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微牛级推力测量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03:09
【摘要】: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微纳卫星掀起了近年来国际上微小卫星研究的热潮后,人类对冷气推进、微型电阻推进、电喷雾推进以及微脉冲等离子推进等微型推进器的研究兴趣越来越浓厚,对用于测试微推进器性能的推力测量技术的研究路径越来越深入。本论文以推力测量技术为研究背景,自主设计、研发了一套完整的微推力测量实验平台,主要包括:平衡补偿弱力产生及标定装置、扭秤水平扭摆装置、角位移测量装置和推力补偿装置。平衡补偿弱力产生及标定装置为测量系统提供精确的电磁标定力;扭秤水平扭摆装置、角位移测量装置和推力补偿装置三者构成一个闭环系统,由角位移测量装置中的PSD探测器将扭秤水平扭摆装置中的平衡支架的位置信号反馈给推力补偿装置中的PID控制电路,继而控制平衡支架的运动状态,使得电磁产生装置产生电磁力,补偿微推力器产生的推力,通过测得电流来计算推力器产生推力的大小,从而完成推力测量工作。所研制的“C型磁体+PCB板线圈”的电磁产生装置提供的标定范围为5.2μN~5.78mN,对应的线圈电流范围为0.1~100mA,力与电流的线性拟合决定系数为0.9999。所研制的PID控制器的输出电流范围为-107.2mA~107.8mA,对系统产生的最小推力补偿残差±0.37μN,最大推力补偿残差±0.52μN。所研制的微推力测量系统的测量范围为0.05μN~5.78mN,测量灵敏度为57.8μN/mA,分辨力为0.05μN;76.6μN时,相对误差为0.8%;118.62μN时,相对误差为3.18%;592.71μN时,相对误差3.70%;1054.20μN时,相对误差为4.27%。完成了VAT平均推力的测量工作,经系统测量结果如下:在10Hz、20Hz、30Hz、40Hz和50Hz下产生的平均推力分别为112.1μN、216.3μN、332.6μN、463.6μN和574.9μN;对应产生的元冲量分别为11.21μN?s/c、10.85μN?s/c、11.08μN?s/c、11.59μN?s/c和11.50μN?s/c。本论文还对线圈和磁体相对位置变化以及推进器自重变化对实验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方法和研究方案,为后续实验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图文】:

微牛级推力测量技术研究


天平结构型

微牛级推力测量技术研究


扭摆结构型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V4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华东;金迪;左子瑾;;基于温度模型的10N推力器点火异常发现方法[J];航天器工程;2019年01期

2 耿金越;熊子昌;龙军;沈岩;刘旭辉;陈君;;微阴极电弧推力器研究进展[J];深空探测学报;2017年03期

3 李腾;方蜀州;刘旭辉;马红鹏;汤旭;赵婷;;微型固体推力器瞬态工作过程数值模拟[J];固体火箭技术;2013年05期

4 刘旭辉;陈君;魏延明;汪旭东;;固体微型推力器应用设计[J];航天器工程;2012年06期

5 郝刚涛;高永明;杜小平;牛亚峰;;基于气浮台的空间机器人姿控推力器构型设计与仿真[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林波;武云丽;;一类卫星推力器布局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0年04期

7 周凯;汤国建;施蕾;;交会推力器配置优化研究[J];航天控制;2009年03期

8 洪延姬;王广宇;窦志国;;激光烧蚀微推力器研究进展[J];航空学报;2009年09期

9 黄良甫;电推力器的比冲及其选取[J];真空与低温;2004年01期

10 马立志,沈瑞琪,叶迎华;国外几种新型微化学推力器[J];上海航天;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凯;孙强强;刘辉;于达仁;;基于会切场推力器的无拖曳控制系统建模[A];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八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电推进技术[C];2017年

2 叶继飞;洪延姬;李南雷;周伟静;;激光烧蚀微推力器及其性能测试[A];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八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特种推进及新型推进技术[C];2017年

3 周念东;夏广庆;吴秋云;温正;;惯性静电约束推力器研究进展[A];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八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特种推进及新型推进技术[C];2017年

4 蔡建;胡晓军;李龙;彭杰;;推力器结构和环境气压对烧蚀模式激光推进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陈茂林;毛根旺;杨涓;;电推力器羽流对航天器通讯的影响效应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6 王飞;周前红;郭少锋;韩先伟;谭畅;林榕;刘世贵;蒋建;魏建国;余虔;;电弧推力器流场和传热的数值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7 李龙;胡晓军;唐志平;;几何构型对“烧蚀模式”激光推力器推进性能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于达仁;刘辉;马成毓;赵隐剑;;多级会切磁场等离子体推力器加速机制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9 夏永泉;王禹慧;杨柳莹;;卫星推力器布局设计方法探索[A];第十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10 辛优美;;推力器偏差情况下的安全绕飞控制[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常飞;太空加油只为空间站“永葆青春”[N];中国航天报;2017年

2 陈国英;为长寿命大型通信卫星打造新型推力器[N];中国航天报;2006年

3 章邦鼎;电推力器——人类进军深空的利器[N];四川科技报;2015年

4 李宇飞;小卫星:小天地引发创新大视野[N];中国航天报;2018年

5 杨冰 姜宁 本报记者 于莘明;风险在紧急“切换”中排除[N];科技日报;2009年

6 湖北省房县水利水电局 张启龙;小水电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力器[N];人民长江报;2007年

7 刘培香 商艳凯 本报记者 衣春翔;哈工大科研:N个“世界第一”[N];黑龙江日报;2019年

8 张梦然;“微推力”卫星携0.1升燃料便可抵达月球[N];科技日报;2012年

9 刘航波 李小飞;躲过了初一还有十五 韩国卫星或将撞上太空垃圾[N];中国航天报;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宝玉;高效率太阳能热推力器一体化设计与性能分析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李腾;微型固体推力器工作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张志远;稳态等离子体推力器三维羽流流场及其污染效应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丁永杰;稳态等离子体推力器模化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蔡建;激光微推进的原理和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段君毅;场致发射电推力器工作性能及其发射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段晨阳;冗余配置航天器推力动态分配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谢泽华;固体烧蚀型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工作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张代贤;激光支持的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理论、实验与仿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成玉国;感应式等离子体推力器中螺旋波放电与电磁加速数值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雄;微牛级推力测量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曾庆德;冷气微推力器测试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3 曾明;微牛级会切场等离子体推力器设计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周念东;惯性静电约束推力器设计与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5 王飞;平板式微推力器结构设计及药剂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6 王洋;小功率电弧推力器的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7年

7 于海旭;固体微推力器内流场一体化仿真[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8 王峰;固体氮气微推力器的集成设计与关键元器件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9 张代贤;大气吸光船推力器工作特性数值计算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邹存祚;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推力器电磁仿真与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05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605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4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