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复杂燃烧环境中含碳颗粒的激光诱导炽光光谱测量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5 00:30
【摘要】: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碳烟对人类健康,空气质量以及气候都有不利影响。根据激光诱导炽光技术(LII)非介入、能够进行定量场测量等优点,本文设计并搭建了激光诱导炽光光谱测量实验系统,对乙烯、煤粉火焰中含碳颗粒的演变过程展开了研究,并研究了CO_2掺混、煤粉种类以及煤粉粒径对火焰中碳烟颗粒生长过程的影响,为合理组织燃烧条件提供参考,主要内容如下:1.激光诱导炽光光谱测量实验系统及方法的建立搭建了火焰燃烧系统、激光测量系统以及碳烟颗粒采样平台。验证了煤粉燃烧器给粉的可靠性以及煤粉火焰的稳定性,并通过合理设置一、二次风工况使煤粉燃烧环境接近炉膛内的燃烧环境。建立了LII测量碳烟颗粒浓度及粒径的实验方法,并对实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准确性进行了分析。利用热泳取样装置和透射电镜(TEM)测量了碳烟颗粒的粒径,与LII模型计算得到的粒径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LII模型的可靠性。2.乙烯火焰中碳烟颗粒的LII测量研究从碳烟颗粒吸收系数、碳烟颗粒的粒径与浓度等方面对乙烯/空气层流扩散火焰进行了实验研究。随着测量高度的上升,碳烟颗粒变得更加成熟、吸收性更强,其浓度与粒径都经历了先增长后衰减的过程,表明碳烟颗粒在火焰中经历了成核、生长及氧化的过程。随着燃料侧CO_2掺混比例的增加,火焰照片中黄色发光高度降低,暗色区域高度增加,表明在燃料侧添加CO_2可减慢碳烟颗粒的成核速率,抑制初生碳烟颗粒的形成。应用LII技术测量得到碳烟的激光能量曲线及碳烟粒径、浓度在火焰轴线上的分布,发现CO_2的掺混使碳烟颗粒的吸收性下降,表明CO_2稀释使煤烟颗粒成熟度降低。碳烟粒径、浓度的测量结果表明在燃料侧添加CO_2可减小碳烟颗粒粒径,改变火焰表面生长区和氧化区之间的边界,而对碳烟的氧化过程没有明显影响。3.煤粉火焰中含碳颗粒的LII测量研究从火焰形态、颗粒激光能量曲线及LII信号强度分布三方面研究了煤粉火焰中含碳颗粒的演变过程。单反相机的拍摄结果显示层流小粒径的烟煤火焰有典型的单颗粒均相着火阶段、群燃火焰阶段以及焦炭非均相着火阶段。小粒径烟煤火焰的激光能量曲线测量结果表明,由于碳烟颗粒的吸收性远强于煤粉颗粒及焦炭颗粒,随着激光能量的升高,LII信号强度出现了先上升、再略微下降、最后再次上升的趋势。研究了煤粉种类、粒径对煤粉火焰中碳烟颗粒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粒径越大,煤粉火焰碳烟浓度越低,且煤粉火焰的着火方式越趋向于单颗粒着火。烟煤、褐煤、无烟煤三种煤粉火焰中,烟煤火焰的碳烟浓度最高,测量结果中出现了显著的碳烟颗粒的LII信号;褐煤煤粉颗粒脱挥发分后倾向于生成小分子气体,不易于生成碳烟,因此碳烟颗粒浓度较低;无烟煤由于挥发分含量低,其火焰生成的碳烟浓度低,煤粉颗粒的LII信号占无烟煤火焰LII信号的主导地位。
【图文】:

火焰,暗色,碳烟颗粒,百分比


1-1 (a)火焰总高度(b)火焰暗色区域高度所占比例与氢气体积百分比的关系气体火焰中碳烟颗粒的演化过程如图 1-2 所示,碳烟颗粒的生长过程分烟颗粒的成核、生长、氧化三大步骤[10]。具体而言,碳烟颗粒的生长过程下几个阶段[11]:碳烟颗粒前体物的生成碳烟颗粒的前体物一般被认为是相对分子质量在 500-1000 之间的 PAHs。以乙炔为主的小分子向 PAHs 自由基的添加以及芳香族化合物之间的反应,了从 C6H6等小分子到分子量更大的 PAHs 的生长。不同燃料火焰中,前体生成方式也有所不同。使用芳香族燃料时,乙炔等活跃的反应物在燃料分解大量生成,而使用脂肪烃类燃料时这些反应物的浓度较低。因此从烷烃到单烃、双烯烃、苯类直至萘类,碳烟的生成潜能依次变强。 碳烟颗粒的成核

气体燃料,火焰,演化过程,碳烟颗粒


的较长停留时间内,刚形成的碳烟颗粒以及环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得最初致碳烟颗粒的质量下降而数浓度不变。粒的氧化会阻碍其自身的形成过程,从而火焰中,,氧化过程与生长过程是同时发氧化过程发生在生长过程之后。氧化过 OH 在燃料充足时占主导作用而 O2在燃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K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杰;郭喜庆;赵天卓;连富强;樊仲维;;激光诱导钢靶等离子体时间分辨光谱特性研究[J];中国激光;2017年03期

2 程远坤;邹雄伟;黄海萍;罗志琴;陈晓磊;李玲玲;;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水中痕量铅和镉元素在线检测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7年03期

3 李永红;任敏;闵顺耕;谭佳南;孙延;;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快速定性分析土壤中金属元素[J];分析仪器;2016年S1期

4 李安;王亮伟;郭帅;刘瑞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增强机制及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光学;2017年05期

5 向前兰;潘秀红;史亚亚;;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液体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装备制造技术;2015年11期

6 沈桂华;李华昌;史烨弘;;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发展现状[J];冶金分析;2016年05期

7 尹华亮;侯宗余;袁廷璧;王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综述[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6年05期

8 王旭朝;郝中骐;郭连波;李祥友;陆永枫;曾晓雁;;基于共振激发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研究进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年05期

9 王卿;谭娟;吴健;吴建强;;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动态[J];中国环境监测;2015年03期

10 张天龙;吴珊;汤宏胜;王康;段忆翔;李华;;化学计量学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中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子琪;王新兵;左都罗;;激光诱导液滴射流等离子体的实验研究[A];激光聚变能源检测与驱动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5年

2 高淑梅;兰秀风;刘莹;沈中华;陆建;倪晓武;;不同波长激光诱导红细胞荧光光谱特性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朱香平;张文松;汤洁;赵卫;豆西博;李耿;殷俊;;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与拉曼联用谱仪研制[A];2015 年(第七届)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4 熊威;张谦;赵芳;李润华;;水中痕量六价铬离子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高灵敏检测[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大成;马新文;汶伟强;张鹏举;刘惠萍;;两种植物树叶样品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李秋连;姚明印;刘木华;雷泽剑;;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快速检测南丰蜜桔矿质元素[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孙对兄;苏茂根;董晨钟;;激光诱导击穿铝合金时空分辨光谱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陈长进;;激光诱导的再散射过程的理论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王茜劏;阎吉祥;刘凯;赵华;葛聪慧;黄志文;;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爆炸物探测方法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10 朱德华;陈建平;陆建;倪晓武;;基于竹炭基体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检测水溶液中重金属实验研究[A];鲁豫赣黑苏五省光学(激光)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生焰明 李玉成;巧用激光诱导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N];健康报;2004年

2 杨艳 陈晓丽;树立国际航天合作新典范[N];中国航天报;2015年

3 本报记者 马爱平;走出国门的“未来分析巨星”[N];科技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气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8年

2 赵春洋;钠钙平板玻璃激光诱导热裂非对称切割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3 蔡烨程;玻璃/硅多层键合平板激光诱导热裂切割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尹华亮;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用于工业粉末定量分析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5 林京君;钢铁成分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高精度检测方法与装备[D];长春工业大学;2018年

6 王帅;面向多形态物质元素分析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7 李晨;飞秒激光诱导固体表面微纳米周期性结构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6年

8 陈鹏;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探测海洋水体环境参数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9 沙文;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复合肥成分实验测量与分析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10 张伟;磁性多层膜异质结中飞秒激光诱导超快退磁机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剑武;复杂燃烧环境中含碳颗粒的激光诱导炽光光谱测量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2 王永强;LIBS技术在中药材微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3 李婉婷;多探头远距离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4 杨凯;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沉积工艺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5 王晓伟;温度和空间约束对飞秒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8年

6 杨郁;甚高频激发的容性耦合Ar/O_2等离子体的激光诱导诊断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7 叶倩倩;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重金属检测实验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8 戴宇佳;纳秒激光诱导等离子辐射特性及其对CCD探测器的干扰[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9 龚书航;复杂颗粒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特性及测量参数的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8年

10 杨如松;激光诱导生物打印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79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679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a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