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K02
【图文】:
将达到 1.05 亿千瓦,光热发电达 500 万千瓦,风能发电达 2.1 亿千瓦[2]。截止到 2020 年,将实现 6.8 亿千瓦的可再生能源发电[3]。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发展迅速的同时,也面临并网消纳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弃风、弃光现象严重。经国内外学者对储能系统(储电,储热等)的研究逐渐解决这一问题。根据储能系统的功率等级与应用场合分为集中式储能与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主要配合光伏发电等集中式电源提高集中式发电接入电网的能力。分布式储能作为分布式电源的一种且不同于分布式电源的是它能够作为一个电源,也能够作为一个负载在配电网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利用分布式储能可以实现削峰填谷、调峰调频等,使分布式发电输出稳定电压,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4]。在电力系统中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环节均可安装分布式储能系统,安装于输电变电站中可弥补线损,安装于配电网中可提高供电可靠性以及提高电能质量。
流型双向变换器最突出的特点是直流侧统呈现高阻抗[20]。主电路结构复杂,在功率开关回路上需的拓扑结构更为复杂,所以现在实际应型双向变流器根据输出电压结构的不同,变流器以及多电平双向变流器。两电平制策略相对成熟,但需要配合笨重的变需要增大开关频率,则会产生较高的开向变流器的拓扑结构,提出了多电平变阶近似正弦波输出电压[24-25]。多电平变型多电平变流器,飞跨电容型多电平逆平逆变器[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高源;苗晓杰;刘伟伟;赵怀功;;基于瞬时功率理论的PWM整流器设计[J];电气技术;2015年12期
2 徐少华;李建林;惠东;;多储能逆变器并联系统在微网孤岛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及其控制策略[J];高电压技术;2015年10期
3 许津铭;谢少军;张斌锋;;分布式发电系统中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电流控制研究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6期
4 唐文左;梁文举;崔荣;曾锐;贾龙;周川杰;胡泽春;;配电网中分布式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方法[J];电力建设;2015年04期
5 吴红斌;顾缃;赵波;张雪松;;蓄电池充放电管理的全过程仿真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4年08期
6 潘军青;边亚茹;;铅酸蓄电池回收铅技术的发展现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7 俞斌;桑丙玉;刘欢;李官军;华光辉;陶以彬;苏广宁;;智能微网中铅酸电池储能系统控制策略[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3年12期
8 熊雄;杨仁刚;叶林;李建林;;电力需求侧大规模储能系统经济性评估[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09期
9 陆秋瑜;胡伟;郑乐;闵勇;罗卫华;葛维春;王芝茗;闫春生;;多时间尺度的电池储能系统建模及分析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16期
10 李军徽;焦健;严干贵;穆钢;高春雷;罗卫华;;铅酸蓄电池三阶动态模型的仿真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3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福保;杨波;叶季蕾;薛金花;;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的应用及典型设计[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乐明;LCL型逆变器并网/并联控制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2 武震;分布式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新磊;三电平超级电容储能变流器的直接电流控制策略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年
2 薛嘉丰;基于T型三电平变流器的有源滤波控制策略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年
3 胡丙辉;基于蓄电池储能系统的三相双向变流器的研究与实现[D];河北大学;2017年
4 赵怀功;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协调控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5 张磊;储能双向变流器的研制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6 孙博;多类型储能系统在分布式发电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7 王瑶;微电网运行特性及保护控制设备闭环测试平台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王霁晨;阀控铅酸蓄电池监测修复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9 王治宇;基于储能电池的双模式逆变器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10 张如如;微网储能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13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713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