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山西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10:01

  本文关键词:山西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及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利用范围的逐渐扩大,消耗能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日益增多,全球变暖已成为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低碳经济正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受到各国的普遍认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对中国实现减排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山西经济发展和能源的广泛利用,碳排放量还将进一步上升,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降低碳足迹已成为山西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本文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对山西省能源消费碳足迹进行研究,以能源相关理论、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理论为基础,以山西省自然、经济社会和能源消费情况为区域背景,根据IPCC碳排放清单指南提出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计算得出山西省1994-2013年碳足迹,从能源消费总量、产业结构和各行业能源结构等方面对碳足迹进行分析。并引入山西和全国碳足迹相关指标对比,既有常规指标如人均碳足迹、碳足迹强度、碳足迹产值,又新加入净碳足迹和碳压力两个相关指标,构建更为全面的碳足迹评价体系,从而得出山西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表明:(1)山西省人均碳足迹总体上高于全国,近二十年其强度虽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国,表明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较低。(2)碳赤字和碳压力均高于全国,生态环境面临巨大挑战。(3)运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分析能源结构、经济发展等影响因素对人均碳足迹的贡献,结果表明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对人均碳足迹增长有抑制作用,,但不明显,能源消费碳足迹增长主要由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通过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得出山西省能源消费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资源经济转型;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人口素质,倡导低碳环保生活;建设绿色山西,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四个方面提出对策措施,以期为山西省降低碳足迹,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绿色山西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山西省 能源消费 碳足迹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20
  • 1.2.1 国外碳足迹研究综述12-16
  • 1.2.2 国内碳足迹研究综述16-19
  • 1.2.3 碳足迹文献评述19-20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20-22
  • 1.3.1 研究内容20-22
  • 1.3.2 研究方法22
  • 1.4 技术路线图22-24
  • 第2章 能源消费碳足迹的相关理论和计算24-33
  • 2.1 能源消费碳足迹的相关理论24-27
  • 2.2.1 能源消费的基础理论24-25
  • 2.2.2 碳足迹的相关理论25-27
  • 2.2 能源消费碳足迹的计算27-32
  • 2.2.1 碳足迹计算方法27-28
  • 2.2.2 碳足迹的相关指标计算28-30
  • 2.2.3 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方法30-32
  • 2.3 小结32-33
  • 第3章 山西省能源消费碳足迹33-55
  • 3.1 山西省概况33-38
  • 3.1.1 山西省自然资源概况33-34
  • 3.1.2 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概况34-35
  • 3.1.3 山西省能源消费概况35-38
  • 3.2 山西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分析38-54
  • 3.2.1 山西省能源消费碳足迹之消费总量分析38-40
  • 3.2.2 山西省能源消费碳足迹之产业结构分析40-42
  • 3.2.3 山西省能源消费碳足迹之能源结构分析42-47
  • 3.2.4 山西省能源消费碳足迹之相关指标分析47-54
  • 3.3 小结54-55
  • 第4章 山西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55-67
  • 4.1 山西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55-61
  • 4.1.1 山西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影响因素整体趋势分析55-59
  • 4.1.2 各影响因素对人均碳足迹的影响分析59-61
  • 4.2 山西省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61-66
  • 4.2.1 山西省能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61-63
  • 4.2.2 降低山西省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对策建议63-66
  • 4.3 小结66-67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7-69
  • 5.1 主要结论67-68
  • 5.2 研究展望68-69
  • 参考文献69-73
  • 致谢73-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74-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薇;胥孝川;王青;王凤波;;区域经济发展的碳足迹与碳承载力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8期

2 张约翰;张平宇;;长吉都市区能源碳足迹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9期

3 赵先贵;马彩虹;肖玲;胡攀飞;;北京市碳足迹与碳承载力的动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10期

4 肖建红;于爱芬;王敏;;旅游过程碳足迹评估——以舟山群岛为例[J];旅游科学;2011年04期

5 黄祖辉;米松华;;农业碳足迹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11期

6 肖玲;赵先贵;许华兴;;山东省碳足迹与碳承载力的动态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年02期

7 段孟辰;薛科社;薛璐;王珍;;城市能源消耗碳足迹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河南科学;2013年06期

8 赵荣钦;杨文杰;马林;张帅;张真铭;王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碳足迹核算及减排潜力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9 桓汉青;陈冬冬;陈超凡;冯f^雨;刘伟;;四川省能源消耗的碳足迹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4年04期

10 周国富;宫丽丽;;京津冀能源消耗的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2014年08期


  本文关键词:山西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及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74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a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