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碳纤维毛细芯平板环路热管的性能研究及优化

发布时间:2020-04-25 16:17
【摘要】:随着通信技术和电子科技产业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性能提升速度越来越快。电子产品性能提升的加速,对电子领域散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相流体对流换热方式早已无法满足新的散热需求,热管的应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新换热场景的需求,但其换热距离短、受重力方向影响严重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上限。环路热管是一种蒸发器与冷凝器分离的两相换热装置,通过蒸发器内毛细芯产生的毛细压力来驱动工作介质流动,有效规避了传统热管的缺点。其中小型平板环路热管是小型电子设备换热的绝佳方案,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目前的小型平板环路热管大多采用烧结毛细芯,然而小型平板环路热管在制造过程中出现的蒸发器太薄导致的漏热严重、毛细芯易损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型平板环路热管的发展。本文针对小型平板环路热管研发过程中的这些痛点,提出了使用柔性的、导热系数小的碳纤维毡作为小型平板环路热管毛细芯的方法。碳纤维对水呈现出明显的疏水性,但对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呈现出较强的浸润性。本文通过搭建碳纤维毛细芯性能测试实验台,对碳纤维毛细芯的各项性能进行了研究。包括通过高速摄像机对碳纤维毛细芯对各种工质的浸润性进行试验分析研究;利用红外摄像机与电子天平研究了碳纤维毛细芯对乙醇、丙酮的毛细抽吸特性;利用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研究了碳纤维毛细芯的导热性能。通过实验验证了碳纤维毛细芯的性能符合环路热管毛细芯的要求。同时,本文还设计制造了一种适配碳纤维毛细芯的小型平板环路热管,并利用乙醇做工质实现了环路热管的运行。为了进一步完善碳纤维毛细芯体系,利用析晶沉淀法达到了控制碳纤维毛细芯孔隙率和孔隙结构的目的,改善了碳纤维毛细芯的毛细抽吸性能,并提供了一种复合孔隙结构碳纤维毛细芯的制备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碳纤维毛细芯的整体性能和应用潜质。同时,针对环路热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逆向漏热与蒸汽泄露较为明显的问题,对原有环路热管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新型环路热管的换热性能。
【图文】:

环路热管,圆柱型,平板型,实物


抽吸力)UO。逡逑环路热管按照蒸发器的形状可以分为圆柱型环路热管和平板型环路热管逡逑t16,1'如图1-2邋(a)为圆柱型环路热管,图1-2邋(b)为平板型环路热管。与逡逑传统的圆柱型环路热管相比,平板型环路热管可以更好地与加热元件结合,,逡逑从而增加与热源的接触面积并使毛细芯更均匀地受热。从场协同原理的角度逡逑来看,平板型环路热管的速度和温度梯度角度小于圆柱型环路热管的角度,逡逑并且具有更好的传热效率[18]。逡逑\x逡逑(a)逡逑必⑤2'以l#、tr,,:上逡逑(b)逡逑图1-2圆柱型环路热管与平板型环路热管实物图逡逑4逡逑

环路热管,工质,运行原理


图1-3环路热管工质循环P-T图逡逑环路热管工质循环P-T图如图1-3所示,用P-T图描述环路热管的运行原理逡逑[3[3,19]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K17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朱礼斌;朱波;李洪俊;杨先辉;;碳纤维表面处理研究现状[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7年02期

2 王海晶;;碳纤维表面处理专利技术分析[J];纺织科技进展;2017年07期

3 孙书杰;刘秀军;冯志海;樊桢;李同起;;碳纤维表面化学镀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4年05期

4 张拯;何宏伟;高峰;;碳纤维表面处理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及其发展方向[J];化工新型材料;2013年06期

5 孙微;贺福;;用反气相色谱测定碳纤维表面能[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3年03期

6 李艳;徐卫平;张兴龙;;碳纤维表面处理的研究进展[J];化纤与纺织技术;2013年03期

7 钱鑫;王微霞;王雪飞;欧阳琴;陈友汜;;不同方法退浆后碳纤维表面形态结构变化的研究[J];合成纤维;2012年01期

8 毕辉;寇开昌;赵清新;吴海维;王志超;张教强;;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镍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04期

9 王赫;刘亚青;张斌;;碳纤维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合成纤维;2007年01期

10 孙跃;万喜伟;姜久兴;赫晓东;;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镍前处理工艺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源升;毛莲;;胺化改性碳纤维表面及其性能研究[A];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4年

2 马金瑞;赵龙;李敏;张佐光;;几种碳纤维表面能差异性研究[A];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纳米复合材料与界面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张淑斌;刘福杰;王浩静;孟令瑶;;等离子体技术在碳纤维表面处理中的应用[A];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纳米复合材料与界面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李灵聪;王丽丽;于运花;杨小平;;碳纤维表面性质及其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湿热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高性能树脂[C];2013年

5 王文娟;杨继萍;张宝艳;;预处理温度对上浆剂结构及碳纤维表面组成的影响[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C];2010年

6 陈发桥;王继辉;冀运东;张彦文;;碳纤维表面处理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7 原浩杰;张寿春;吕春祥;;碳纤维表面聚酰胺酸涂层的制备及表征[A];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纳米复合材料与界面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臧真娟;王源升;邓钦沂;王思亮;何特;;碳纤维表面的电子束辐射接枝改性[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2年

9 朱珊珊;王源升;张海生;周慧慧;;碳纤维表面电化学接枝聚合改性[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K:先进纤维[C];2013年

10 徐志伟;邓钊;吴晓青;黄玉东;李嘉禄;;预辐照接枝对碳纤维表面及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房琳琳;新材料帮碳纤维“甩掉”传统涂层[N];科技日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褚赞赞;复合材料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N];中国建材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峻瑜;适用于平板型环路热管的碳纤维毛细芯改性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2 李益华;PVDF/碳纤维催化阴极膜耦合MBR/MFC体系的性能提升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3 左玉弟;超轻碳纤维反射镜及支撑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8年

4 姚江薇;PAN基碳纤维成形和表面处理中的弱节生成与抑制机理[D];东华大学;2005年

5 田艳红;硼催化法制备高模碳纤维工艺及机理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1997年

6 张小玉;碳纤维智能层的特性及其场域监测[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王守德;碳纤维硫铝酸盐水泥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机敏特性[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徐志伟;γ射线辐照对腰形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喻冬秀;包覆型短碳纤维的制备和电磁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

10 马丽春;碳纤维表面化学修饰及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笑;湿化学无损改性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摩擦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年

2 付善龙;多孔氮化硼及碳纤维表面抗氧化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3 刘龙飞;碳纤维毛细芯平板环路热管的性能研究及优化[D];山东大学;2019年

4 龙登;碳纤维表界面修饰及其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5 胡允杰;应用于尼龙基体的碳纤维水性上浆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6 纪滕霄;多级碳纤维-定向碳纳米管阵列/硅橡胶导热复合材料[D];天津大学;2018年

7 李秋;基于电聚合技术的碳纤维表面改性及应用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8 冯旭;碳纤维用自乳化环氧树脂上浆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化工学院;2019年

9 桑明珠;燃料电池用碳纤维纸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10 李颖;氧化石墨烯改性碳纤维及其热塑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40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640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d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