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液态R134a工质热能-压力波转换及其对传热影响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01:03
【摘要】:近年,本课题组发现在一定热力学状态下,液态工质将吸收的热量转换为压力波,称为热压转换效应现象,提出“基于热压转换效应的强化传热技术”。热压转换效应本质上是利用工质的内能与机械功耦合作用,达到高强度传热的目的。然而,热压转换效应的机理尚未完全揭示,未能实现热压转换效应的定量描述。本文首先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分析热压转换过程的影响因素并计算出理论转化效率;接着提出压力波热压转换效应强化传热模型,通过理论推导验证内能向压力波的转换过程;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热压转换效应对强化热量传递的影响及规律。由于现有文献在温度293K~313K、压强1.1MPa~1.5MPa范围内的R134a工质无相关热物性参数的方程,需进行精确的拟合计算。首先通过结构加和法和Chueh-Prausnitz压缩液体方程得到液态R134a密度关于温度和压强的拟合方程,进而得到等温压缩系数以及等膨胀系数的拟合方程;接着通过焓的方程得到比热容的拟合方程。以此,为后续理论推导奠定基础。在压缩流体R134a中,流体的密度变化引起流体压力的变化,从而产生压力波。本文通过对能量项泰勒级数展开,得出单位体积流体压力波携带的能量与流体中压力波传播速度和压力波振幅有关。根据波数方程,含气率在51%左右时均相流声速最小;根据循环方程和状态方程,充液率趋近100%时,压力波振幅最大。根据实验数据理论计算出热量转化成压力波最大效率为2.43%。由此,可以证明热压转换效应不能产生足够的压力波来传输工质的内能,由此预测压力波在热压转换效应中是起强化换热作用。本文提出压力波强化传热理论模型:初始工质单元在压力波作用下处于压缩态,对周围放热;半个周期后压力波的相位产生变化,工质单元又处于膨胀态,工质单元对周围吸热。如此进行吸放热循环达到传热的目的。根据理论模型,计算出每个循环周期内,单位换热量传递最多需要消耗0.52%压力波的机械功,验证热压转换效应过程能够产生足够的压力波起到强化传热作用,对实际传热现象解释合理。本文建立一维密闭模型,左边界施加脉冲热源,仿真模拟研究不同条件下热压转换效应对传热影响。模拟出左边界的温度、压力;计算出工质的动能、内能变化量、压缩功及各自占比;换算出工质R134a在热压转换效应下的换热系数。研究得出不同长度模型的传热特性相似;加热功率越大,压缩功占比越大,压力波的压缩功对传热的占比增加;加热时间越长振幅的衰减系数越大。换热过程主要通过微对流换热方式,传热系数为50000 W·m~(-2)·K~(-1)左右。热压转换效率越高,传热系数越大。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K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克正;;太阳的内部波动[J];世界研究与开发报导;1987年11期

2 周兆年;朱鸣;宁学寒;;狗肢体压力波和心室压力波间联系的分析[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88年01期

3 蔡亦钢 ,盛敬超 ,路甬祥;液压油中压力波传递速度特性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S1期

4 金志明 ,宋明;膛内压力波频谱分析与装药安全性准则[J];兵工学报;1988年S1期

5 龚海刚;某高压火炮中的压力波分析[J];兵工学报;1988年S1期

6 潘志秋;段昌国;;管道流体压力波穿透和反射动态特性的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88年S1期

7 邵志坚;陈章清;陈传昌;;火药在长密闭管中燃烧的压力波研究[J];弹道学报;1989年02期

8 李启明;;装药结构与压力波关系实验研究[J];弹道学报;1989年01期

9 梁之安,冯俊明,孟昭辉,叶嗣懋,程明昆,周永申,李兴启,宋福治,王正国,郑世刚;压力波的安全标准[J];声学学报;1982年06期

10 梁爱霞;孙克陆;徐敏;;空气压力波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健;杨俭;袁天辰;宋瑞刚;李昭锦;;高速列车空气压力波数值模拟分析[A];第九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9th FPTC-2016)论文集[C];2016年

2 叶序双;顾文彬;张鹏翔;阳天海;;水中爆炸冲击波传播过程中压力波的探讨[A];第七届全国工程爆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秦先勇;张来斌;王朝晖;梁伟;;输油管道不同工况下压力波分析[A];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及其应用——第十二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丁丽君;李明;丁小琴;孔令威;;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老年患者术后下肢屈曲[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5 安翠玉;;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预防骨科DVT中的应用探讨[A];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年

6 徐世南;张继业;孟添;张传英;;高速集装箱平车交会气动性能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5年

7 王树立;赵实;王素华;;气液两相流压力波在弯管中的传播[A];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0年

8 刘杨;梅元贵;;客运专线隧道压力波数值分析中经验系数确定方法介绍[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崔秀国;艾慕阳;霍连风;姜保良;张立新;;启动压力波在胶凝原油中传递特性的大型环道实验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张靖;邵雪明;张凌新;;近壁空泡溃灭及能量传输机制[A];第三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余南阳;高速铁路隧道压力波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2 周朝晖;复杂结构铁路隧道压力波效应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3 李松晏;高速列车吸能结构研究与明线交会安全评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潘家营;燃料自燃及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厉秉晗;液态R134a工质热能-压力波转换及其对传热影响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 陈敬旭;明线上高速磁浮列车交会时压力波与气动性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3 刘春燕;基于压力波的信息传输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4 郭美卿;空气压力波联合中药外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万有财;市域铁路隧道压力波数值方法初探[D];兰州交通大学;2017年

6 张帆;城际动车组隧道压力波特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7 马京亚;空气压力波联合中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8 杨伟芳;列车隧道压力波模拟迭代控制算法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9 刘诗兰;张力敏感性阳离子通道在气道黏液基础分泌中的介导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10 杨永刚;高速铁路隧道内置开孔隔墙的压力波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11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611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b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