达到提高产汽量,降低烟尘率等目的。 通过研究炉内的流动与传热过程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是能源利用技术创新的工作重点。采用CFD软件建立了余热锅炉的物理模型,对流场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其成本低,并能得到炉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具体信息,为改造及设计余热锅炉的结构形式提供依据。以中国恩菲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的典型炉型为模拟对象。 简要概述了余热锅炉的结构发展形式,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余热锅炉的研究现状及成果,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数值模拟的理论分析,对湍流、导热、对流与辐射传热的计算理论进行了总结,并建立了整体流场温度场数学模型。针对典型余热锅炉结构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建模,采用定壁温边界条件,考察了湍流模型和辐射模型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选用合理的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DO辐射传热模型,对余热锅炉内的流动与传热进行稳态的模拟,得到余热锅炉内部的流场、温度场的详细信息,通过与余热锅炉的热力计算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余热锅炉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同时指出了在实际实验测试中出现的困难,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最后在数值模拟计算的基础上,开发出余热锅炉内部流动与换热的数值仿真平台。仿真平台采用Visual Studio提供的开发环境,应用C#语言开发此平台程序编写,开发应用程序界面。该平台能够近似地仿真各种典型余热锅炉的直观结构、内部的流场和温度场等信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K229.929;TP391.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斌;马启磊;;生物质直燃锅炉高温受热面沉积垢的实验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裘浔隽,杨瑜文,林中达;余热锅炉的动态数学模型及数字仿真[J];动力工程;2002年06期
3 徐玉杰,林汝谋,蔡睿贤;无补燃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性能的简捷估算方法[J];动力工程;2005年03期
4 蔡睿贤,胡自勤;余热锅炉变工况计算[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0年01期
5 胡剑辉,林汝谋,江丽霞;燃气轮机总能系统模拟优化的联立模块算法[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8年03期
6 江丽霞,张娜,蔡睿贤;单压过热蒸汽余热锅炉变工况解析解[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9年04期
7 杨卫宏,蒋绍坚,萧泽强;余热锅炉辐射冷却室三维数值模拟[J];锅炉技术;1999年11期
8 杨震;刘忠楼;郭琴琴;袁益超;;余热锅炉入口烟道数值模拟[J];锅炉技术;2007年03期
9 袁益超;仝庆华;刘聿拯;杨震;郭琴琴;刘忠楼;;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入口烟道结构优化数值模拟研究[J];锅炉技术;2008年01期
10 崔成云;孟晓冬;段跃非;;余热锅炉入口烟道流场优化[J];锅炉制造;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光;宋兴旺;王华;;高温烟气中水滴非等温蒸发的数值模拟研究[J];四川有色金属;2011年01期
2 许建柳;;复合墙体室内温度响应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3 王晓璐;黄大宇;;节能多孔砖墙体热工性能的数值计算及应用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4 周传辉;吴银光;陈华良;;双层皮玻璃幕墙风口的确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5 陈威;张爱国;刘倩;戴青;;含湿多孔介质应用于建筑墙体的制冷性能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6 鲁嘉华;张志英;;地铁岛式站台火灾环境监测与控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马淼;田懋;景何仿;李春光;;天然河道数值模拟中网格生成中插值方法的研究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8 金玲;刘妍华;;CFD在温室室内环境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9 纪献兵;林文贤;刘滔;;数值模拟在建筑一体化太阳房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5年06期
10 孙小花;郭元阳;;基于湿蒸汽理论的锅炉汽包水位分析[J];安装;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希;周健;Jimmy Tsang;潘乐燕;;汽车空调风道设计及验收方法[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韩忠旭;;广义智能控制的内涵及其兼容性[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韩忠旭;;大惯性系统Luenberger函数观测器的鲁棒性[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朱泽磊;韩忠旭;;模拟柔性模糊控制应用在协调控制系统的试验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栾卫涛;李永安;;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阻力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A];2011年全国冷冻冷藏行业与山东制冷空调行业年会暨绿色低碳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蔡明庆;刘学来;李永安;;直埋供热管道固定墩热桥能耗分析及节能措施[A];2011年全国冷冻冷藏行业与山东制冷空调行业年会暨绿色低碳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沣浩;颜亮;冯琛琛;王新轲;;地源热泵岩土热响应测试影响因素分析[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爱强;杨昭;尹海蛟;张娜;;长圆柱形果蔬冷激处理过程传热特性分析[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崔帅;吴学红;苟秋平;吕彦力;朱兴旺;;球突翅片的传热与流动特性及等效热阻数值分析[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苟秋平;吴学红;吕彦力;朱兴旺;;半球突开缝翅片的优化设计及性能评价[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佳;载人潜器阻力性能的数值和试验预报及外形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革;有壁面质量注入通道流体动力学典型问题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王忠义;船用燃气轮机排气引射装置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付强;1000MW核电站离心式上充泵水力设计与结构可靠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左远志;熔融盐高温斜温层混合蓄热的热过程特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建国;电站锅炉煤粉空气富氧直接点火技术的理论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胡军强;气动—柴油混合动力发动机工作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霍玉双;基于力平衡条件下等离子弧焊小孔形状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9 金玉珍;激励喷嘴作用下纱线—气流场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周城;数控机床高速液压动力卡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富强;扁管管壳式换热器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广山;流量周期性变化流场数值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丁铜伟;强内热源多孔介质条通道流动换热实验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钟爽;闭式海洋温差发电系统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苗安立;船用燃蒸联合动力系统的性能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杨文强;孔群喷注噪声理论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吴曙亮;横向来流对等离子点火器点火区域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曹和平;增压锅炉过热器动态性能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杨青松;中小型LNG船C型独立液货舱支座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宗鹏;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液滴撞击固体平壁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永杰 ,高建强 ,曹文亮 ,王兵树;IAPWS-IF97及其基本数学模型[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袁克;;2500t/d水泥窑纯低温余热锅炉的开发[J];节能与环保;2008年01期
3 张兵强;李云;徐志明;;CaCO_3析晶污垢成垢过程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刘凤强,曹家枞,曹双华;楼宇冷热电联供系统成本分摊方法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马进;300MW控制循环汽包锅炉的仿真[J];电力情报;1997年01期
6 郝润田;高建强;刘彦丰;牟效民;王海泉;白涛;;基于B/S模式的汽轮机转子在线监测系统[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7年04期
7 高镗年;;汽鼓锅炉汽温调节动态特性的工程计算方法和模拟[J];南工学报;1965年02期
8 于向军,浦复良,支海坤;锅炉不同动态数学模型的比较[J];东南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9 李天铎,秦瑞平,陈汉荣;670吨/时锅炉全工况数学模型[J];动力工程;1982年01期
10 洪秉钧,胡克定;大容量直流锅炉机理建模和数字仿真[J];动力工程;198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巍;流化床垃圾焚烧积灰特性研究及冷态积灰模拟实验[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顺义;余热锅炉辅助机械的节能[J];冶金能源;1983年02期
2 刘铁云;I/A′S在余热锅炉的应用[J];有色冶金节能;1997年03期
3 黄恩民,金岩,方会斌,刘云;唐钢新建烧结环冷机余热锅炉的研制[J];冶金能源;1999年05期
4 何语平;镇海300MW CC电站的余热锅炉和汽轮机的设计、启动和运行特点[J];燃气轮机技术;2001年01期
5 王四立;影响闪速余热锅炉出口烟气温度因素的探讨[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3年01期
6 许峰;;大型炉排垃圾焚烧余热锅炉的基本结构介绍[J];江西能源;2006年01期
7 蔡睿贤;余热锅炉节点温差及其对联合循环性能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3年03期
8 钟桂龙;;利用有色冶金炉窑排烟的热虹吸管余热锅炉[J];能源研究与利用;1990年02期
9 张树明 ,李海河;烧结砖瓦隧道窑的余热利用[J];中国建材;1991年04期
10 章连平;;泡花碱窑烟气余热利用[J];能源工程;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家甡;;余热锅炉技术进展[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成立四十周年文集[C];2002年
2 丁强;;玻璃厂余热锅炉控制系统的设计[A];全国第五届浮法玻璃及深加工玻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开宁;夏海涛;;某超白玻璃炉窑低温余热发电[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4 周洪明;;转炉余热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钱惠国;苑安民;戚月芳;;传染病医疗废弃物焚烧炉设计[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6 郭琴琴;杨震;刘忠楼;;石洞口燃机电厂配V94.3A型燃机的余热锅炉设计[A];第八届锅炉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孙惠山;;余热锅炉技术改造[A];山东省暖通空调制冷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志林;贺前荣;;湘维有限公司密闭电石炉的烟气净化及热能利用[A];第十届全国电除尘、第二届脱硫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高飞;;余热锅炉非金属膨胀节泄漏治理和使用寿命的研究[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10 刘建军;;热媒余热锅炉替代燃油锅炉的改造实践[A];2009(重庆)中西部第二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旻;[N];芜湖日报;2010年
2 杨莉;[N];中国船舶报;2009年
3 记者 夏元 实习生 杨致阳 王聿;[N];重庆日报;2009年
4 王永胜;[N];中国建材报;2011年
5 见习记者 施浩;[N];上海证券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贾晓静;[N];中国冶金报;2009年
7 黄磊 黄建明 柳传全;[N];三明日报;2010年
8 张锡强 徐建炎;[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9 姜佩峰;[N];中国石油报;2004年
10 董茂林 侯祥松 孙明庆;[N];中国冶金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曹小玲;基于水位晃荡的余热锅炉汽包水位动态仿真建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2 赵斌;烧结余热能高效发电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3 和彬彬;以微型燃气轮机为核心的先进能量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4 姚华;伴生气联合循环系统全局能量优化与(火用)评价[D];浙江大学;2013年
5 周贤;联合循环电站改造为IGCC和甲醇联产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6 迟金玲;IGCC电站二氧化碳捕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东;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优化设计及动态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杨志;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特性分析及数学建模[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吴相科;化纤企业废水焚烧炉余热锅炉设计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晓瑜;余热锅炉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及仿真平台开发[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刘迎光;立式自然循环余热锅炉水动力循环特性计算及数值模拟[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3年
6 艾博;增压锅炉用余热锅炉热力性能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1年
7 李红梅;翅片管余热锅炉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1年
8 苗安立;船用燃蒸联合动力系统的性能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朱驾;单压余热锅炉的热力学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秦志红;楼宇冷热电联供系统中余热锅炉的参数优化研究[D];东华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余热锅炉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及仿真平台开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8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4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