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P作用下颗粒物理化特性及净化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图文】:
图 1.1 颗粒物的主要成分Fig.1.1 Main components of particulate matter排放被认为是导致我国多个城市产生雾
(a)本地排放与区域传输的关系 (b)本地排放的主要来源图 1.2 北京地区 PM2.5 的来源分析Fig.1.2 Source analysis of PM2.5 in Beijing area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K42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寿彩丽;;柴油机尾气中可溶性有机物(SOF)的高效去除催化剂[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5年03期
2 马志豪;钞莹;李磊;马凡华;徐斌;吴健;;柴油机颗粒在氧化过程中拉曼光谱参数的变化[J];内燃机学报;2015年01期
3 梅德清;赵翔;王书龙;袁银男;孙平;;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的热重特性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6期
4 胡俊;孙平;梅德清;张敏;;颗粒捕集器捕集效率及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年06期
5 黄元龙;杨新;;大气细颗粒物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J];科学通报;2013年13期
6 刘立东;史永万;高俊华;张仲荣;;低温等离子体对柴油机尾气净化效果的研究[J];汽车工程;2013年02期
7 郭红松;史永万;陆红雨;付铁强;曹磊;李菁元;;柴油油品对发动机颗粒物中SOF及PAHs排放的影响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13年01期
8 邢世凯;马朝臣;马松;;低温等离子体对柴油机排气微粒数量和质量影响的试验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3年01期
9 帅石金;唐韬;赵彦光;华伦;;柴油车排放法规及后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2年03期
10 龚金科;吴钢;王曙辉;刘云卿;伏军;龙罡;;径向柴油机微粒捕集器流速分布特性数值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冯向宇;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系统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郝斌;不同燃料对柴油机排气颗粒物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战强;重型柴油机可变气门系统的开发及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4 王攀;NPAC技术降低柴油机NO_x和PM排放的机理分析及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姜彦宾;G汽车公司应对轻型车排放法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马翔;预混火焰工况对碳烟表面官能团和氧化特性影响规律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李博;燃料特性对柴油机颗粒物表面官能团及氧化活性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4 李登科;机动车排气中SVOCs及颗粒物中SOF成分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5 赖春杰;高压共轨柴油机超细微粒排放特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张东明;柴油机燃烧过程中颗粒物表面官能团变化规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张祚;进气富氧对增压柴油机燃烧与排放影响的试验与计算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61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66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