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蒸发冷却板式换热器(火用)效率评价及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0 18:08
本文关键词:间接蒸发冷却板式换热器(火用)效率评价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蒸发冷却技术的分类和基本原理,着重介绍了直接蒸发冷却和间接蒸发冷却,总结了蒸发冷却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现状。基于已有的蒸发冷却过程的(火用)分析研究,对板式间接蒸发冷却换热设备进行烟效率评价分析。板式换热器是间接蒸发冷却中的重要设备,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一叉流间接蒸发冷却板式换热器。采用有限差分计算方法对影响换热器uQ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模拟研究和评价分析。 文章详细介绍了(火用)分析基本理论和(火用)的计算方法,以及湿空气(火用)的计算公式,分析了蒸发冷却过程中(火用)的转化关系,并简单讨论了(火用)分析的发展方向。对六种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中传热传质理论数学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得出换热器通道内传热传质的控制方程。对该控制方程除进行了常规计算外,还将温度、流速、换热器的结构参数如板间距以及壁面润湿率等影响因素考虑在模型中,使其可以进行多因素计算分析,为换热器(火用)效率和(火用)效比的评价分析提供基础。总结了各种换热器性能评价方法,讨论了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的(火用)效率分析计算方法。分别对间接式和回热式蒸发冷却换热器提出了(火用)效率和(火用)效比的具体计算方法,从而对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内各主要性能参数和结构参数对(火用)效率或(火用)效比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对间接式和回热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其变化规律,为实际换热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间接蒸发冷却 烟分析 烟效率 烟效比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K172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符号注释表9-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引言10
- 1.2 蒸发冷却技术的分类及基本原理10-13
- 1.2.1 直接蒸发冷却11-12
- 1.2.2 间接蒸发冷却12-13
- 1.3 蒸发冷却技术的应用现状13-16
- 1.4 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的研究历史与现状16-18
- 1.5 叉流间接蒸发冷却板式换热器(火用)效率分析研究的目的意义18-19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19-20
- 第二章 湿空气(火用)分析的基本理论及方法20-30
- 2.1 (火用)概念的提出20-21
- 2.2 (火用)分析计算方法21-24
- 2.3 湿空气的(火用)24-26
- 2.4 蒸发冷却过程中(火用)的转化关系26-27
- 2.5 (火用)分析的发展方向27-29
- 2.5.1 (火用)经济分析27-28
- 2.5.2 环境(火用)经济分析28-29
- 2.6 小结29-30
- 第三章 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理论模型及换热效果分析30-51
- 3.1 引言30-31
- 3.2 数学模型31-39
- 3.2.1 Maclaine-cross和Banks模型32-33
- 3.2.2 Kettleborough和Hsieh模型33-34
- 3.2.3 Stoitchov和Dimitrov模型34-35
- 3.2.4 Erens和Dreyer模型35-37
- 3.2.5 陈沛霖模型37
- 3.2.6 郭新川模型37-39
- 3.2.7 本文控制方程39
- 3.3 计算区域与控制方程的离散化39-42
- 3.5.1 计算区域的离散39-40
- 3.5.2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40-42
- 3.4 数值解的基本任务与步骤42-44
- 3.5 计算结果及分析44-50
- 3.6 结论50-51
- 第四章 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火用)效率评价分析51-71
- 4.1 引言51
- 4.2 换热器性能评价方法现状51-54
- 4.3 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的(火用)效率分析54-66
- 4.3.1 空气通道中压降的计算方法54-55
- 4.3.2 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的(火用)效率计算方法55-56
- 4.3.3 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火用)效率结果分析56-59
- 4.3.4 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火用)效比结果分析59-62
- 4.3.5 回热式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火用)效比结果分析62-66
- 4.4 二次空气为室外空气时IEC和RIEC(火用)效比的比较分析66-69
- 4.5 小结69-71
- 结论与展望71-73
- 参考文献73-77
- 致谢77-78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俊萍;黄翔;宣永梅;;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
本文编号:258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58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