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矩形微小通道弯管回热器设计与试验验证

发布时间:2020-05-25 21:09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受限制于电池的低能量密度,使得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替代方案。由于碳氢燃料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人们开始转而通过微型热机发电延长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摆式发动机相对于传统活塞发动机拥有更出色的功重比,而相对燃气轮机又具有更低的燃料消耗水平。因此,人们开始了摆式发动机微型化的相关研究。而针对摆式发动机微型化后效率降低的问题,本文着力于如何通过回热技术,提高微型摆式发动机的热-功转化效率。本文首先对带回热的微型往复摆式发动机,以及带回热的微型旋转摆式发动机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了回热器在搭配这两种摆式发动机时,具体的冷、热气入口条件。通过调研目前金属3D打印工艺的制造能力,确定了所研究的微型回热器结构形式以及几何特征。通过Fluent仿真,对比了不同几何尺寸矩形截面单管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并以此为基础,选用综合性能最佳的通道截面,建立简化后的回热器双层模型。研究了固壁导热性能,在不同流量组合下,对大相对壁厚回热器的回热性能影响。为了实现回热器与微型旋转摆式发动机协同工作,基于多体运动学仿真软件ADAMS,搭建了微型旋转摆式发动机(MSRE)的虚拟样机。通过对该样机仿真,获得了MSRE在一个完整工作循环内,摆臂轴的运动特性曲线。并基于MSRE虚拟样机的运动学仿真结果,提出了一套适用于MSRE的回热配气机构。为微型旋转摆式发动机回热配气机构的设计,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最后为了测试微型回热器的实际回热性能,设计并搭建了微型回热器的试验装置。在此过程中,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围绕NI的USB-6009数据采集卡,设计了试验中的温度采集硬件。并使用LabVIEW语言编制了温度采集程序,构建了试验中的回热器温度数据采集与记录系统。通过这套试验装置,对回热器在小流量下的回热性能进行了试验验证。
【图文】:

回热循环燃气轮机


矩形微小通道弯管回热器设计与试验验证放的热能中,所占比例也相对提高。这极大降低了微型能源动力系统的续航能力。微型发动机的热损失中以尾气余热所占比例最大,所以能否利用好热机微型化后的尾气余热,成为了提高其热-功转化效率的关键之一。热机微型化后,尺度效应一方面造成了流动损失的加剧,另一方面也使得比表面积增加,进而增强了传热的作用效果,为尾气余热的回收利用创造了可能。针对如何回收利用内燃机的废气余热,国内外的研究者已经提出了不少方法[5]。

能源动力系统,国际研究,科学问题,课题


矩形微小通道弯管回热器设计与试验验证放的热能中,,所占比例也相对提高。这极大降低了微型能源动力系统的续航能力。微型发动机的热损失中以尾气余热所占比例最大,所以能否利用好热机微型化后的尾气余热,成为了提高其热-功转化效率的关键之一。热机微型化后,尺度效应一方面造成了流动损失的加剧,另一方面也使得比表面积增加,进而增强了传热的作用效果,为尾气余热的回收利用创造了可能。针对如何回收利用内燃机的废气余热,国内外的研究者已经提出了不少方法[5]。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K4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紫薇;孙志利;干苗根;王彩云;崔奇;王雪;王启帆;谢志远;;回热器对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J];冷藏技术;2018年02期

2 刘繁茂;蒋彭;张磊;彭佑多;;新型回热器结构设计及换热特性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18年04期

3 罗高乔;叶重;绳春晨;王波;;斯特林制冷机混合填料回热器性能优化及试验研究[J];低温工程;2017年05期

4 王行;;利用近似解法设计旋转式回热器[J];能源与节能;2014年05期

5 黄小兰;蒋珍华;陈曦;夏宇栋;刘少帅;吴亦农;;斯特林制冷机分层回热器优化设计与实验[J];低温工程;2014年02期

6 李山峰;吴张华;罗二仓;戴巍;余国瑶;;行波热声发动机中平板与丝网回热器的对比实验研究[J];低温工程;2009年01期

7 徐之平;张磊;刘彩赢;王志利;张伟荣;王崇俊;;微型燃气轮机圆筒原表面回热器的性能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2009年06期

8 漆鸣;徐国强;;微型燃气轮机回热器的结构参数对其性能影响的计算分析[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9年02期

9 刘振宇;苏永康;程惠尔;;一次表面回热器动态特性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9年06期

10 沈清清;巨永林;;低温回热器交变流动阻力特性的比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迎文;黄竞;何雅玲;;脉管制冷机的壁面温度分布特性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低温与制冷工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陶丽;顾平道;;斯特林制冷机回热器密封间隙泄漏率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巍;余红英;黄钟岳;宋勇;;微型燃机回热器全程通道三维数值模拟[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方凯;邱利民;;大功率脉管制冷机回热器内非均匀性研究[A];浙江制冷(2013年第01期总第102期)[C];2013年

5 王本仁;金滔;范理;张淑仪;;热声热机中回热器的焓流分析[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刘锐;王江浦;陈福胜;王勤;韩晓红;陈光明;;精馏型自复叠制冷系统的回热器混合位置影响类型研究[A];浙江制冷(2013年第01期总第102期)[C];2013年

7 巫江虹;王惜慧;唐永柏;陈云贵;;旋转式室温磁制冷机主动式回热器周期性温度场实验研究[A];全国磁热效应材料和磁制冷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富珍;李青;李正宇;李强;胡忠军;孙生生;;高频声场下热声回热器的实验辨识[A];第八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暨中国航天低温专业信息网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罗二仓;刘海东;何国青;梁惊涛;周远;;圆管及网格填料回热器非定常交变流动阻力特性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低温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杨森;吴亦农;张安阔;;特林脉管制冷机回热器轴向多层填充优化方法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晨;脉管制冷机回热器阻力特性实验研究与仿真分析[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7年

2 孙久策;液氮温区大功率斯特林型脉管制冷机回热器温度不均匀性及性能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庞伟强;低温制冷系统混合工质两相流动传热特性及浓度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段晨;β型菱形传动斯特林发动机的优化方法及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张玉财;多轴应力状态下钎焊接头蠕变损伤与裂纹扩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6 李卓裴;液氦温区斯特林型脉管制冷机回热损失机理与多级脉管级联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姜晓;斯特林型脉管制冷机声功匹配机理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8 吴玺;热光伏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杨泰蓉;1kW斯特林发动机的实验研究及热力学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周刚;小型行波热声热机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浩;基于MATLAB的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系统仿真与实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2 韩磊;β型斯特林发动机回热器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年

3 徐友斌;矩形微小通道弯管回热器设计与试验验证[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4 黄昕;毫米尺度细小通道脉冲式异步缓冲回热器换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5 陆鼎荣;回热器对汽车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9年

6 范皓霆;单向流和振荡流下斯特林回热器的换热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7 王思;斯特林发动机回热器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8 赖华盛;斯特林循环中回热器换热特性及热损失分析模型[D];浙江大学;2019年

9 侯夏玲;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回热器传热与阻力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

10 丁淼;超临界二氧化碳自适应流道回热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80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680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5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