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4MW燃气轮机离心压气机第二级设计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08:50
【摘要】:微、小型燃气轮机作为典型的分布式能源动力装置,有着不错的应用前景。离心压气机因具有单级压比高、结构紧凑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微、小型燃气轮机的压气机部件中。因此,离心压气机的设计研究对于微、小型燃气轮机的发展关系重大。本文对某4MW工业用燃气轮机的第二级离心压气机部分进行设计和研究。首先,运用Concepts NREC软件完成叶轮和叶片扩压器的设计。叶轮按要求限制轴向尺寸,扩压器采用先单列后串列的方式进行设计。通过NUMECA软件对设计结果进行数值模拟,并依据计算结果调整相关参数以期得到较优方案。随后,针对设计叶轮展开了叶顶间隙、分流叶片长度和周向位置分布对叶轮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叶轮的性能基本与叶顶间隙成正比,小间隙能够有效抑制间隙流对叶轮内部流动的不利影响,减少跨叶片周向流动的气流量。另外,间隙的影响区域主要分布在叶轮流道的后半部。(2)经ANSYS有限元分析后,认为适合本叶轮的推荐间隙值为0.3mm。(3)分流叶片过长和过短都会对叶轮流场造成不利影响,分流叶片的长度存在一个兼顾性能和稳定性的最佳值。对于本叶轮,当分流叶片中弧线/主叶片中弧线=0.63时,叶轮性能最佳。(4)分流叶片周向位置能够改变叶片两侧通道的流动情况,并能够影响叶顶间隙流在两通道内的分布。对于本叶轮,当分流叶片位于相邻主叶片正中间时,叶轮有着最佳的性能,且分流叶片向主叶片吸力面偏置时对流场的恶化程度较向压力面偏置时更高。最后,研究了串列叶栅扩压器后排周向位置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将串列叶栅后排叶片在同一节距内选取6个均匀分布的角度,分别记作位置1-位置6。对这6组方案进行数值计算同时与单列叶片扩压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串列叶栅扩压器相比单列扩压器有着更高的性能和稳定性,且具有更高的静压恢复系数和均匀的出口速度分布;不同后排位置的压气机出口径向速度和气流角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且能够改变前排气流分离带来的影响。经分析,认为后排叶片前缘距前排叶片压力面约1/3节距时,压气机有着最佳的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K4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志涛;郑群;姜斌;;氦氙混合离心压气机设计与分析[J];风机技术;2018年03期

2 佟鼎;徐思友;杨策;刘莹;张俊跃;张继忠;;双面叶轮离心压气机内部流动特性研究[J];车用发动机;2016年06期

3 王永生;林峰;;1.5MW紧凑式单轴多级离心压气机设计[J];风机技术;2016年04期

4 王晓春;葛炜;卞尔保;杨磊;吴新涛;徐思友;郭然;桑丹;;新型两级离心压气机设计及内部流场分析[J];车用发动机;2013年05期

5 赵晓路;离心压气机级三元粘性计算[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7年01期

6 陆桂林;;改变几何参数对离心压气机特性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87年06期

7 赵晓路;高压比离心压气机S_2流面跨音计算[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8年01期

8 徎村玄隆;吴广位;;改善内部流动提高涡轮增压器性能[J];国外内燃机车;1988年02期

9 朱士灿;;离心压气机斜母线直纹面的后掠叶片造型方法[J];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1988年02期

10 田浩男;沈伟;李昂;张宇坤;;某高增压比离心压气机流场的数值计算[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书奇;张俊跃;;两区模型离心压气机性能预测方法研究[A];第四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伊卫林;季路成;肖云汉;;高压比离心压气机级气动设计及性能分析[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李孝检;赵yN佳;赵明;刘正先;;任意预旋进气大流量离心叶轮理论设计空间探索[A];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C];2019年

4 冀国锋;;管式扩压器的设计及流动特点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王毅;;新颖结构布局高轮毂比离心压气机设计[A];探索 创新 交流——第五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第5集)[C];2012年

6 马思宁;殷明霞;桂幸民;;高速离心压气机的数值模拟与流场特性分析[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海洋;谢蓉;黄钟岳;;叶顶间隙对半开式离心叶轮性能影响分析[A];2008年全国振动工程及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设备故障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李东杰;;大型民机辅助动力装置关键技术[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桂文锋;续发展篇章 铸世纪辉煌[N];中国航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营军;离心压气机轮缘壁面静压分布特性及进口失速先兆位置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

2 洪树立;微小型高效Brayton循环中的离心压气机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3 吴世勋;双级离心压气机气动分析与优化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

4 孙志刚;离心压气机内部流动特性与流场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5 邵冬;双轴离心压气机实验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7年

6 杨名洋;内燃机高压比离心压气机扩稳非对称流动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7 刘贻雄;脉冲/畸变进气下涡轮增压器内流特性及强迫响应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8 汪陈芳;内燃机增压离心压气机变海拔工况流场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9 陈涛;内燃机增压离心压气机多工况通流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10 王磊磊;离心压气机非轴对称流动特性及进气畸变对内部流场的影响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林旋;离心叶轮的数值计算及流场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2 邵小坤;离心压气机正转反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3 刘君男;4MW燃气轮机离心压气机第二级设计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4 彭济慈;弯扭管道进气对离心压气机性能影响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

5 王瑾瑾;微型离心压气机的气动设计与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6 张睿栋;电动增压低比转速离心压气机优化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7 于盟;离心压气机气动性能分析及分流叶片的改型优化[D];沈阳工程学院;2019年

8 黄志浩;叶根倒角对微小型离心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D];南昌航空大学;2019年

9 倪明;来流含水条件下两级对置式离心压气机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9年

10 刘学峥;氦氙工质离心压气机气动设计及流动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11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611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0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